海權對歷史的影響

海權對歷史的影響

《海權對歷史的影響》是馬漢所著作,撰寫這本書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認真地研究歐洲和美洲的通史,研究有關海權對歐洲和美洲歷史發展的影響。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海權對歷史的影響

撰寫這本書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認真地研究歐洲美洲的通史,研究有關海權對歐洲和美洲歷史發展的影響。一般說來,歷史學家對海上情況知之甚少,他們有時對海洋既沒有特殊的興趣,又缺乏這方面的專業知識;因此,往往忽略了海上力量對重大事件的深遠影響,他們有時對海權發展的總趨勢還比較了解,但是對特定場合下海權的作用卻不甚了解。一般情況下,我們說使用海洋和控制海洋,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已經成為世界歷史發展的一種重要因素是比較容易的;但是,能夠找出並且能夠說明海權在一種特定場合下的確切意義,卻是比較困難的。然而,除非我們做到了這一點,否則只一般泛泛地承認海權的重要性,那將仍然是模糊不清的,也是不實際的;因為這種承認,不是象本來應做的那樣,即不是依賴於蒐集一些特殊的事例,通過對這些特殊事例所處特定時期的環境分析,明確地說明了海權的確切作用。

我們可以舉兩位英國作家輕視海上力量對重大事件的影響作為例證。看起來這兩個例子讓人很難理解,因為英國與其它國家相比,其強大更多地應歸功于海洋。一位英國作家阿諾德在他所著的《羅馬史》中寫道:“歷史上已經出現過兩次,獨特的天才人物與一個大國的各種資源和組織機構進行鬥爭。但是,每一次都是大國獲勝。一次是漢尼拔與羅馬鬥爭了17年;另一次是拿破崙與英國鬥爭了16年。漢尼拔的鬥爭是在扎馬結束的;拿破崙的鬥爭是在滑鐵盧告終的。”另一位英國作家愛德華·克里西爵士在引用《羅馬史》這本著作時,補充說道:“但是對兩次鬥爭中的相似點,幾乎都沒有進行足夠的、詳盡的研究。這就是最後打敗強大的迦太基的羅馬將軍西庇阿,和最後徹底推翻法國皇帝的英國將軍威靈頓是異常相似的人物。他們都擔任高級重要指揮者多年,但是他們都遠離戰爭的主要戰場。他們各自最重要的戎馬生涯都是在同一個國家——西班牙度過的。正是在西班牙,西庇阿同威靈頓一樣,在反對主要的鬥士和征服者本人之前,連續不斷地遭遇和打敗了幾乎所有的敵軍處於次要地位的將軍。西庇阿和威靈頓都在使他們的同胞在遭受一系列敗北之後,重新對戰爭恢復了信心,他們每個人都是在完全徹底地打敗了所選中的敵軍指揮官和所選中的有戰鬥經驗的敵軍之後,才結束了一場長期的和危險的戰爭。”

上述這兩位英國作家都沒有提到這種更驚人的巧合,即在這兩次戰爭中,勝利者都掌握了制海權。羅馬人控制了水路,迫使漢尼拔不得不經過高盧進行那種遠距離的危險行軍。行軍途中,一多半的老戰士變得很虛弱,從而使當時從羅訥河向西班牙派兵的大西庇阿,能夠截擊漢尼拔的交通線,又能夠返回本土,並且能夠在特雷比亞對付入侵者。整個戰爭期間,古羅馬軍團不受干擾,精神抖擻地經水路來往於漢尼拔的基地西班牙和義大利之間。在梅陶魯斯河的決定性戰役中,相對於哈司德魯巴爾和漢尼拔的軍隊來說,羅馬人的部隊處於內線位置,按理說這種態勢原本應是決定戰役勝負的關鍵。但是由於漢尼拔的弟弟哈司德魯巴爾不能從海上,而只能經高盧從陸路運送援兵,最終讓羅馬軍團取得了這次戰役的勝利。此後,在決定戰爭勝負的決定性時刻,迦太基的兩支大軍在狹長的義大利被分開了,其中一支被兩位羅馬將軍的聯合行動摧毀了。

另一方面,海軍歷史學家們很少考慮通史與他們自己所研究的海軍史這個特定的題目之間的聯繫,通常只把他們自己局限在單純編撰海軍事件的編年史上。與英國人相比法國人不是這樣;天才的有教養的法國人能夠比較認真地調查取得異常結果的原因,調查各種事件之間的相互關係。

但是,就我本人所知,還不曾有一部著作曾經講授過我們這裡所探討的這種特定的題目,即評價海權對歷史發展的影響和對國家繁榮、興旺的影響。至於其它一些論述各國的戰爭、政治、社會和經濟狀況的歷史,也只是偶爾、一般冷漠地提到一些海上事件。本書的目的,在於把海上利益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上,但是,又不使它們與總的歷史中的具有因果關係的周圍環境相脫離,並且試圖說明周圍環境又是怎樣影響海上利益的。海上利益又是怎樣改變周圍環境的。

這本書所涉及的歷史時期,是從有獨特特點的帆船時代開始的1660年,到美國獨立戰爭結束的1783年。雖然在這本書里以一系列海上事件為基礎的通史的連貫性不是很明顯,但是這本書已經盡力提供一個準確的、清晰的提綱。作為一名熱愛自己本職工作的海軍軍官,我在撰寫本書時毫不猶豫、毫不拘束地離題論述了海軍政策、海軍戰略和海軍戰術問題;我儘量避免使用海軍技術術語,希望在這本書里所提出的這些簡單問題,將會引起非專業讀者的興趣。

本書目錄

譯者的話

前言

緒論

海權歷史是國家問的鬥爭史,因此主要是軍事史

具有永久性的歷史教導

現代海軍的看法未定

歷史上各類戰艦的對比

上風與下風的主要區別

關於進攻和防禦陣位

繼而對海軍政策產生的影響

專適用於戰略的歷史教導

不太適用於戰術的歷史教導

戰例:

1798年的尼羅河之戰

1805年的特拉法爾加角海戰

1779~1782年圍攻直布羅陀

公元前31年亞克興之戰和1571年的勒班陀之戰

公元前218~201年第二次布匿戰爭

現在比過去更需要戰時與平時的戰略結合

廣義的海軍戰略

第一章海權組成要素的探討

海洋是一片開闊的公有地

海上運輸優於陸上運輸

海軍的存在是為了保護貿易

貿易依靠安全的海港

殖民地和殖民地港口的發展

海權的三個環節:產品、海運、殖民地

影響海權的總的條件:

1.地理位置

2.自然結構

3.領土範圍

4.人口

5.民族特點

6.政府的特點和政策

英國政府的特點和政策

荷蘭政府的特點和政策

法國政府的特點和政策

殖民地對海權的影響

美國的情況:

海權薄弱

主要興趣是國內發展

來自封鎖的危險

海軍依賴于海運事業

海權要素探討的結論

敘述歷史的目的

第二章 1660年的歐洲形勢1665~1667年第二次英荷戰爭洛斯托夫特海戰和四天海戰

查理二世路易十四就職

緊隨其後的一些大戰

亨利四世和馬扎然制定的法國政策

1660年法國形勢

西班牙的形勢

荷蘭聯合七省的形勢

他們的貿易和殖民地

他們的政府的特點

國內的派別

1660年英國的形勢

法國、英國和荷蘭的艦船特點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