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東村

海東村

海東村隸屬於程海鎮莨峨村委會,屬於半山區。位於程海鎮東北邊,距離村委會1.5公里,距離程海鎮17公里。國土面積4.78畝,海拔2000米,年平均氣溫18 ℃,年降水量800毫米。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1、雲南省玉溪通海縣四街鎮海東村

1、地理位置

海東村委員會是通海縣四街鎮的一個行政村,海東地理位置為24.11N,102.46E。地處四街鎮東面,距四街鎮政府所在地9 公里,到鄉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通海縣城19公里。東面鄰楊廣鎮馬家灣,南面鄰杞麓湖,西鄰六街村委會,北面江川縣雄關鎮。轄一、二、三、四、五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010 戶,共3727人,其中農業人口總數為3588人,勞動力2423人。
海東村

2、基本概況

整個村委會國土面積6083畝,海拔1800 米,年平均氣溫20℃,適合種植洋蔥、大蒜、烤菸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160畝,林地1217畝,人均耕地 0.60 畝,共有經濟林果地30畝。全村農民收入以種植業收入為主,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92970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55元

3、歷史文化

其村從明初漢人入滇開始繁衍人煙,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但其地所考究的歷史在千年以上。在玉溪市開展的全市範圍內的大規模文物普查和多次文物調查、試掘中,發現了該村一批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和地點,史稱為“海東村文化類型”。
海東村類型新石器時代文化的代表遺址是1988年底至1989年6月發掘的通海海東村貝丘遺址。海東村遺址高出水面約15米,分布面積約6000平方米,文化層厚約1米。海東村類型新石器時代文化的特徵獨具特色。
農曆十月十一日自明朝萬曆四年以後定為海東村傳統民俗節日,俗稱“十月關齋”,以祈禱當地太平風調雨順。
村貌
十月關齋

2、雲南省普洱市孟連縣芒信鎮海東村

該行政村隸屬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芒信鎮,距鎮政府所在地24公里,到鎮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轄15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09戶,有鄉村人口1708人,其中農業人口1708 人,勞動力78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45人。
全村國土面積17.46平方公里,海拔 1520米,年平均氣溫 19.4 ℃,年降水量 140毫米,適合種植糧食、甘蔗 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11861 畝,人均耕地7畝,林地13589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5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98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農業為主。

3、雲南省麗江永勝縣程海鎮海東村

村情概況

海東村隸屬於程海鎮莨峨村委會,屬於半山區。位於程海鎮東北邊,距離村委會1.5公里,距離程海鎮17公里。國土面積4.78畝,海拔2000米,年平均氣溫18 ℃,年降水量800毫米。

自然資源

截止2008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41畝(其中:田142畝,地99畝),人均耕地1.48畝,主要種植烤菸、稻穀等作物;擁有林地5343.9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2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4畝,主要種植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0畝,其中養殖面積0畝;草地8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40戶飲用井水,有36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47.37%)。有59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59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0 %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5戶(分別占總數的50%和32.9%)。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7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輛,機車5輛。
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4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50畝,有效灌溉率為33.3%,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2 畝。
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4.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2萬元;畜牧業收入13.2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0頭,肉牛20頭,肉羊0頭);林業收入0.4萬元,占總收入的 %;第二、三產業收入0.6萬元;工資性收入8.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59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7人(占勞動力的9%),在省內務工6人,到省外務工11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烤菸,主要銷售往縣內。2008年全村主產業銷售總收入7萬元。

人口衛生

截止2008年底,該村有農戶59戶,共鄉村人口256人,其中男性135人,女性121人。其中農業人口249人,勞動力145人。該村以彝族族為主(是彝族、漢族混居地),其中彝族229人,漢族27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占人口總數的0%(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20人,參合率96.5%;享受低保7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7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莨峨國小,中學生就讀到星湖中學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公里,距離中學17.5公里。截止2008年底,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9人,其中小學生30人,中學生9人。

4、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勝坨鎮海東村

基本概況

海東村位於鎮政府駐地北10公里處,位於黃河南岸,鹽窩黃河浮橋西1公里。截至2007年,全村居民286戶,總人口949人。

經濟狀況

截至2007年,該村土地面積2000畝,農作物有小麥、玉米、花生、大豆、棉花。主導產業種植水稻。2007,棉花種植面積700畝,水稻1000畝、產量600萬公斤,全村人均收入5660元左右,高於2006年平均數。

基礎設施

2006年3月通過了東營市小康文明村驗收。村裡有東西大街兩條,南北大街一條,道路全部綠化、硬化、亮化。全村內徹底清理了“三堆”,全村街道整潔,環境優美,空氣清新。

文化建設

截至2007年,該村建有文化大院一處,設有圖書館3600冊、電教室、文化娛樂中心、黨員活動中心,各種體育實施齊全,民眾可隨時進行身體鍛鍊,收看遠程教育節目。

榮譽獎項

截至2007年,該村已獲得“紅旗婦代會” 、“小康文明村巾幗文藝會演二等獎”、“巾幗文明隊海東村”、“小康文明村”、“文明信用村”。

雲南省玉龍納西族自治縣拉市鄉海東村

村情概況

該村委會隸屬玉龍縣拉市鄉,地處拉市鄉東邊,距拉市鄉政府所在地0.1公里,到鄉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縣8公里。東鄰黃山鎮,南鄰古城區,西鄰均良村委會,北鄰吉余村委會。轄利見、安中等7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556戶,有鄉村人口2279人,其中農業人口2271人,勞動力106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041人。全村國土面積15.06平方公里,海2450米,年平均氣溫11.5 °C,年降水量110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小麥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6159.7畝,人均耕地2.71畝,林地19626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62.5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00 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159.7畝,全部為旱地,人均耕地2.712畝,主要種植玉米、小麥等作物;擁有林地19626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932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85畝,主要種植蘋果、紅梨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850畝,其他面積200畝。有森林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至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無路燈。全村有277戶通自來水,有279戶飲用井水,有279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50.18%)。有556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50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91.3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6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61戶(分別占總數的82.91%和82.91%)。
該村到鄉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2公里,建有集貿市場2個。全村共擁有汽車39輛,拖拉機175輛,機車26輛。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825.5畝,有效灌溉率為78.34%,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329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03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69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9戶;建有小水窖256口。全村有4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7個自然村已通路;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3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
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有55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62.5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04.47萬元,占總收入的44.20%;畜牧業收入73.6萬元,占總收入的3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345頭,肉牛81頭);漁業收入1萬元,占總收入的0.22%;第二、三產業收入73萬元,占總收入的15.78%;工資性收入56.35萬元,占總收入的12.18%。農民人均純收入18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7.1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05人(占勞動力的4.63%),在省內務工83人,到省外務工22人。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6年種植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04.47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4.20%。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林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冬桃產業。擁有企業3個,其中縣級龍頭企業1個。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9個黨小組,共有黨員91人。黨員總數中男黨員67人、女黨員24人,其中少數民族黨員91人。海東村委會由支書兼主任、副主任、副書記組成,下設利見、獨古當等11個村民小組。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2個,共有團員115人。

人文地理

拉市海位於"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西10公里處,湖區面積160公頃,是雲南省唯一的高原濕地自然保護區。雲南省有意在本世紀末將拉市海建成集旅遊觀光、科學考察、自然保護為一體的國家級高山濕地自然保護區。這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多元文化共存的高原淨地,正吸引著數以萬計的攝影家、鳥類學家、人類學家、旅行家和生物資源專家到拉市進行考察研究。拉市正在世人的聚集中,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找回了茶馬古道上曾經的輝煌,成為納西人現代化進程中的最後一個精神家園。海東村坐落在拉市海東邊,海東村是典型的納西族聚居村寨,村內民風淳樸,納西文化底蘊豐厚。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56戶,共鄉村人口2279人,其中男性1137人,女性1142人。其中農業人口2271人,勞動力1061人。該村以納西族為主,其中納西族2279人。 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271人,參合率100%。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該村距離鄉衛生院0.0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3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石鼓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第四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5公里,距離中學2.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1人,其中小學生28人,中學生13人。
該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

村務公開

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9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93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一事一議籌勞355個(勞均1.5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人居環境差,宅基擁擠;公益事業基礎建設薄弱,人畜飲水水源不足,飲水管網嚴重老化,急需改造;農村電網沒有進行農網改造,用電安全難以保證;鄉村道路晴通雨阻;村內道路硬化程度較低,需要完善;村內排水溝渠、垃圾池、公廁、文化娛樂場所等急需建設,村容村貌差,須待整治,民眾整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發展畜牧業及二三產業。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以黨的十七大提出的目標,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進一步加強民眾思想文化整體素質的提高,大力推廣農村實用科學技術,積極發展農村畜牧產業,努力提高牲畜養殖科學技術含量,提高養殖效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