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撈瓷

海撈瓷

中國歷史上外銷瓷的一個分類。中國明朝末年,瓷器大量出口,而馬六甲海峽作為亞、非、歐等地往來的海上樞紐,成為中國商船必經之地,一些商船因故在此沉沒,所載瓷器打撈出水後統稱為海撈瓷。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海撈瓷在國際藝術品拍賣行市上出現以來,其拍賣成交價在不斷上升。二零零五年末,國內拍賣業首次推出海撈瓷專場。業內人士認為,海撈瓷雖不能與明清官窯瓷器相提並論,但由於來自沉船,具有較明顯的歷史背景,所反映出的文化和歷史價值不可低估。

基本信息

概述

海撈瓷海撈瓷

海撈瓷,是中國古代的外銷瓷器,以明清兩代為主。歷史上中國製造的瓷器被西方人視為珍貴的藝術品,他們認為收藏中國的瓷器是一種榮耀,這一需求帶動了中國瓷器的出口。然而那時的海外貿易主要靠船運,海難和海戰吞沒了無數的商船,使這些瓷器沉睡在海底達數百年。時至今日,人們把它們打撈出來,使這些瓷器重見天日,“海撈”之名由此而來。

海撈瓷基本上還原了製造時代的藝術風貌,而且價位不是很高,造假的可能性比較低,除了其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外,一個“真”字或許是海撈瓷受到買家歡迎的原因之一。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海撈瓷在國際藝術品拍賣市場上出現以來,其拍賣成交價在不斷上升,業內人士認為海撈瓷雖不能與明清官窯瓷器相提並論,但由於來自沉船,具有較明顯的歷史背景,所反映出的文化和歷史價值不可低估。

歷史背景

南海水下沉船遺址中的外銷瓷器南海水下沉船遺址中的外銷瓷器

外銷瓷特指中國歷史上那些以對外貿易為目的而生產銷往海外的瓷器。多是明清時期通過貿易形式,由陸路、海路運出或由外商來中國收購、訂製等經營方式而銷往國外的。還有一小部分是通過對外國使者、元首的賞賜和饋贈輸出,或按歐美上流社會乃至宮廷特需的訂單製作的瓷器精品。

據史料記載,16、17世紀的歐洲人認為擁有中國的瓷器是一種榮耀。他們大量收藏中國的瓷器,從而帶動了中國瓷器的出口量。明末外銷瓷生產的質量非常好。外銷瓷器的整體畫面繁而不亂,又將東、西方的文化氣息和藝術韻味結合在一起。一方面有非常優秀的工匠,另一方面國外特別是歐洲,訂購的價格非常高。用最好的原料、最好的工匠、最精的工藝進行生產,所以外銷瓷都能夠達到非常高的水平。

經由“海上絲綢之路”,中國瓷器被銷往世界各國。在歐美,“海撈瓷”中的青花瓷也被稱為“克拉克瓷”,得名於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所捕獲葡萄牙商船“克拉克號”。因為在“克拉克號”上裝有大量來自中國的青花瓷器,因歐洲人彼時不明瓷器產地,故以“克拉克瓷”命名。

特點

由於發生沉船時會造成部份器物傾出船艙,散落於沙泥上面。部份卻成堆整件漸漸被埋入沙泥之中,這樣就造成海撈瓷出現二種狀況:

一、散落在泥沙上面的器物,被海里的暗流淘來淘去,器物的釉表層因暗流及泥沙的長期沖刷磨擦,會導致釉層的磨損和破壞。

二、器物成堆、整件被埋入泥沙下的,相對能保存得比較完整,但由於在海底中浸泡千百年,鹹的成份對和胎同樣會造腐蝕,出現釉光暗淡,胎釉形成一體的狀況。

類型

青瓷

海瓷中沒有發現早期青瓷,大都是宋代至清代南方景德鎮、福建、廣東窯的一些產品。一些精品都出自景德鎮湖田窯燒制。所出青瓷的時代跨度從唐、五代、宋、元以至明都有發現。

白瓷

海瓷中白瓷占的比例較小。多出自江西景德鎮、福建德化、廣州西村一帶的民窯。時過境遷存留海中,保存至今,實屬不易,現是海瓷收藏家追捧的亮點。

青白瓷

青白瓷是指宋代以後以景德鎮為代表創燒的一種釉色介於青白之間的瓷器。其釉青中泛白、白中顯青,胎質細潔、釉色晶瑩、光彩見影。海瓷中,這部分瓷器大都包裝在封閉的容器之中,雖經海水長年浸蝕及打撈碰撞,但不乏完整器,個個釉色光亮,熠熠生輝。菱口龜紋碗是這一時期的典型代表,是青白瓷收藏中級別較高的一種。此外,還有盤、碟、盂、粉盒、圜底套缽等數個品種,都是這批海瓷中耀眼的精品。

青花瓷

海瓷中青花瓷占40%,基本都是釉下青花,元青花未見到完整器,是一些特徵明顯、可作研究之用的殘件標本。

收藏價值

海撈瓷拍賣現場海撈瓷拍賣現場

“海撈瓷”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在國際藝術品拍賣行市上出現了,一直以來它的拍賣成交價在不斷上升。“海撈瓷”基本上還原了製造時代的藝術風貌,隨著國內明清官窯瓷器真品價格不斷被炒高,民窯精品也都價格不菲,一般收藏者難以企及,那些精緻美麗的外銷瓷因為價格便宜,逐漸被國內的藏家看好。

市場人士認為,“海撈瓷”,雖然不能與明清的官窯的瓷器相媲美,但由於來自沉船,具有較明顯的歷史背景,所反映出的文化和歷史價值是不可低估的。基於此,並與國際市場相比,國內“海撈瓷”市場無疑剛剛起步,還是原始股,還有很大的升值潛力,所以其市場前景被業內人士、收藏者一致看好。

進入21世紀,“海撈瓷”在中國內地也開始升溫。2005年末中國嘉德拍賣公司推出“海撈瓷”專場,200多件拍品,拍前預估價僅為100萬元,然而最終的成交額達2727萬元,成交率達92%。事實上,此前即使香港佳士得公司的大型拍賣上的瓷器成交率也才只有58%。自此,“海撈瓷”在中國也“火”了起來。2006年5月,從海外流轉回國的兩件“海撈瓷”,元末明初的青花龍紋大提梁壺明洪武釉里紅蓮口魚藻大盤,在北京分別拍出了671萬元和792萬元高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