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街鎮

海子街鎮

海子街鎮為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下轄的一個鎮,位於七星關區東北部,現為七星關碧海新區,距區中心13公里,轄38個行政村,312個村民組73384人,現有國土面積127.4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89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70%,耕地38550畝,水田10100畝,旱地28450畝,是畢節市第一農業大鎮,現為黔西北工業園區駐地,新能源汽車產業為支柱。

基本信息

鄉鎮簡介

海子街鎮位於畢節市東北部,距市中心約13公里,轄38個行政村,272個村民組65700餘人,有漢、苗、彝等民族居住,鎮人民政府駐地海子街。現有國土面積127.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8708畝,是畢節市第一農業大鎮,同時也是貴州省衛星小城鎮,現改名為碧海新區。長途區號0857,郵政編碼551700。

歷史沿革

明初於南部設畢節衛前守御千戶所,清於今街區設塘鋪,名海子鋪。為縣境中部較大農貿集市。有農機修理、鑄造、釀酒等廠社。海子街1949年屬八寨鄉和張新鄉。1954年析設海子街、福集、觀音、燒缸箐、邵官鋪、沙地、王張、濫泥、十三畝、鴨子塘等鄉。1958年撤鄉建海子街公社。1961年後原各鄉分出各置公社。1984年改置海子街鎮及燒槓、沙邵、爛泥、觀音橋、鴨子塘、迎賓、王張、十三畝8鄉。1991年合併置海子街鎮。

氣候地理

海子街鎮氣候溫和濕潤,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常年平均溫度12.9℃,年降雨量980毫米,無霜期237天,海拔高度在1470—1742.2米之間,尤為適宜農作物生長。全鎮糧食作物主要以玉米、小麥、洋芋、大豆為主,盛產有全市聞名的“燒槓大米”,其色美味濃,深受廣大民眾青睞,經濟作物已形成油菜籽生產和苗圃、藥材、果蔬開發等多種發展勢頭。

海子街鎮土地肥沃,自然資源豐富,擁有大量荒山、草坡及林地,儲藏有較為豐富的煤源和少量鐵礦,同時擁有尚待開發的丁家寨村“白馬山莊”、紅堰村“農家樂”等旅遊景點和熱水田村溫泉以及店子村礦泉水。

基礎設施

海子街鎮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海龍(場)公路、海小(壩)公路和“704”縣道網路交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38個村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70%的農民已吃上自來水,通過近年來農網改造工程的順利實施,98%以上的村民用上了照明電,目前有35個村開通程控電話,鎮中心同時建有“聯通”、“移動”及“小靈通”三家通信網點。

城鎮建設

海子街古鎮 海子街古鎮

海子街鎮是七星關區第一大鎮,因歷史上高原濕地(海子)較多而得名。距市中心13公里,全鎮總面積127.4平方公里,轄38個行政村,312個村民組,居住著漢、苗、白、彝等15個民族,人口73933人。該鎮歷史悠久,民風淳樸,自古是黔西北商貿重鎮。清末著名的女詩人、書畫家周婉如就出生在該鎮的周家橋村,其父周鳳岡為道光年間翰林,曾任四川綿州知州。周婉如擅長詩詞,精於書畫,與大定女詩人、書畫家陳枕雲並稱為“貴州兩絮才”。貴州第一份日報《黔報》的創始人、辛亥革命時期貴州革命領導者之一的周素園先生也是海子街人。周素園先生被毛澤東主席稱讚為:“十分親切而又可尊敬的朋友與革命同志”,曾先後出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貴州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長,全國政協委員、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為充分挖掘海子街古鎮歷史文化,展示現代文明,推動特色小城鎮建設,打造集商貿、旅遊、觀光為一體的古式風格建築群,七星關區2011年3月初開始投入資金2000萬元對該鎮沿街進行改造,目前已累計改造沿街立面21000平方米。涉及臨街住戶413戶,改造沿街門面475個,全長為1700米,改造立面25000平方米,側面40000平方米。在建築風格上主要是按照黔西北彝、苗、白等民族文化元素和民居風格建設,門窗全用木料製作,立面有木柱、木結構穿斗、木結構美人靠等。屋檐及房屋頂部用木結構框架,蓋仿古小青瓦,沿口安裝吊沿和木製吊飾,門窗顏色因彝族崇拜“火”為紅棕色。高層房屋兩側砌烽火牆,側牆為仿古磚,在風貌上突出一個“古”字的蘊涵。未改造前,單個門面的租金約6000元,改造後單個門面租金上漲至14000元左右,淨增租金8000元左右,既提升了該鎮的品質,又增加住戶的收入。

海子街古鎮東接黔西北產業園區,西抵畢節主城區,南托白馬山森林公園,北鄰碧海溫泉度假村,山水秀美、風光旖旎、人傑地靈,自然景觀和人文旅遊資源獨具特色。古鎮改造的順利完工,將加快“靈山”、“秀水”、“田園”三位一體和集休閒度假、農業觀光為一體的鄉村旅遊區和生態旅遊區的形成,使海子街逐步成為城區居民觀光、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古鎮建設既提升了居住品質,又增加了民眾收入,探索了城鄉統籌發展和農村新型社區建設模式,為畢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行政區劃

海子街鎮下轄以下39個行政村:海子街村、周家橋村、石榴口村、前所村、橋頭邊村、紅堰村、長征村、迎賓村、尚家寨村、大灣村、小箐溝村、熱水田村、鑽天坡村、黑泥井村、彭家寨村、白楊林村、丁家寨村、張家寨村、平橋村、西沖村、梅子溝村、沙鍋寨村、邵關村、沙地村、螞蝗村、龍灘村、大埡口村、坪山村、龍塘村、鞍山村、店子村、馬過河村、陳家院村、胡家院村、樹垮村、五十畝村、十三畝村、插槍岩村、二道河村。

古遺址

扁扁洞遺址

位於畢節市海子街周家村東南。舊石器時代中期洞穴形遺址。洞口朝向西北,面積60平方米。1983年發現,1985年發掘。洞內深部的堆積物呈黃色,掘露厚度4.5米,出土石製品共75件,有石核、石片,動物化石有中國黑熊、虎等13種。地質時代屬晚更新世初期或稍早,文化時代為舊石器時代中期或稍早。骨樣品的鈾系法測年結果為距今13-17萬年。

大洞遺址

位於畢節市海子街鎮周家橋村東南。舊石器時代晚期洞穴形遺址。洞口朝向西,面積約1000平方米。1983年發現,1985年發掘,洞內堆積物多呈灰黃色,掘露厚度2.5米,出土石製品約800件。有石核、石片等。用火遺蹟有碳屑、燒石、燒骨等,動物化石有竹鼠、豪豬、獼猴、畫眉等。地質時代屬晚更新世晚期,文化時代為舊石器時代晚期,第2層骨樣品的碳14測年結果為距今17850±200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