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活動斷裂帶

海原活動斷裂帶(Haiyuan 沿海原活動斷裂帶所發現的第四紀最大左旋位移量達12~145千米。 估計中更新世以來海原活動斷裂帶的平均走滑速率的最大值為117~192毫米/年。

海原活動斷裂帶(Haiyuan active fault belt)

青藏高原東北邊緣有一系列向北東突出的弧形斷裂帶及受其控制的弧形山系和壓陷盆地帶。自高原內側向外側,它們依次為:①海原活動斷裂帶,②香山 天景山活動斷裂帶,③煙筒山活動斷裂帶,以及④牛首山 羅山活動斷裂帶。斷裂束自北西向南東逐漸收斂。新構造時期以左旋走滑為主,併兼有逆沖活動。海原活動斷裂帶是這個斷裂束中最重要、最引人注目的一條,據1∶50000活動斷裂填圖成果,它東起寧夏硝口以南,西至甘肅興泉堡,由11條次級左旋走滑斷層呈羽列形式排列組成,總長度約240千米,總體走向北西西(西段280°~290°,至東端偏轉為320°)。次級左旋走滑斷層大多數呈左旋左階反錯列,在構造橋區發育第四紀拉分盆地;而在兩個右階錯列區則形成推隆構造(push up structures)。沿海原活動斷裂帶所發現的第四紀最大左旋位移量達12~145千米。估計中更新世以來海原活動斷裂帶的平均走滑速率的最大值為117~192毫米/年。1920年12月16日在寧夏南部發生的海原86級大地震,震中位於海原縣城西。它波及範圍和破壞程度很大,是20世紀少見的特大地震之一。伴隨這次地震,沿海原活動斷裂帶形成了一條長達237千米的地震地表破裂帶,在歷時80載後的今天,許多形變現象仍然保存較好,清晰可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