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大地震萬人墳遺址

海原大地震萬人墳遺址

在海原縣縣城西南角,有一個占地近200畝的“萬人墳”,安葬的就是地震遇難者。1920年海原大地震形成的各種變形、破壞現象(地震遺蹟),以及海原活動斷裂帶第四紀(距今260萬年)以來強烈逆沖、左鏇走滑形成的各種地質構造形跡(構造遺蹟)最典型、最集中發育的地方。

基本信息

簡介

海原大地震萬人墳遺址海原大地震萬人墳遺址
我國是地震多發國家,寧夏又處在我國南北地震帶北段,挽近時期中強震頻發。1920年海原8.5級地震是上世紀我國僅有的3起八級以上地震之一。十一月初七前後,都有來自陝西、甘肅、青海以及寧夏其他地方的人遠道而來,到海原縣縣城外的“萬人墳”和其他地方祭奠。其中,到“萬人墳”祭奠最多時竟達千人以上。地震後,由於遇難者太多,無法一人一墓,因此有很多都是合葬墓,有的墓穴竟掩埋了7具遺體。對這刻骨銘心的日子,回族人稱之為“紀難日”,漢族人則叫“劫難日”。海原地震地質公園包括1920年大地震形成的地震遺蹟和海原活動斷裂帶的地質構造形跡,為全球地學界開展大陸地震構造環境、大陸動力學研究,地震預測預報、地震危險性評估,以及地震防禦等領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依據。第三十屆國際地質大會,曾將海原活動斷裂帶列為專家考察的兩條路線之一。建設海原地震地質博物館和萬人墳幕地大門是十分必要的,為地質觀光遊覽提供服務,是一件功在當代,利澤千秋的大好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