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虎斑鳽—我國特產珍稀涉禽

前額、頭頂、頭側、枕部和長長的冠羽均為黑色,眼後有一條白色條紋向後延伸至耳羽上方的羽冠處,白紋下面的耳羽為黑色,眼下有一個白斑。 上體的羽毛為暗褐色,飛羽呈石板灰色,並具有綠色的金屬光澤,翅膀上的覆羽為暗褐色,具有少許白色的斑點。 腋部的羽毛為葡萄褐色,還具有白色的中央紋。

 海南虎斑鳽也叫海南夜鳽、海南鳽,是中型的鷺科鳥類,體長為51—60厘米,雌鳥較小,尾羽的數目與鷺類相同,都是12枚。但它的體形肥胖而粗短,頸部和腿也比較腳亦短,外形和典型的鷺類明顯不同,眼先和脛下部裸露.站立和飛行時也將頸部收縮,但沒有鷺類明顯,黑色的嘴較為粗短,嘴的基部和眼先為綠色。前額、頭頂、頭側、枕部和長長的冠羽均為黑色,眼後有一條白色條紋向後延伸至耳羽上方的羽冠處,白紋下面的耳羽為黑色,眼下有一個白斑。上體的羽毛為暗褐色,飛羽呈石板灰色,並具有綠色的金屬光澤,翅膀上的覆羽為暗褐色,具有少許白色的斑點。頦部、喉部和前頸為白色,中央有一條黑線直通到下喉部,頸部的兩側具有棕紅色的斑紋,前頸下部中央為暗紅褐色,兩邊為黑色,其餘下體均為白色,胸部及體側雜有灰粟色的斑紋。腋部的羽毛為葡萄褐色,還具有白色的中央紋。虹膜為黃色,腳為綠黑色。

海南虎斑鳽是我國特產的鳥類,沒有亞種分化,僅見於安徽霍山、廣西武鳴、隆安、瑤山、浙江杭州市、臨安、天目山、福建西北部邵武、建陽、廣東英德和海南白沙、樂東、瓊中、五指山等地。其中在海南為留鳥,其他地方為夏候鳥或旅鳥。

海南虎斑鳽主要棲息於亞熱帶高山密林中的山溝河谷和其他有水域的地方,夜行性,白天多隱藏在密林中,早晚活動和覓食。食性以小魚、蛙和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主。關於它的繁殖情況目前尚一無所知。

海南虎斑鳽的數量非常稀少,分布區域也十分狹窄,目前已經處於瀕危的狀態,被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ICBP)列入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我國將其列為國家II級保護動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