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金沙

海南海金沙

海南海金沙隸屬於海金沙科、海金沙屬。多年生攀援質藤木,植株長5-6m。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來源:中國植物志原版墨線圖來源:中國植物志原版墨線圖

植株高攀達5-6米。葉軸粗3毫米,羽片多數,相距約26厘米左右,對生於葉軸的短距上,向兩側平展,距端有一叢紅棕色短柔毛。羽片二型;不育羽片生於葉軸下部,柄長4-4.5厘米,頂端兩側稍有狹邊,掌狀深裂幾達基部,基部近平截或闊楔形,裂片6個,披針形,先端漸尖,長17-22厘米左右,寬約1.8-2.5厘米或稍寬,側面各一片常水平開展,其餘指向上方。葉緣全緣,有一條軟骨質狹邊。乾後常向下面反捲。中脈粗凸,有光澤,側脈纖細,分離,明顯,略向上斜出,二回叉狀分歧,直達葉緣。葉厚近革質,乾後綠色。兩面光滑。能育羽片常為二叉掌狀深裂,裂片幾達基部(偶有掌狀深裂),每個掌狀小羽片有長5-17毫米的柄。柄兩側有狹翅,無關節,深裂幾達基部;末回裂片通常三片,披針形,長20-30厘米,寬約2-2.6厘米,先端長漸尖。孢子穗囊穗排列較緊密,長2-5毫米,線形,無毛,褐棕色或綠褐色。

分布習性

產於廣東、海南島南部(崖縣)、廣西南部(龍州)、雲南南部(西雙版納和紅河下遊河谷)。越南的北部也有。特有種。

物種特點

本種極似掌葉海金沙L.digitatumPresl,但羽片遠較大,裂片較長而闊,乾後為綠色,邊緣無鋸齒而有軟骨質的狹邊。

植物簡介

海南海金沙LygodiumconformeC.Chr.inBull.Mus.Paris,ser.2,VI(1934)100;Tard.-BlotetC.Chr.inFl.Indo-ChineVII,ii(1939)35;傅書遐,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蕨類植物門)(1957)30頁,35圖。

功能用途

醫藥:全草:淡;涼。清熱利尿。用於小便淋痛,淋證,石淋,尿血,痢疾,並能拔除彈片。
來源:《中國中藥資源志要》,中國藥材公司,科學出版社,1994

藥材認識

【出處】始載於《中國植物志》
【拼音名】HǎiNánHǎiJīnShā
【英文名】ConformClimbingFern
【來源】
藥材基源:為海金沙科植物海南海金沙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ygodiumconformeC.Chr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收,曬乾或鮮用。
【原形態】多年生攀援質木,植株長5-6m。葉二型,厚紙質,羽片多數,對生,於葉軸的短枝上相距約25cm,短枝頂端著生一叢紅棕色短柔毛;營養羽片生於葉軸下部,葉柄長4-4.5cm,柄先端具狹邊,羽片掌狀深裂,裂片6,披針形,長17-22cm,寬1.8-2.5cm,基部截形或闊楔形,全緣,有軟骨質狹邊,乾後常向下面反卷。孢子羽片生於葉軸的上部,二叉掌狀深裂至近基部,裂片與營養裂片同形,長20-30cm,寬2-2.5cm;葉脈分離,二叉狀分枝直達葉緣。孢子囊穗褐色或綠褐色,線形,長2-5mm,緊密排列,有孢子囊5-6對;孢子淡黃色,四面型。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200-1700m的林中或溪邊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性味】淡;寒
【歸經】膀胱經
【功能主治】清熱利尿。主砂淋;熱淋;血淋;水腫;小便不利;痢疾;火眼;風濕疼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微甘、淡、性涼。有清熱利尿的功能。用於小便不利、尿路感染及結石、血尿、痢疾。民間常用鮮草搗敷槍彈傷處,可拔彈片。
【摘錄】 《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