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中三女傑

1929年3月11日,中共東海縣委為了擴大共產黨的影響。 1925年7月。 1931年6月26日。

海中三女傑是江蘇省海州高級中學的象徵性建築物。三女傑,即呂繼英(1911-2000),馮若愚(1912-2003),馮菊芳(1909-1930)。曾都是海中(原稱東海中學)的學子。這三位女傑曾為中國革命解放運動付出辛勤的汗水和血水的清洗,甚至是生命的代價。其中馮菊芳為革命事業壯烈犧牲,年僅20歲。
為了弘揚海中三女傑精神,江蘇省海州高級中學嚴密部署,已於2008年12月27日上午9時在校史館舉行雕塑揭幕儀式,由現任校長顧愛軍同志主持,全校高二年級20個班級所有學生身穿校服在珊珊寒風中,將集體參加揭幕儀式,以表敬仰之情。
三女傑簡介
馮若愚女士,原名馮富古,1912年2月19日生於海州的一個書香世家。她天資聰穎,洋溢著才氣。1923年高小畢業時就讀完了四書五經、唐詩宋詞、古文名篇.並接受了英語、數學、自然常識等新學科教育.毛筆字也紮下深厚的功底。
馮若愚於1923年春以總分第一的成績考入了沒在淮陰的江蘇省立第六師範女子部。並獲得了東海教育局的公費津貼。1925年下半年又轉學到在徐州開設的江蘇省立第三女子師範學校初師部就讀。
1928年春.馮若愚轉入東海中學高中部師範科一年級讀書,且在秋天經王繼真引進介紹在東海中學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9年3月11日,中共東海縣委為了擴大共產黨的影響。決定利用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四周年紀念日的機會與東海人民見面。3月11日夜晚.東海中學黨支部在馮若愚家裡油印了由楊光鑾老師起草的傳單《中國共產黨東海縣委員會與東海人民首次見面獻辭》、《告東海各界人民書》兩篇文稿和“反對蔣桂戰爭”等口號。
4月下旬.學校發生校工與廚師的總同盟罷工,馮若愚等學生幹部在黨支部領導下.組織同學們支持罷工。
5月20日。在總理紀念周會議上。校方與中共地下黨領導的學生矛盾激化.爆發了“拳打陸秋齋。水淹谷延雋”震動省府的學潮。馮若愚等學生會幹部在惠琥(惠浴宇當時在校用名)的領導下,組織同學們罷課,向東海縣政府提出“罷免谷延雋及一切飯桶教員”的要求。這時.黨支部領導下的學生會成了學校最高的權力機關.連教師的去留都由學生會決定。還在校門口掛出“東海中學蘇維埃”的牌子。
6月1日清晨。東海縣政府根據省方“速逮惠琥等共產要犯”的密令。派軍警包圍了東海中學。按事前圈定的名單對“共黨學生”實施抓捕。馮若愚與馮溥仁、周恆晉等二十多名學生被抓。當天被審訊一次。七天后又被審訊一次,馮若愚始終嚴守黨的機密.拒不承認自己加入過共產黨組織。1930年1月.馮若愚等人經周建章、顧子揚在內部疏通.被江蘇高等法院清江分院偵察庭交保釋放。但接到傳票後。仍要按時到庭。
馮若愚回到海州後.知道自己與另外二十多名在學潮中起帶頭作用的同學已被以“思想過激”的罪名開除學籍。重新上學已不可能.昔日東海中學的學生會幹部也已經星散。馮若愚從此失掉了黨的組織聯繫,思想陷入了極度苦悶。馮若愚無法在家安居。經父親托人介紹,於1930年2月到墟溝國小去作了臨時教員。
1930年12月.馮若愚等人因無證無供.被宣判無罪釋放。1932年.靠父親的朋友關係。馮若愚在海州商立第一國小任教員。1937年。又被推選兼任東海縣婦女協會理事。1937年10月,日機開始轟炸海州。馮若愚到東海西南鄉二區至四區開設私塾.直到1944年。
1945年11月至1948年11月.先後在東海縣立城中國小,硯池保國民國小和硯池中心國小作教員。
解放後。經市政府介紹.任硯池國小教員。1952年,調任海州市第一完小(即今中大街國小)任教。
1975年5月退休.1984年改為離休待遇。
公元2003年2月6日上午六時.這位在二十世紀的風風雨雨中走過來的傳奇女性.這位連雲港市婦女解放運動的前驅.海州教育界的名流.在自己的家中安然逝世。[/font]
[font size=2][/font]
[font size=2] 1929屆校友呂繼英,是海屬地區重新建黨後,第一個發展的女共產黨員。她曾與李逾時、惠浴宇、呂鎮中等革命先輩一起.參加海屆地區黨組織的創立活動。組織海屬地區婦女運動,發動愛國的學生運動,是海中歷史上著名的一代女傑。
1925年7月。李逾時、宋綺雲兩位同志遵照江蘇省委指示,來東海(今天的海州)開展建黨丁作。惠裕宇根據東海特支的要求。首先成立了東海中學支部,發展了呂繼英等一批青年學生入黨。
在黨的領導下,呂繼英和馮若愚在海州二營巷借用別人的三間房屋.開辦婦女識字班,識字班宣傳婦女解放,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啟發學員提高思想覺悟。對教育、團結婦女起了一定的作用。呂繼英和馮若愚還不辭辛苦,把識字班開辦到花果山下大村.利用節假日步行前去講課。在花果山播下了革命的火種。呂繼英還將沒有加入共產黨的女同學組織起來,組成共青團小組進行學習。為了保密,他們都有秘密代號叫“c1”就是C組l號的意思,那時的呂繼英還是江蘇省委的聯絡員。
1929年5月20日上午。東海中學爆發了海州革命史上有名的“拳打陸秋齋.水淹谷延雋”的學潮。呂繼英就是這次運動的積極分子。學潮之後。呂繼英遭到通緝,離開了學校。
1931年6月26日。省委派李逾時到徐、海、蚌地區巡視工作。呂繼英又和李逾時一起奔赴徐州。一上火車他們就發現有特務盯梢。車到鎮江,兩人剛下車,就被盯梢的特務截住,帶到鎮江輪船碼頭萬全樓旅館。軟禁在一個房間裡。李逾時乘敵人防備疏忽.迅速銷毀檔案,拉著呂繼英衝下樓去。此時大批武裝敵人趕到。呂繼英和李逾時被捕.在敵人的刑庭上,李逾時一口咬定自己叫張文生.敵人嚴刑拷打,也沒能使他屈服。敵人欺騙呂繼英說:“你男人一切都承認了。你為什麼還不肯說?”呂繼英說:“他已經說了。還問我做什麼?”敵人又故意把他倆帶到一間空房裡,說:“你們兩人好好商量商量,是招還是不招。”說著把門帶上。躲在窗外偷聽。“呂繼英看到李逾時腳拖大鐐,遍體鱗傷。心疼萬分。問道:“敵人是怎樣折磨你的?”李逾時堅強地說:“這你不要問.酷刑嚇不倒我。”接著用手勢告訴呂繼英:認識他的壞人較多。估計為革命犧牲的可能性很大,鼓勵懷孕在身的妻子要堅強。暗示妻子如能把孩子生下來.要好好撫養.長大了交給黨。呂繼英頻頻點頭表示領會他的意思。
李逾時的身份暴露後,敵人施盡了酷刑,他始終堅強不屈。1931年9月19.敵人將他殺害在鎮江北固山,呂繼英忍住巨大的悲痛.牢記李逾時的囑託,在監獄頑強鬥爭.後來經過多方營救。國民黨反動派被迫把“繼英和她已經4歲的兒子放出了監獄。出獄後的呂繼英及時和黨組織取得了聯繫。她又重新回到了黨的懷抱。
馮菊芬(1910—1930),化名馮愛萍,江蘇東海人.1910年出生於一個地主家庭。因在姐妹中排行第五,人稱馮五姐。1923年至1927年,馮菊芬就讀於白塔國小。其父馮至善是一個開明的地主,同情革命,常招待革命者的飯食,並為他們在自己家開秘密會議提供方便.從未出過差錯。
1928年春,馮菊芬與其二姐馮潔冰在東海中學讀書時由教師葛曉天、孫魯軒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革命後。馮菊芬在家鄉積極從事反帝、反封建的宣傳活動。在農村、街頭張貼標語散發傳單,進行演講,號召勞苦民眾起來打倒土豪劣紳。打倒軍閥。並以自己家庭的特殊地位,掩護中共東海縣委的工作。東海縣的國民黨夏、龐兩派爭鬥激烈.夏派指控龐派多數為共產黨員。當時馮菊芬的丈夫張鑒堂既是中共東海縣委委員,又任東海縣白塔埠國民黨第三區黨部常務委員等職。1929年6月1日,夏派勾結東海縣政府以“赤化嫌疑”將馮菊芬速捕,同時逮捕了其父馮至善等人,關押在東海縣公安局,後轉清江地方法院審理。被押期間敵人逼供。要她交代丈夫及其他人員的行蹤、承認參加共產黨組織.先讓她站磚,後來點上香撒上川椒麵熏鼻子。馮菊芬一概以“不知道”回答。被押半年多。因證據不足,馮菊芬被無罪釋放。1930年春.馮菊芬由家來到上海,進人楊樹浦江蘇省委訓練班學習。這年夏天,馮菊芬由李逾時夫婦介紹與劉瑞龍(化名李也萍)相識,他們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7月,訓練班結束後。江蘇省委指令她赴南京軍委擔負掩護南京軍委的工作。臨行前,馮菊芬與李也萍互相勉勵.馮菊芬改名“愛萍”。以志永念。當時南京處在白色恐怖之中,馮菊芬不計個人安危,毅然受命.在中共南京市委擔任掩護黨的機關的任務。
不久南京地下黨組織被敵人破壞。叛徒魯達卿供出馮愛萍、何月芬等人是上海中共組織派來與傅天柱、胡悅來扮為假夫妻.進行秘密工作的,並供出了他們的住所。馮菊芬因此被捕,被關押在國民黨憲兵司司令部看守所。在獄中,她堅貞不屈。1930年9月4日.馮菊芬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義。犧牲時年僅20歲。
1952年,時任農業部副部長的劉瑞龍來雨花台憑弔,作詩一看。表示對戰友的深切懷念。
浦濱握別未六旬.噩耗驚傳石頭城。
互勉忠藎非虛約,臨危不忘愛萍名。
慷慨就義全大節.堅貞不屈勵丹心。
大地春回酬宿願.九州解放慰平生。
(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紀念館提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