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彭德懷[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圖書]

毛澤東與彭德懷[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圖書]

《毛澤東與彭德懷》是2013年8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少華。 書中記敘的是兩位偉人之間的真實歷史,從相識到相知,從互信到互敬,從合作到分歧。在毛澤東或彭德懷的革命生涯和人生交往中,彼此的關係最為特殊、命運最為攸關、經歷最為曲折。書中了探尋彭德懷與毛澤東長達半個世紀的交往歷程,還原兩人真實的世界。

內容簡介

一部歷經 385天審讀審批的紀實巨著

首度真實披露毛澤東與彭德懷的恩怨是非

著名作家少華繼《林彪的這一生》暢銷後又一部顛覆傳統意識文學之作!

本書記敘的是兩位偉人之間的真實歷史,從相識到相知,從互信到互敬,從合作到分歧。

在毛澤東或彭德懷的革命生涯和人生交往中,彼此的關係最為特殊、命運最為攸關、經歷最為曲折。

作者以豐富的史料和精彩的文字,探尋彭德懷與毛澤東長達半個世紀的交往歷程,還原兩人真實的世界。

作者簡介

少華,湖北天門人,就讀於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中共湖北省委黨史研究室工作,中國中共黨史學會會員,湖北中共黨史學會和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理事,多年從事湖北近現代史、黨史、軍史和歷史人物研究,著有《林彪的這一生》、《中共著名搭檔大結局》、《中共無銜軍事家》、《張國燾的這一生》、《紅四方面軍》等十餘部人物傳和歷史紀實作品。

大立,湖北省黨校黨史與政策教研室主任,教授。

內容提要

楔子001

統領群倫的毛大帥,橫刀立馬的彭大將軍,他們是相距不到百里的湖南老鄉,都是以石命名的硬漢子。瀏陽水,湘潭米,桑梓風,故國情,使他們在性格、脾味上具有神奇的相似,又有著驚人的不同,他們的悲歡離合濃縮了半個世紀的風雲滄桑

一、井岡失守004

井岡山是毛澤東心目中的聖地,他用詩一樣的語言予以謳歌:“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桿尖頭了的一隻航船,它是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於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毛澤東把聖地的安危託付給敢於橫刀立馬的彭大將軍,既充滿著信任,又寄寓著期待。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銅牆鐵壁,毀於一顆骯髒的心。何鍵數萬大軍攻不破紅五軍的五道防線,而200塊光洋卻誘使一位山民帶路偷襲黃洋界。井岡山失守成為彭德懷後來罹難的第一條罪狀。

突圍之師厄運纏身。素來主張慈不掌軍的彭德懷違心地同意指戰員睡個好覺,結果遭到敵軍伏擊;一向以細心縝密著稱的滕代遠手槍走火,導致重傷;猛將李光所部在三岔路口轉錯了方向,開往廣東南雄地區,不到1個月的時間即被擊潰。全軍僅剩下280餘人,在紅五軍最危難的時刻,毛澤東伸出援助之手。

“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朱毛進軍贛南也是困頓不堪,險象環生。朱德手持機槍親自帶領特務營衝鋒,其妻子“雙槍女傑”伍若蘭率部斷後,被敵殺害,頭懸城門。紅四軍與紅五師邂逅於瑞金,毛澤東用寬容和理解阻止彭德懷作“檢討”,列舉五條理由為他解脫。“二月來信”,中央下令解散紅四軍,調走朱、毛,朱毛抗命不從。彭德懷上書中央,說明紅軍不能沒有毛澤東。感受到老鄉赤誠的毛澤東說:“在目前情況下,太需要你們的支持了!”

二、錯殺袁王031

毛澤東對王佐、袁文才有著特殊的感情。大革命失敗後,他婉拒瞿秋白的挽留,不願進政治局留在大城市,而要上山落草,結交的第一對綠林朋友就是袁王。在袁王的支持下,毛澤東不僅創造了中國革命的第一塊根據地,還學到朱聾子的游擊戰術。他稱袁王是為中國革命立下大功的人。

“土籍的黨,客籍的槍。”土客籍矛盾曾令毛澤東產生只手撐柱、回天乏力之感。中央規定黨對於土著的政策是“殺戮其領袖,爭取其民眾”。土籍代表王懷、龍超清聞之雀躍,表示堅決擁護。主持公道的湘贛邊特委組織部長宛希先堅決反對:“當然不能殺袁、王。殺了他倆,我們的良心等於給狗吃了,過河拆橋,恩將仇報,將來,邊界百姓誰還相信我們?”

莽張飛最忌諱白面書生。在機詐百出的朱昌熾面前,彭德懷先後兩次中計,第一次被“騙”去了生死之交的副帥黃公略,第二次被煽起斬殺袁王之心。1930年2月初,朱昌熾等人闖入五軍軍部,神情激動地說:“彭軍長,救救邊界特委吧,袁文才、王佐率部要叛變了。”

調離以馴化,撫慰以安心,殺戮以絕患,中共湘贛邊特委定下對付袁王的上、中、下三策。堅決執行毛澤東土籍政策的宛希先被朱昌熾、王懷等人殘殺,袁王大哭三天,嚷著要請毛委員主持公道。彭德懷輕信邊區負責人謊報軍情,派兵捕殺。袁文才被射殺於夢鄉,王佐被追溺於江中。毛澤東扼腕嘆息:“沒有理由殺袁王。”

三、長沙之役056

三位湖南老鄉演繹一出精彩絕倫的武戲。李立三主持中央工作,制訂“會師武漢、飲馬長江”的雄偉計畫;黃克誠認為這是蓋棉被睡竹床——一面發熱,反對進攻國民黨重兵設防的大城市,遭到撤職處分;彭德懷半信半疑,率領紅三軍團,佯攻武漢,奔襲長沙,奪取紅軍十年內戰時期唯一的一座省城。這年他年僅34歲。

紅三軍團長沙大捷,成為李立三抽打朱毛的鞭子。毛澤東忍不住問朱老總:“他們是怎么攻克的?”朱德心中大惑不解,難以理解分手不到半年,彭德懷的兵力就能奪取中心城市。他們既懷疑李立三的冒險戰略,又懷疑自己的疑問是否正確。在中央一再督令下,“朱毛”、“彭滕”環攻長沙。何鍵派人挖了彭德懷的祖墳,將毛澤東心愛的妻子楊開慧予以處決。

強攻長沙受挫之後,毛澤東決心將一、三軍團完整地帶回中央蘇區。他妙用“推宕”戰術,繞城而過,引發軍中將士疑惑:“你不打撫州,不打南昌,究竟執不執行中央命令?”贛江之濱,紅軍發生“分家”風波,紅三軍團將士拒絕過江,要求返回湘鄂贛蘇區。一軍團首長無技可施,只能把阻止分裂的希望寄托在彭軍團長身上。彭德懷一言九鼎,大吼一聲:“過江!”

四、富田事變085

肅反錯誤超越國界,刮自莫斯科的紅色狂飆席捲中央蘇區,吞噬眾多的領導幹部。為避免放任和泛濫,毛澤東命令將抓人權力收回團部,殺人權力收歸師委,仍不能阻止赤色恐怖的蔓延。

大權在握的紅一方面軍政治部秘書長、肅反委員會主任李韶久坐鎮富田鎮,把屠刀指向江西省行委、紅二十軍負責幹部,逮捕數百人。失去冷靜的紅軍將土喊出了駭人聽聞的口號:“擁護朱彭黃,打倒毛澤東。”這就是震驚全蘇區、全軍乃至全黨的富田事變。

疏可走馬,密成珠團,似連實斷,形斷意續,毛澤東的字型別人很難摹擬。但是,就是這樣一筆龍飛鳳舞的毛體字,卻寫下命令肅反委員會將朱、彭、黃打成國民黨特務、予以撲殺的指示。譁變的江西省行委指天為誓,說這封信是真的,要求彭德懷先下手為強,消滅毛澤東、周以栗等人。信件是真是假?省行委的誓言是否可信?毛澤東是陰謀家還是政治家?關鍵時刻,彭德懷沒有拍案而起,而是悄然長坐,終於看出破綻,揭露了一個驚天大陰謀。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富田事變本是革命陣營中一件應該避免的憾事,可是卻給國民黨以紅軍內訌的假象,蔣介石下令輕裝急進,張輝瓚、譚道源等將領貪功躁進,一步步滑入紅軍預設的圈套,付出傷亡數萬人馬的代價。

五、強打贛州109

朱毛麾下猛將如云:“雄獅”彭德懷、“靈狐”林彪、“飛將軍”黃公略、“神行太保”羅炳輝、“常勝將軍”劉伯承、“智囊”葉劍英、“文武兼擅”陳毅……在這些璀璨的星座中,紅一、三軍團軍團長最引人注目,他倆與毛澤東的關係也非常微妙。毛澤東欣賞和重用林彪,他們是師生和上下級的關係;毛澤東敬重和倚賴彭德懷,他們介乎師友和兄弟關係。

圍繞攻打贛州,兩位肝膽相照的戰友第一次發生正面衝突。毛澤東反對攻城,彭德懷力主攻城。除了得到老搭檔朱德的支持外,毛澤東與幾乎所有的將領發生意見分歧,他對彭德懷產生了深深的失望。

由於林彪等四軍將士對攻城持保留態度,掛帥上陣的彭德懷能夠使用的主攻部隊實際上只有紅三軍團。四次強攻,四次受挫,三萬紅軍遭受國民黨部隊內外夾擊,遭遇空前大敗。項英等人不得不嘆“還是搖鵝毛扇子的厲害”,親自上東華山,接毛澤東回來收拾殘局。

忠而被謗,信而見疑,不進反黜,毛澤東不禁黯然神傷。江口會議,他再次與中央局在作戰方針上發生尖銳對立,爭論雙方把爭取支持的目光投向彭德懷。彭德懷把舉足輕重的票投給“左”傾領導人,深深刺痛了毛澤東,彭德懷後來為此後悔不已:“當時我如支持毛主席的意見,中央局可能會重新考慮。”

六、雄獅怒吼149

臨時中央批評紅三軍團用臉盆裝菜招待十九路軍談判代表。彭德懷火冒三丈:“臉盆怎么了?我們紅軍就是這樣,洗臉洗腳用臉盆,裝菜盛飯也用臉盆。這種習慣好得很,我彭德懷喜歡這樣,也不準備改。”他對博古等人拱手將軍事指揮權交給金髮碧眼的“洋顧問”非常反感。

良策不用,良將被審,良機逸失,毛澤東、彭德懷、王稼祥同感鬱悶。毛澤東破例給彭大將軍送禮,告誡他“‘左’與右同樣有危害性”。嚴峻的形勢、相似的遭遇、共同的心聲,把前方的彭德懷與後方的毛澤東拉得更近、更親。

一、三軍團首長分別上書,要求恢復運動戰的作戰原則,遭到“左”傾中央的嚴重警告。林彪低下高傲的頭,鑽研起“短促突擊”的戰術;彭德懷挺身而出,怒斥李德“崽賣爺田心不痛!”被斥為“孫子”的洋顧問暴跳如雷,指責他們是頑固的毛派分子,揚言要軍法從事。毛澤東感嘆地說:“一個是硬漢子,一個細伢子,金子不能比銅喲!”

七、擁毛復出177

“眾已聚不虛散,兵已出不徒歸;求敵若求亡子,擊敵若救溺人。”蔣介石書贈四句格言給各路將領,下令聚殲紅軍於湘江之濱。湘桂邊界,彭德懷與“小諸葛”白崇禧血戰四天四夜,傷亡兩萬餘人。得勝還朝的“小諸葛”拍攝紀錄片《七千俘虜》羞辱彭德懷。

兵入絕境,總書記博古用手槍頂住自己的腦袋瞎比劃,被聶榮臻制止。毛澤東“策反”洛甫、王稼祥,成立新的“三人團”,周恩來痛苦地實現一生中最重要的轉變。遵義會議上,彭德懷旗幟鮮明地擁戴毛澤東出掌帥印:“突圍途中,搬家逃跑,行動遲緩,致使野戰軍遭受重大傷亡,這個責任應由中央來負。”全黨托起的新太陽之下有一雙長滿粗繭的老兵之手。

土城之役,先勝後敗,主要誤於情報不準。不了解情況的營連級,因傷亡過大產生埋怨心理,有的則公開罵娘,“中央不是在遵義城開過會了嗎?怎么還是打敗仗?”毛澤東把重振軍威的希望寄托在彭軍團長身上。再戰婁山關,復取遵義,紅軍用空前大捷驅散輕籠心中的陰雲。毛氏兵法引發鳥道之怨。四渡赤水,是毛澤東軍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筆,林彪卻怨聲載道:“為什麼盡走弓背路?為什麼不抄捷徑,走弓弦?”贊成毛澤東戰術的彭德懷遭到部下的冷遇,師、團長不願意搭理他。

風波升級。王稼祥納悶:“老毛為什麼老打圈不打仗?”紅三軍團劉少奇、楊尚昆上書中央反對高強度行軍。林彪膽大包天,建議撤銷毛澤東直接調度軍隊的權力,他打電話給彭德懷:“我們服從你領導,你下命令,我們跟你走。”他的建議遭到彭德懷的嚴辭拒絕。

會理會議,批判黨內“右傾”思想。首先倡議換帥的林彪作了一句檢討,就被毛澤東喝止:“你還是個娃娃,懂得什麼?”他認為林彪的信是在彭德懷的指使下寫出的。身受不白之冤的彭德懷採取事久自然明的態度,沒有辯解。他沒有想到,這次誤會成為他們終身的誤解,毛澤東在三十多年間八次提到這件事情。

八、會師風雲215

中央紅軍還剩幾萬人馬?紅四方面軍三巨頭髮生爭論,陳昌浩認為有三十萬,張國燾估計有十五六萬,徐向前說頂多三四萬。會師之後,張國燾從老實忠厚的朱德口中得知,中央紅軍只剩下一副骨頭架子,胸中頓時升起一縷凌頂俯瞰、天低吳楚的霸氣,他開始以主人的姿態迎接毛澤東。

咄咄逼人,步步索權。張國燾依仗雄厚兵力,施展縱橫捭闔之術,欺凌黨中央,並把拉攏的黑手伸向一、三軍團軍團長。美譽、高官、槍彈,軟化了林彪,絲毫撼不動湘潭漢子挺直的脊樑。

陳昌浩將一、三軍團掐為首尾不能相顧的兩段,彭德懷疑竇叢生,命令一個主力團埋伏在中央機關附近,隨時準備應付突發事件。他問:“為了避免發生紅軍打紅軍的不幸事件,在目前被動的情況下,能否扣押陳昌浩,作為人質,令其不敢動手?”毛澤東說:“不行。對紅軍指戰員只能說服、教育、等待。”毛澤東斷然拒絕。為躲避殺機,中央紅軍星夜北趨,殿後的是彭德懷和他的三軍團。

九、奠基陝北246

吳起鎮外,彭德懷虎帳點兵,殺得馬家軍聞風喪膽。毛澤東欣然題詩:“山高路遠溝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彭德懷把“唯我彭大將軍”改為“惟我英勇紅軍”。在歷史長河中,這首小詩曾出現過真偽之辯。

“高山上倒馬桶,臭名遠揚。”彭德懷為自己的脾氣作注。他贊成中央東征戰略,“但須絕對保證同陝北根據地的聯繫”。毛澤東生氣地復電彭德懷:“你去絕對保證,我是不能絕對保證的!”彭德懷知道自己措辭不夠嚴謹,又引起毛澤東誤會了。

彭德懷義釋高福源,張學良決心締結停戰協定。紅軍-東北軍-西北軍,結成三位一體;捉蔣—審蔣—放蔣,毛澤東與張楊合演新編《捉放曹》。

十、百團大戰275

圍繞八路軍的對日作戰方針,延安後方與雲陽前方產生深刻的分歧,運動戰、運動游擊戰和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爭論不下;山西能否守得住,彭德懷與劉少奇各持不同的看法。毛澤東嚴厲批評熱衷於運動戰的林彪和一味樂觀的彭德懷,也埋下了所謂“四十天罵娘”的歷史誤會。

蔣介石設家宴,開支票,伸出橄欖枝,表示“關照”之意。彭德懷問:“連我的祖墳都刨了,還要怎么關照?”從湘潭到延安,將軍之戀曲折悽苦。他與表妹情定三生,但純潔的瑞蓮表妹卻被地主逼得上吊自縊。他與髮妻兩情相悅,苦候十年,而劉坤模卻誤信“死訊”,與他人同居。一位金髮碧眼的西方女記者主動追求他,他直言相告:“你愛我,我很感激,可我不愛你呀!”陳賡慧眼獨具,為副總指揮找到最終的感情歸宿。

八路軍與華北日軍圍繞交通線鬥法。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據點為鎖,日本新任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多田駿制定“囚籠政策”;彭德懷針鋒相對,組織百團大戰,在東方戰場指揮了躋身二戰史林的傑出戰役。毛澤東聞訊,大喜:“百團大戰真是令人興奮,像這樣的戰鬥是否還可以組織一兩次?”隨華北日軍把進攻目標從國民黨軍隊轉向八路軍,有人開始懷疑百團大戰是否正確。

十一、保衛延安308

34個旅對4個旅,25萬人馬對2萬人馬,“天下第一軍”對“土八路”,黑雲壓城的形勢,山一樣重的責任。彭德懷來找毛、劉、周、朱:“我這不是鬧情緒,也不是個人有野心。在賀龍同志還沒有回延安之前,陝北這幾個旅,是否先由我指揮一下,擊退胡兒子再說!”毛澤東一把攥住他的雙手,激動地說:“你這是臨危請命,為黨分憂,為我毛澤東解難哪!”

攻占延安空城,蔣介石發表談話,認為其意義可與盟軍攻克柏林相媲美。青化砭、羊馬河中伏後,胡宗南集中軍中智囊,研究出“小米碾子戰法”,欲把毛澤東和西北解放軍趕進黃河餵魚;毛彭聯手,施展蘑菇戰術,上演螞蟻吞象的軍事奇蹟。

榆林之戰,胡宗南放出勝負手,鍾松兵行險招,橫空沙漠,出人意料地出現在長城之上,夾擊解放軍,西北戰局空前危急。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彭德懷獨排眾議,專尋鍾松的王牌師決戰,取得沙家店大捷。逆轉戰局之後,兩位湖南老鄉長舒口氣,不約而同地說:“過峁了!”

十二、抗美援朝(上)336

政治局多數人反對出兵,林彪拒掛帥印,史達林背棄承諾,遭受巨大壓力的毛澤東喃喃自語:“你們都說得有道理,但不管怎么說,別人要亡國了,我們站在旁邊看,心裡難過喲!”應命而來的彭德懷語驚四座:“出兵朝鮮是必要的。打爛了,等於解放戰爭晚勝利幾年。”一位老將軍對披掛上陣的志願軍總司令說:“看來,你還是不服老。”

彭德懷慧眼識英雄,擢升鄧華為自己的副手。鄧華有膽有識,一連三次提出不同意見。一對新搭檔,珠聯璧合,三戰打得歐戰名將麥克阿瑟折兵五萬,美國人驚呼:“遇到了第一流的軍隊和第一流的軍事家。”

志願軍要不要立即越過三八線?金日成要求乘勝追擊,不給美軍喘息之機;蘇聯駐朝大使認為美軍已無還手之力,建議實施不停頓的攻勢;彭德懷從軍事上考慮,主張緩攻、緩進。官司打到中南海和莫斯科,毛澤東一言定奪:軍事服從政治,打過三八線!史達林表態:一切聽從彭德懷指揮。

十三、抗美援朝(下)367

美軍打破志願軍的“禮拜攻勢”和“月亮攻勢”,志願軍大敗之後迅速發起反攻。勉強發動的第四次戰役陷入被動狀態,彭德懷千里回京,深夜“闖宮”,反映前方困難。毛澤東打趣地說:“只有你老彭才會在人家睡覺的時候闖進來提意見!”

鄧華三次行使建議權,彭德懷後悔不聽鄧華的忠言,導致第五次戰役受挫,深以為憾,說這是他一生中的四次軍事失誤之一。毛澤東點評他在指揮上“急了一些”,“大了一些”,“遠了一些”。

“你們殺過美軍俘虜沒有?”蘇共中央根據不實之辭,組織人馬對來訪的彭德懷進行圍攻。史達林變換方法地套話:“你就告訴我一個人,咱倆悄悄地說,我絕不告訴別人。”彭德懷一言不發,最後連周恩來都急了,問:“有沒有這回事?”彭德懷照樣不理不睬,泰然自若。後來他氣憤地揭開拒絕解釋的原因:史達林太小看我們的覺悟了!

志願軍總部遭受美軍空襲,彭德懷幸運脫險,他抓住洪學智的手,心有餘悸地說:“洪大個,今日不是你,老夫休矣!”當他聽說毛岸英在突襲中喪生的訊息後,面對廢墟,反覆念叨:“唉,為什麼偏偏把岸英轟死了呢?他那么年輕,那么聰明。叫我怎么向老毛交待?”

十四、廬山衝突(上)399

回故鄉,填詩詞,會晤賀子珍,毛澤東帶著一份輕鬆和愜意登上廬山。他列出十九個問題供與會的中央委員思考,核心問題是如何看待“大躍進”以來的形勢。他開會的初衷是糾正大躍進以來的“左”傾錯誤,認為“國內形勢是好是壞?大形勢還好,有點壞,但還不至於壞到‘報老爺,大事不好’的程度。”平心靜氣的討論,悠然自得的串門,興會無窮的唱和,神仙會開得不痛不癢。

剛剛出訪東歐回國的彭德懷原本不想上廬山,張聞天勸道:“去吧,聽聽也好。”不平則鳴、有話直說的老帥,在會上作了7次發言。在發言中,他嚴厲批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的錯誤,批評了小資產階級狂熱性,他甚至直言不諱地給毛澤東提意見,說:“人人有責任,人人有一份,包括毛澤東同志在內。‘1070’是毛主席決定的,難道他沒有責任?”“毛主席和黨中央在全國人民心目中的威信之高,是全世界找不到的。但濫用這種威信是不行的。”

湖南省委第一書記周小舟深夜來訪,毛澤東是願意聽別人談缺點的,希望彭德懷去找毛澤東談談。彭德懷來到美廬,護士說主席睡了,他決定以紙代筆,書面表達自己的思想。黃克誠後來責備道:“這封信提的意見我贊成,但信寫得不怎么樣,有刺。有意見當面提嘛,寫信乾什麼?”

一石激起沖天浪。彭德懷給毛澤東的信,被標以《彭德懷同志的意見書》發給中央委員會討論。大多數人都看出凶多吉少,黃克誠、李銳、周小舟等一批湖南籍的犟騾子打抱不平,站出來聲援彭德懷,他們的共同心聲是“共產黨人要說實話”。張聞天推波助瀾,把批“左”提高到更深刻的理論層次。柯慶施對毛澤東驚呼:“現在很需要主席出來講話,頂住這股風,不然隊伍就散了。”

十五、廬山會議(下)429

雷霆之怒,風雲變色。毛澤東漫談兩個多小時,數落彭德懷在黨內四次路線(陳獨秀、立三、王明、高饒)動搖不定,警告說追隨彭德懷的人雖然不是右派,“但已是站在右派的邊緣了”。田家英、李銳、周小舟幾個湖南籍的秀才不滿毛澤東的發言,激憤之下談論了史達林晚年的問題,伏下“湖南集團”的禍根。

中央常委會上,一場不見硝煙的較量。毛澤東質問:“我同你的關係,合作,不合作,三七開。融洽三成,七成搞不來。31年,是否如此?”彭德懷不同意:“我是是非各半的人,同主席關係是對半開。”老實厚道的朱總司令的發言被斥為“隔靴搔癢”,蟄伏十年的林彪語驚四座:“在中國只有毛主席能當大英雄,別人誰也不要想當英雄。你我離得遠得很,不要打這個主意。”

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占據政治制高點的毛澤東突發雅興,調侃地寫信給張聞天,問:“怎么搞的,你陷入那個軍事俱樂部去了。真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這次安的是什麼主意? ”八屆八中全會掀起一輪輪圍攻高潮,傷心氣沮的秀才們紛紛“供出內幕”,引起軒然大波。彭德懷被戴上“陰謀家”、“野心家”、“偽君子”和反黨集團主帥的帽子被打入深淵。

“在延安你操了我40天娘,我操你20天的娘還不行?”歷史恩怨糾纏於黨內爭論之中,使兩個方向一致的巨人背道而馳。研討廬山破裂悲劇,既有毛澤東的原因,也有彭德懷的原因。

十六、罷官之後463

楊六郎掛甲歇馬的地方,成為彭大將軍解甲歸田的軟禁之所。毛澤東親自安排彭德懷進行學習、調查研究和反思。越是反思,彭德懷越覺得自己沒有錯。

在六十年代初的甄別平反中,彭德懷“軍事俱樂部”的主要成員相繼恢復了工作:張聞天到中國科學院任經濟所研究員,周小舟降為湖南省委副書記,後到中國科學院中南分院任副院長;黃克誠後來也被派到陝西當了副省長……唯有彭德懷沒有被赦免。毛澤東強調:就是彭德懷不能平反。劉少奇代表中央表態:彭德懷的問題不是為什麼提意見,而是為什麼在這個時候提意見。

為洗刷自己“裡通外國”的罪名,彭德懷再次上書毛澤東,八萬言的泣血之作被斥為“翻案書”。彭德懷親手切下分手梨,對浦安修說:“如果你有丁點懷疑我是個反字號人物,就請痛痛快快地吃掉屬於你的那半個梨,從此我們一刀兩斷。”浦安修後來痛悔自己不該吃掉那半片梨。

十七、最後的軍禮491

賦閒六年後,毛澤東任命彭德懷為三線副總指揮。他親自守候在門口,誠懇地對彭德懷說:“歷史上,真正的同志決不是什麼爭論都沒有,不是從始到終,從生到死都是一致的。有爭論,有分歧,不要緊,要服從真理……也許真理在你那邊!”

彭德懷到了西南三線,進退維谷:他發現自己三線建設副總指揮的頭銜是空的,有名無實。廬山上書與《海瑞罷官》,糾纏在一起,欲說還休,欲斷還連。在江青、康生的唆使下,“東方紅”、“紅旗”造反派組成“揪彭兵團”,將彭德懷從四川綁架回北京,周恩來發出四點緊急指示,指示成都軍區派部隊護送,要求確保彭德懷人身安全。

在最後8年內,彭德懷被毆打、揪斗數百場。江青下達命令;“批鬥會要錄音,要照相,要拍電影,要讓下一代看看我們是怎樣同敵人搏鬥的!”在含冤去世之前,彭德懷最大的願望是在臨終前親眼見到毛澤東,或者周恩來、葉劍英,和他們談幾句話。他讓審訊他的人轉達中央:他對毛主席的感情至死沒變,對毛主席的錯誤在最後的日子裡也幾次提出來,也可以報告毛澤東。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