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水縣實驗高中

浠水縣實驗高中

浠水實驗高中是2000年由具有56年輝煌辦學歷史的原浠水師範學校轉辦的一所普通高中,位於湖北省浠水縣車站大道,現有教學班76個在校學生4500餘人,教職工440餘人,占地面積13萬平方米。 學校歷史文化豐厚——王羲之曾足至潑墨揮毫,蘇東坡題筆“鳳棲石”墨跡尚存,聞一多精神永駐長存,現代大儒徐復觀托忠魂於此,生命科學創始人之一湯佩松為鳳棲園題名。花香四季的風棲校園內“鳳棲石”“鳳棲亭”“讀書雕”與園外的“求真碑”“中華文明浮雕圖”交相輝映。這裡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匯聚了科學、人文精神,是讀書學習的絕佳場所。

基本信息

學校概況

地理位置

浠水縣實驗高中 浠水縣實驗高中

學校占地面積196畝,校舍建築面積6.1萬平方米。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工廠區布局合理;教學樓、實驗樓、圖書樓、藝術樓、大禮堂、餐廳、學生公寓、浴室等教學生活用房布局科學,一應俱全,按國際田聯標準建設的田徑運動場綠草如茵,開闊氣派,各種體育器材充足齊備。

校園內草木蔥蘢,花香四季,“清泉汰筆數人傑,雛鳳棲園擇地靈”,以蘇東破題寫的鳳棲石命名的鳳棲園更是學校的一大人文景觀,鳳棲亭、求真碑、讀書雕、文化長廊與校訓碑一起,為學校平添了健康高雅的育人氛圍。

學校地址

師資力量

學校運動會 學校運動會

學校現有7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4500餘人,教職工440人,其中黨員 97人。學校擁有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學校現有專職教師284人,碩士22人,特級教師3人,省、市、縣級骨幹教師127人,我校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100%,具有高級職稱以上教師百餘人,僅2011至2012年獲國家、省、市、縣級優質課一二等獎80餘人次。六名教師承擔國家級課題研究。近兩年立項的課題有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課題《“163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模式研究》、湖北省中國小德育“五項專題”《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機制與模式》,均已取得階段性研究成果。

教學設備

浠水縣實驗高中 浠水縣實驗高中

學校占地面積196畝,校舍建築面積5.5萬平方米,有藝術樓、1200座位大禮堂、圖書樓、實驗樓和優美如畫的鳳棲廣場;教學樓三棟,實現了三個年級分區教學和管理。學校教學樓可容納4000名學生,圖書館收藏圖書10萬餘冊,報刊雜誌600多種,珍藏了建校60年來的報刊資料,並建有電子圖書館和多媒體點播系統,為學生補充新知識、拓展視野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實驗樓理化生實驗室設備齊全,場地寬裕,可同時供300多人進行實驗操作,微機室有教學用微機200多台,並已全部與寬頻網聯通,教學軟體豐富,擁有先進多媒體設備三套,58座的語音實驗室設備一套;造型獨特的藝術樓設有專用聲樂教室、舞蹈教室、多規格練琴室,配有鋼琴44台,電子琴48架,各種民族樂器200多件,美術教室及其設備應有盡有。

浠水縣實驗高中 浠水縣實驗高中

同時,全校裝配全套先進的多媒 體教學設備(含高亮度彩色投影展台),實現了學校網路化管理。學校建有配備多媒體的多功能報告廳5個,成為師生講座、舉辦沙龍和社團活動的重要場所。各學科實驗室和預備實驗室2l間,功能齊全,配套裝備達到國家標準,為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創造力提供了可能。教育信息裝備種類齊全,電化教育手段先進,建有計算機機房3間,為學生學習信息技術和網上閱讀提供了方便。圖書室藏書豐富,種類齊全。藝術樓內有舞蹈廳2間,音樂教室4間,畫室4間,琴房44間,鋼琴48架,各種民族樂器、西洋樂器200餘件。學校建有400米國際標準田徑運動場、矽PU籃球場、桌球台、羽毛球場、排球場,備有齊全的運動器材,可滿足體育教學和師生運動休閒的需要。

管理體制

鳳棲廣場 鳳棲廣場

學校始終關注學生的發展,重視培養學生健康人格,全面推行163高效課堂模式,為學生終生髮展奠基。以南學忠校長為首的校領導班子團結務實、勤政廉潔、勇於進取、富於創新,他們在充分學習、廣泛考查、集思廣益、深入研究的基礎上確定了“以人為本,仁愛樹人”的辦學理念,堅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民主治校,科教興校,特色立校,質量強校”的辦學思想,確立了校長負責制的管理體系,制定並完善了教職工全員聘任制、崗位責任制、結構工資制、班主任責任制、備課組長責任制、績效考核制度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學校管理全面實現了人性化、科學化、規範化、精細化、制度化,為學校各項工作的優質高效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特色高效課堂

浠水縣實驗高中 浠水縣實驗高中

學校自2010年以來實施的以“163高效課堂”改革為突破口的教育教學改革,為學校的健康人格教育搭建了平台。163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導學案為統領,以小組建設為保障,以自主、合作、探究為本質,以“三維目標”為目標,以培養學生健康人格和發展學生為方向的教育教學思想體系。在這種課堂,師生關係融洽,學習在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中進行,學生在體驗中獲取知識和技能,從而實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升華,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高考成績

浠水實高2015年高考取得歷史性突破:大文大理(不含藝術體育類)達一本線過百人,二本人數創歷史新高,達343人。一本、二本兩項指標均大幅超額完成目標任務。藝術、體育考生表現突出,成績優異。其中音樂、美術、傳媒重點本科雙達線38人,體育重點本科雙達線18人;1203班張濤同學參加海軍航空兵招飛體檢文化已合格;1226班音樂生胡緒枝專業文化已達武漢大學錄取分數線。

歷史文化

學校歷史

浠水實驗高級中學的前身浠水師範正式創辦於1945年,是一所在全省享有盛名的中等師範學校。

1951年秋,為適應國小教育發展需要,在浠水縣立初級中學內附設“短師班”,停辦後又於1956年5月在浠水第二初級中學內附設短期“師資訓練班”。

1956年8月,為解決浠、羅、英3縣國小師資供求問題,省教育廳決定設立“浠水初級師範學校”,此期間學校又於鳳棲山西麓建立新校舍(今實驗高中校址),學校占地面積約100畝。

1958年秋學校更名為“湖北省浠水縣師範學校”,開設中師班級。1962年8月,在貫徹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中,浠水師範被撤銷。

1972年春根據湖北省有關精神確定復辦“湖北省浠水師範學校”,並於鳳棲山原址復校招生,招生採取推薦辦法。

1977年秋,廢除推薦制度,恢復考試制度,入校新生從高中畢業生中擇優錄取,1981年秋改從國中畢業生中擇優錄取,學校定位為中等師範學校(1994年起為副縣級單位),先後招收過13省60多個縣市的學生。

199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後,中師調整步伐加快,遵照黃岡市政府的決定,經浠水縣委、縣政府同意,浠水縣教委向黃岡市教委呈遞《關於將浠水師範改辦成浠水縣實驗高級中學的請示》,上級部門於2000年4月正式批覆同意浠水師範轉制。

2000年秋,“浠水縣實驗高級中學”開始招生。2002年夏,學校最後一屆中師生畢業,“浠水師範”徹底轉辦為“浠水縣實驗高級中學”。

學校文化

1、鳳棲山的傳說

浠水縣實驗高中 浠水縣實驗高中

浠水實驗高中坐落在鳳棲山上。關於“鳳棲山”的命名,傳說不一。《明統志》載:“山在蘄水縣(浠水曾稱蘄水)城東二里,俗傳常有鳳棲此山,故名。”《浠水縣簡志》載:相傳東漢末年,曾任江州令的張道陵,後棄官修道,世稱“張天師”,曾在玉台山腳洞內煉丹,已成者三,雞食其一,化為鳳,飛棲此山中,因名“鳳棲山”。宋代名人王禹偁游浠水時,曾對境內的八處景點命名為“浠川八景”,鳳棲山名列其中,並被譽為“鳳頂夕陽”。山麓曾有蘇軾手書“鳳棲石”三字石刻。文化大革命中,此石刻被毀。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學校根據魏家珏教師(學校校退休教師)提供的“鳳棲石”真實照片,在學校生物園內恢復了“鳳棲石”石刻原貌。 

2、學校文化主旨:鳳凰文化

實高校徽 實高校徽

⑴、根據學校坐落在鳳棲山上的地理位置以及轉制後的高中教育現實,

學校文化建設的總主旨與靈魂定格在“鳳凰文化”上。鳳凰文化的主旨: 崇尚以德服人,主張和諧共贏, 倡導平等開放,強調自我完善。鳳凰,其形象集動物美之大成,乃博採眾長之神鳥,鳳凰身上“五色備舉”,美麗之極。寓意見賢思齊、勤修五德;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博採眾長,追求卓越之精神。 與時俱進的浠水實驗高中好比鳳凰,在實高人心中,鳳凰形體優美,毛羽絢爛,鳴聲清麗,奮飛九霄,是青春,是理想,是奮鬥,是文明,是美德的象徵。同時學校托瑞鳥鳳凰之吉祥,寄吾實高人之期望:實高學子,鳳雛在巢;立志修德,一朝高舉;篤行求真,一鳴驚人;追求卓越,鳳鳴九天。
教學樓、道路命名,校服設計,校徽校歌,學生誓詞,班級文化,校園內的各種標識,等等,無不體現出鮮明的鳳凰文化特色。

辦學理念

人本立校,仁愛樹人

運動會 運動會

“人本”思想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關注人,重視人,崇尚人,珍視生命,關愛蒼生的優良傳統,主張“天地之間人為貴”,在人性、人格、人的發展即“成人之道”上,強調把人看作人而非神或任何其它非人之物,兼顧人的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兼顧人的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實現對理想人格與人生完美性的追求。而西方社會“人本”思想,以文藝復新運動所倡導的“人文主義”精神為代表。作為一種以人性、個性關懷為核心價值的理念,它既洋溢著時代精神(我們的治國綱領與價值導向),也是對中外人本思想的繼承與弘揚。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其核心是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堅持德育為先,立德樹人”。

“仁愛”則是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的核心和基礎,“仁愛”成為古往今來我們育人的有效法寶。“人本立校,仁愛樹人”是從時代精神的視角進行觀照與審視,並加以承續與發展。

浠水縣實驗高中 浠水縣實驗高中

縱觀我校辦學歷史,學校前身是培養教師的湖北省浠水師範學校,現在是培養學生成人成才的黃岡市市級示範高中,“人本立校,仁愛樹人”理念符合國情、校情,既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又富有鮮活的時代氣息,也符合“鳳凰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精髓,同時又與我校“鳳凰文化”主旨中“崇尚和諧”以及“人的自我完善”相對應,體現了我們的辦學思想,是我們的立校之本。

實高精神

鳳鳴九天,追求卓越

鳳者,神鳥也,怒而飛,鳴於九天,百鳥來朝。“清泉汰筆數人傑,雛鳳棲園擇地靈。”浠水實驗高級中學坐落在鳳棲山上,自2000年秋創辦以來,秉承前身浠水師範之優良傳統,團結和諧,勤苦耕耘,銳意進取,開拓創新,辦學水平穩步提升,連續八屆獲黃岡市教育教學質量特別優秀獎,在全市所有高中辦學歷史上創記錄。當下的高效課堂改革如火如荼,以“鳳鳴九天,追求卓越”概括實高精神,形象生動,準確凝練。實高全體師生員工在這一精神鞭策下,必將用自己的勤奮和智慧,不斷創新,追求卓越,開創實高更加美好的明天!

辦學目標

建設浠水優質高中,打造黃岡一流普高,爭創湖北知名學校

學校文化節 學校文化節

此辦學目標由我校於2009年提出。分為三個層面,三個階段。它體現了我們學校辦學升級的明晰路線,既有空間上影響的逐步擴展,又有時間上隱含著的持續努力和再接再厲,具有很強的目標指引性。

目前,學校作為浠水優質高中,已經得到全縣人民認可;學校自轉制以來,獲國家及省市縣集體榮譽百餘項,2004-2011年連續八年被黃岡市教育局授予“高中教學質量特別優秀獎”,是全市獲此殊榮的唯一一所高中,學校已經成為黃岡一流普高;2012年,學校申報創評“湖北省示範高中”已獲認可,在學校全體師生員工共同努力下,躋身湖北省知名學校指日可待。

學校培養目標

培養德行高尚,個性鮮明,富於創造,全面發展的新時代高中生

浠水縣實驗高中 浠水縣實驗高中

此培養目標是根據我國現行的教育方針中關於“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要求擬定的,既體現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高中教育階段人才培養方面“立德樹人”、“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堅持能力為重”等發展戰略,又符合《德育大綱》和新課程背景下的育人要求。

“德行高尚”,體現了“鳳凰文化”中崇尚“以德服人、和諧共贏”的文化主旨和“見賢思齊、勤修五德”的文化內涵;“個性鮮明”,體現了“鳳凰文化”中崇尚“平等開放”的文化主旨;“富於創造”,體現了“鳳凰文化”中崇尚“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積極進取的更生精神”的文化內涵;“全面發展”,體現了“鳳凰文化”中崇尚“自我完善”的文化主旨和“博採眾長,鳳鳴九天,追求卓越”的文化內涵。

辦學思路

教育優質,文化引領,管理科學,科研提升

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大力提高教育質量”是黨和國家賦予學校的要求,作為一所普通高中,我們理當將創辦優質的教育作為首要使命。而文化、管理、科研則是打造學校優質教育的三駕馬車。學校文化是學校的精髓和靈魂,是構成學校辦學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升辦學品位,最佳化辦學環境,提高辦學質量,培養人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科學管理是保證組織有效地運行、促進學校優質高效發展所必不可少的條件,而科研提升則是推動學校改革創新、與時俱進,促進學校長效發展的必由之路。

辦學特色

課堂高效,藝術特長,改革創新,優質發展

學校運動會 學校運動會

經過十年的努力,學校已經形成了“課堂高效,藝術特長,改革創新,優質發展”的鮮明辦學特色。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追求課堂高效已成為我校新課改的重大舉措,目前正逐步全面推行的“163三段五環節”高效課堂模式已初見成效。自轉制創辦高中以來,我們就適時成立了“藝術中心”,有效地利用原師範學校時的藝術教育資源來培養學生的藝術特長,已經培養了幾百名優秀藝術特長生。近年來,學校在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並沒有固步自封,而是不斷改革創新,不斷挖掘優質發展的潛力,“改革與創新”是學校發展的永恆主題。我們要與時俱進,在改革中發展,在創新中提高,努力通過課堂高效,藝術突起和改革創新,促進學校優質高效發展。

校訓

立志修德、求真自強

凡從教者、求學者必先立志,修身;志宏方能行堅,厚德方能載物。以遠大志向指引行動,以高尚品德正己律行。堅持務實求真,求真知,行真事,做真人,以堅韌的意志和毅力自力更生,自強不息,有如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一飛沖天。這既是我校近百年辦學歷史的底蘊沉澱,又是對“鳳凰文化”之“以德服人”、“自我完善”主旨的樸實印證,更是激勵廣大師生員工不斷奮進的動力源泉。

校風

和諧、文明、勤奮、進取

“和諧”是我們學校的共同追求,“文明”則彰顯了學校乃育人場所的特點,“勤奮”是我校師生一貫秉承的優良傳統,“進取”體現了我校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的堅韌品格。這一校風彰顯著“鳳凰文化”所強調的“以德服人”、“和諧共贏”、“平等開放”、“自我完善”的主旨內涵。

敬業、愛生、奉獻、身范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一個教師首先必須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愛崗敬業,樂於教書育人。

熱愛學生既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效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保證。古人言:“親其師,信其道。”教學活動中,教師不經意對學生的一個微笑,一聲問候,一縷關懷都能起到春風化雨的作用,讓他們感受到溫暖,並充滿樂觀和自信。

蠟炬成灰淚始乾,春蠶到死絲方盡。教育事業是奉獻的事業,需要教師默默奉獻,不計較個人得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中去。

“言教、身范”是中國傳統文化對為師者的倡導,也是《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要求。

勤學、善思、篤行、求真

為學者要做到“勤”字當先。很早以前我們的祖先就有許多諸如“懸樑刺股”、“程門立雪”、“鑿壁偷光’’等勤奮好學的故事,“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天道酬勤,大凡學業有成者都有一番鮮為人知的艱辛苦讀。

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

所謂“善思”,即善於思考,慎重考慮。“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是基礎,是前提;思考是關鍵,是總結,是深入,是完善。一個善於思考的人,在學習上,一定會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篤行”是為學的最後階段,學有所得,就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篤”有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確的目標、堅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篤行”。《中庸》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此“篤行”就是這個意思。

所謂“求真”,即追求真理。是在科學理論與方法的指導下不斷地認識事物的本質,把握事物的規律。最終實現求真知,行真事,做真人。

師生誓詞

鳳棲山人 ,浴火重生。

以德為首,克儉克勤。

和順為翅,祥瑞安寧。

胸懷誠信,自律自尊。

肩扛仁愛,悌友孝親。

背負大義,濟世圖新。

翱翔九天,不負蒼生!

學校標誌

學校標示

浠水縣實驗高中 浠水縣實驗高中

本標識由SG(實高)字母演變成鳳凰圖案。圖案簡潔生動,線條流暢,塊面清晰,符合學校鳳凰文化的主題。標識的五彩顏色,豐富且不失穩重,既是傳統文化中儒家五常“仁、義、禮、智、信”的象徵,又是學校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的體現,還寓意著學校“先進的辦學理念、優越的辦學條件、鮮明的辦學特色、優秀的教師團隊、豐碩的辦學業績”,符合學校對鳳凰文化的解讀。標識的整體形象是一隻展翅昂飛的五彩鳳凰,特色鮮明,激情飛揚,栩栩欲生,形象生動地體現了“追求卓越,鳳鳴九天”的實高精神,意為浠水實驗高中師生員工通過自己的勤奮和智慧,不斷創新,追求卓越,定能開創實高更加美好的明天!

浠水縣實驗高中 浠水縣實驗高中

學校校徽式樣

本校徽式樣正中央是學校的標識,標識上方是學校校名的規範用字,標識下方是英文字母“浠水縣實驗高級中學”的全稱大寫。

榮譽

浠水縣實驗高中 浠水縣實驗高中

學校於2001~2002年度、2003~2004年度兩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級文明單位”稱號;被教育部聘為“中國西部教育顧問單位”;2003年被評為“黃岡市示範高中”;2004~2009連續五年被黃岡市教育局授予“高中教學質量特別優秀獎”(全市僅兩所);學校還先後被評為“湖北省教育科學研究實驗學校”、“湖北省示範家長學校”、“湖北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單位”、“湖北省五四紅旗團委”、“湖北省優秀青年志願服務集體”、“湖北省紅十字模範學校”、“湖北省綠色學校”、“黃岡市師德師風先進集體”、“黃岡市先進基層黨組織”、“黃岡市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單位”、“黃岡市教育科研先進單位”、“黃岡市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2006年在全縣行風評議中獲得全縣綜合服務單位第一名。

浠水縣實驗高中 浠水縣實驗高中

六屆高考已培養出全縣文理科狀元王昀、郭小麗、畢安元、張潔等多人,達重點線學生近700人;有400多名學生在國家、省、市級各類競賽中獲獎;數學老師郭楚明被評為湖北省特級教師和“浠水縣第一批學術技術帶頭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英語學科《農村高中學困生析因及提升對策》被中央教科所確定為“十五”重點科研課題,受到國家特別資金資助,其中項目承擔者王詠老師獲浠水縣科技進步一等獎;王詠老師帶領英語組承擔了國家級課題“中學英語優合法和教法實驗研究”的研究任務,且已取得階段性研究成果;2002~2004年學校與加拿大教育部門進行合作交流,加拿大教育考察團還於2003來校進行過考察交流;教師公開發表論文150多篇,承擔省級以上科研課題10餘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