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華經濟開發區

基本信息

開發區簡介

原名金華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6月,1993年2月,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為省級經濟開發區。2005年12月,經國家發改委審核,更名為浙江金華經濟開發區。2010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國辦函《2010》166號),金華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定名為金華經濟技術開發區,實行現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政策。金華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浙江中西部地區唯一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金華經濟開發區十多年的發展,開發區經歷了依託老城、商貿起步,開闢園區、工業集聚兩個發展階段。2007年,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00.71億元,占金華大市的9%;實際到位外資7121萬美元,列全市第二;財政總收入超20億元。成為金華市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中心,是市本級經濟的重要增長極。
金華是浙江省的交通樞紐和浙江中西部的中心城市,長江三角洲經濟圈南翼,距上海350公里,境內的公路、鐵路、水運、民航都十分便捷。公路北通杭州,西接衢州,東連寧波、椒江,南達溫州,規劃中有八條高速公路經過金華,其中杭金衢高速公路和金麗溫高速公路已經運行,金甬等三條高速公路已在建設中;浙贛鐵路複線、金溫鐵路、金千鐵路及規劃中的金甬鐵路,均在此交匯;蘭江-富春江-錢塘江航線在此起點;義烏機場離市區僅20分鐘便可到達,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僅70分鐘路程之遙。金華已經形成水、陸、空“立體大交通”的格局。是浙中商業、金融、文化的中心和重要物資集散地,機械、電子、醫藥、精細化工、小商品產業發達,商貿繁榮,風景秀麗。

區位優勢

南宋著名女詩人李清照對金華有“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的精妙詞句。
金華區位條件優越,是交通部確立的中國陸路交通主樞紐之一,是僅次於寧波的浙江省第二信息樞紐,是浙江省政府規劃的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
金華面積10918平方公里,人口450萬,其中市區92萬。5條鐵路(浙贛複線、金溫、金千和擬建的甬金、台金等),7條高速公路(杭金衢、金麗溫、甬金和擬建在建的台縉、杭新景、諸永、臨金等)交匯境內,距杭州、上海、寧波國際機場約1-3小時車程,離義烏民航機場僅20分鐘車程。
金華自古以來為交通要道和兵家必爭之地,水陸空立體交通優勢明顯,有“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及“陸路鄭隘,水上通衢”之說。
近幾年, 市交通部門全面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明確思路,團結實幹,交通“瓶頸”的緊張狀況基本緩解,交通事業保持了健康穩步快速協調的發展勢頭。“十五”期間,全市共實現交通(公路水運)建設投資171.18億元,創下建國50年來交通建設的歷史新高。目前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公路、鐵路、水路、航空運輸網路。
截止2005年底,全市公路總里程為10454千米,公路密度為95.75千米/百平方公里,二級以上等級公路有1306.615千米。境內杭金衢、金麗溫、甬金三條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車,在建的諸永、金台高速公路將於2007年底建成通車,330國道等 16條國省道和一大批重要縣道使金華與周邊各地市及境內9縣(市、區)之間緊密相連;全市公路客運量達14858萬人、旅客周轉量為477238萬人公里。公路貨運量為11189萬噸、貨物周轉量達562520萬噸公里。金華蘭溪港是金華境內通行300噸級船舶的深水港口,金華江、衢江、蘭江為主幹水道,順蘭江而下可接富春江、錢塘江航道,全市共有各類營運船舶(在冊)480艘,運力總規模達23673載重噸、14306.7千瓦。浙贛鐵路橫貫東西,金千鐵路和金溫鐵路縱陳南北,三條鐵路大動脈在此交匯。義烏機場開通了飛往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廈門、汕頭等各大城市的航班。
目前,杭金衢高速公路已成為金華接軌上海的“綠色通道”,也是金華連線西南各省的“黃金通道”,它將金華融入了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都市經濟圈和杭滬、杭寧、杭甬高速公路經濟帶之中,還將溝通衢州及將開工建設的黃(山)衢(州)南(平)高速公路,使金華成為四省九地市的龍頭,使金華市區“擁有”了車程在 30分鐘至180分鐘內的5個機場:義烏機場、溫州機場、杭州機場、寧波機場和上海機場。金麗溫高速公路打開了金華至溫州的口子,同時使金華進入甬台溫及溫州至福州的高速公路網,使金華有了一個快捷的出海口。甬金高速公路是浙江中西部及內陸腹地連線東部沿海深水港的重要通道,它將使“杭金衢”、“上三線”、“甬台溫”等三條高速公路串聯成網,形成方便快捷的高速公路網路,它連線金華、紹興、寧波,形成橫跨浙江中部、東部的黃金紐帶,使中國陸路交通主樞紐的金華市和位居國內貨物吞吐量第二位的港口城市寧波實現強強聯合,使甬、金兩市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管理區域

受市委、市政府委託,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代管婺城區一鄉四街道(蘇孟鄉、秋濱街道、三江街道、西關街道、和江南街道),行政管轄面積102平方公里,集聚人口20多萬。

高新技術

金華市高新技術園區,於1998年創建,2001年通過浙江省科技廳考核驗收,被浙江省人民政府確認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園區通過政策引導和提供優質服務,建立起一套以國家級創業服務中心、省級留學人員創業園、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校企產學研合作基地為主的技術創新服務體系。累計引進入園企業248家,承擔國家、省、市科技計畫項目598項,培育市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43家,2005年實現技工貿總收入58億元,利稅總額7億元,初步形成汽車及配件、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機電一體化及新材料四大主導產業,特別是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訊猛,已成為園內最具特色的新興高新技術產業。2003年被省科技廳評定為省級優秀園區。
高新園區注重科技創新體系的建設,先後設立了金華科技園創業服務中心、金華留學人員創業園和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金華科技園創業服務中心創立於2001年3月,政府每年安排350萬元創業中心孵化資金,三年共建成創業孵化基地29000平方米,在建孵化用房5萬平方米,吸引博士38人、碩士86人和一大批高級職稱科技人才進園創業,共創辦孵化企業135家,其中31家已孵化成功畢業。2004年創業中心技工貿總收入達4.39億元,實現利稅8490萬元,被省科技廳評定為浙江省重點科技孵化器、被團中央、全國青聯評定為全國青年科技創新示範基地、被華東七省市科技廳聯合命名為華東地區最具競爭力優秀園。2005年12月13日獲國家科技部正式批准,被認定為國家級創業服務中心。
金華留學人員創業園創立於2002年10月,截止2004年底,已創辦留學人員科技企業15家。2005年5月金華高新園區管委會與浙江省留學生工作站、金華市人事局共建浙江省金華留學人員創業園,正式升格為省級留學人員創業園。
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於2003年11月經國家人事部批准設立,為高新園區構建了一個高層次人才的引入平台。目前已成功招收二名博士後進站工作,另三名博士後正在招收洽談中。

發展情況

金華經濟開發區是1993年經浙江省政府批准設立的省級開發區,位於金華城市核心區塊,已成為金華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中心,行政管轄面積 85.5平方公里,集聚人口20萬。建區以來,市開發區經歷了依託老城、商貿起步,開闢園區、工業集聚兩個發展階段,走出了一條以商補工、以城帶園、以園促城的工業化和城市化良性互動的發展新路。截止2005年底,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250億元、上繳國家利稅17億元,其中2005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02億元、財政收入近10億元。

產業基礎

2000年,市開發區走上工業開發為主的發展道路。經過5年的努力,工業經濟快速發展,集聚效應日益顯現。全區現有工業企業500多家,基本形成以總投資5億元,投產後年產值可達30億元的馬鋼為代表的原材料加工基地;以130萬元以上豪華客車全國市場占有率70%,200萬元以上豪華客車全國市場占有率 100%,引領中國豪華客車業走向的尼奧普蘭,年產300萬件汽車輪轂和800萬件機車輪轂的今飛凱達為代表的汽車及配件產業;以年產1.6億隻石英晶體諧振器,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成為松下、索尼、佳能、LG等國際知名電子公司供應商的東晶電子為代表的電子新材料產業;以國內最早、最大的電動車製造企業和技術創新基地之一,年銷售電動腳踏車10萬輛的綠源電動,年銷售3億元,產品全部出口歐美的皇冠電動為代表的五金工量具產業;以國家火炬計畫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年產值超10億元的康恩貝,憑速效傷風膠囊“快克”名噪大江南北的迪耳藥業為代表的生物醫藥產業;以牽手全球最大啤酒集團、世界500強企業英特布魯的金獅啤酒為代表的食品紡織產業。六大支柱產業中汽車及配件產業的經濟總量占全市的25%,基本確立了浙中汽車製造基地的主導地位。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由2000年的14.1億元增長到2005年的102.05億元,成功突破百億大關,比“九五”末翻了四番半。工商稅收由2000 年的1.3億元增長到2005年的6.47億元,比“九五”末翻了兩番半。

投資環境

金融服務

金華是浙江中部的金融中心。全市有各類金融機構網點1000多個,金融設施完善、業務齊全。擁有大量專業的金融外匯專業人才,幫助企業處理各類進出口業務,自04年7月份起,金華市政府將逐步籌集總額為20億元的科技創業基金,用於扶持高新技術項目的實施和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商業銀行五大銀行在開發區內設有分支機構30多家。

科教文衛

金華歷史源遠流長,人文薈萃,被譽為“百工之鄉、建築之鄉、教育之鄉、博士之鄉”。金華市崇文重教的社會風氣依然濃厚,目前金華由浙江師範大學、金華大學兩所綜合性大學,幾十所大中專院校,是浙江省的教育強市。現有金華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12名,教授2000多名,博士500多名,金華被譽為“千名教授匯一市,百名博士集一鄉。”良好的教育文化氛圍,造就了高素質的勞動者隊伍和企業家隊伍,為金華的經濟建設和科技發展提供了全方位的人才支撐與智力支持。
金華市區現有各類醫院、衛生院30多個。金華中心醫院前身為金華福音醫院,由美藉醫師於1908年創建,現已建成環境優美整潔,科室開設齊全,醫療水平先進的一流醫院。金華中醫院、金華廣福醫院、金華人民醫院的規模、設施、醫療條件都具有相當的規模與水平。
金華經濟開發區城市功能完備,文化休閒娛樂設施齊全,環境整潔優美。
金華市區有婺州公園、黃賓虹公園、茶花公園、茶花物種園、施光南音樂廣場等公園。
金華的山水和人文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山川秀麗奇絕。國家級風景區雙龍洞聞名全國,道教勝地“黃大仙祖宮”更蜚聲于海內外。省級風景區永康方岩、蘭溪六洞山地下長河、浦江仙華山,或為山奇。或為水秀;金華的文物古蹟與奇山秀水交相輝映,太平天國侍王府、諸葛八卦村、東陽盧宅等令遊客與奇山秀水交相輝映,太平天國侍王府、諸葛八卦村、東陽盧宅等令遊客流連忘返。

人居環境

開發區管委會在推進新區開發的過程中,重視人居環境營造、城市景觀和綠化生態系統建設,一批批精品工程脫穎而出。其中“保集半島”小區被評為國家級康居示範工程,“天龍南國小區”被評為國家級健康住宅。宜人的人居環境,精緻的綠地布置,合理的園區規劃,完善的園區物業配置,進一步凸現了城市個性和特色。“城在園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