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管理軟體

業務流程管理軟體可以幫助用戶更科學的管理企業的各個業務環節。通過採用BPM可以明顯讓企業在運營效率、透明度與控制力、敏捷性方面受益。

基本介紹

業務流程管理軟體可以幫助用戶更科學的管理企業的各個業務環節。通過採用BPM可以明顯讓企業在運營效率、透明度與控制力、敏捷性方面受益。什麼是業務流程管理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BPM),即業務流程管理,是一套達成企業各種業務環節整合的全面管理模式。指根據業務環境的變化,推進人與人之間、人與系統之間以及系統與系統之間的整合及調整的經營方法與解決方案的IT工具。 通常以Internet方式實現信息傳遞、數據同步、業務監控和企業業務流程的持續升級最佳化,從而實現跨套用、跨部門、跨合作夥伴與客戶的企業運作。顯而易見,BPM不但涵蓋了傳統“工作流”的流程傳遞、流程監控的範疇,而且突破了傳統“工作流”技術的瓶頸。通過對企業內部及外部的業務流程的整個生命周期進行建模、自動化、管理監控和最佳化, 使企業成本降低,利潤得以大幅提升。BPM的推出,是企業管理理念的一次劃時代飛躍。

流體系結構

Internet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套用改變著企業的商業環境,使商業運行節奏越來越快,企業的價值鏈更加緊密和多樣性.企業的布局和資源的配里不以地域、國家和行業為主要考f,而是根據企業價值鏈,通過最佳化資源配里、降低企業的組織成本和交易成本,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進而使企業的價值最大化。這種以價值鏈為核心的企業變革主要表現為企業的重組(包括組織結構、業務流程和業務操作方式的重組),CSCIndex顧問公司抽查621家北美和歐洲最具實力的企業調查結果表明,在497家北美公司中有69%、在124家歐洲企業中有75緯都推行一項或多項不同的企業重組工程;其中業務流程重組最為突出,因為企業流程的重組可獲得的“戲劇性”成就— 將生產周期縮短70%,成本降低40腸,顧客滿意度、產品質I$和總收入均提高40%。比如,柯達公司對新產品開發實施業務流程重組,把35毫米焦距一次性照相機從產品概念到產品生產所需要的開發時間一下子縮減了50%.從原來的38周降低到19周。

企業的重組工程的趨勢是朝電子商務的運營模式轉變,這種變化深刻影響著企業的組織結構和企業內部的作業流程。因此,必須解決企業套用中的“信息孤島”現象,把針對相對具體和複雜業務的各項獨立系統集成起來是企業信息系統支律企業重組工程面臨的問題.在構造一個信息系統時每一個項目干係人(Stakeholder)都要考慮如何提高系統柔性,以支持企業重組和業務流程再造?如何集成異構系統,對原有系統資源的利用和保護?

在實際開發中。許多系統需要返工往往並不是因為系統功能沒有完成,而是因為質量性能得不到滿足,而這些質量屬性又總是交織在一起的,在系統設計時沒有方法使其中的一性能最大而不犧牲其他質性能,這就要求在著手設計系統時首先要考慮好如何滿足系統的業務性能(如投放市場時間、成本、系統的生命周期和目標市場等)和質量性能,如何滿足質蚤性能的動態屬性(運行時可以測量的屬性,如安全性、可用性、功能性和使用性等)和靜態(運行時不能測量的屬性,如可修改性、移植性、重用性、集成性和可測試性等)屬性,並根據需求在這些性能之間權衡,這種權衡可通過分析系統軟體體系結構來實現一個系統的軟體體系結構是系統分析時優先考慮的諸多因素中最早著手的物件(Artifact),它反映了系統應該包涵的全部屬性,是對系統需要實現的諸多屬性的平衡,比如系統運行效率與安全性、維護性與可靠性、目前開發成本與今後擴展成本之間的平衡,系統對這些質量屬性的實現就是通過系統的結構平衡實現的,並且可能是設計者一開始不能用文字表述的。

流程管理的挑戰

業務主管希望企業的流程能夠與不斷變化的業務環境保持同步,而IT主管希望對不斷變化的業務需求迅速做出回響,以較低的成本進行改變

經營管理者希望對企業流程的執行進行通盤的監控和績效分析,更好的協調業務,做出更迅速、有效的決策

業務系統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複雜,完成一筆業務需要人工訪問多個系統

面向業務的軟體體系結構

企業套用系統中軟體成分越來越複雜,系統規模不斷擴大,使得軟體體系結構越來越龐雜,系統的質量和性能己經不再僅僅取決於實現算法和數據結構,軟體系統體系結構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系統的優劣。軟體體系結構提供了一種使軟體開發活動可被管理、形式化、可組織的一種工具,通過它可以把軟體開發過程中的一些物件轉化成新的軟體體系結構下的物件,例如,我們可以通過軟體體系結構把軟體的需求規格說明轉化成系統設計、把設計轉化成實現。

軟體體系結構是指計算機軟體(程式)系統的一個或多個系統結構,它們由組成系統的構件、構件的外在表現屬性和構件之間的關係構成軟體系統的體系結構有好壞之分,一個好的體系結構能夠使軟體系統滿足特性要求、性能要求和生命周期的需求,而不好的體系結構則不能。因此,在系統開發工作啟動時我們要通過實驗、驗證等評估方法,選擇一個最好的體系結構來構造系統。

軟體體系結構很多,文中將軟體體系結構分為五類:以數據為中心的體系結構、數據流體系結構、虛擬機體系結構、調用和返回體系結構和獨立構件體系結構,每一類體系結構都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分析系統需求的基點和設計系統的方法,並且都是行之有效的、實用的.但都是立足於技術角度,從產品域分析體系結構所定義的構件,構件間相互作用的信息和構件的外在表現屬性即該構件被其他構件操作時它所能提供的服務、性能統計、錯誤處理、共享數據的套用等等。系統的質t屬性孺求源於系統的業務需求,如果我們從業務域出發考慮系統的體系結構,通過抽象企業套用需求中的業務建模,用業務功能構件實現業務處理中的具體工作來描述業務邏輯在軟體體系結構中的靜態屬性,用參與者匹配和過程定義來建立業務流程、業務活動和組織機構間的關係,並用工作流虛擬機作為支撐,解釋運行反映業務流程的過程模型實例,實現軟體體系結構中的動態屬性。通過對業務邏輯和系統實現的分離,系統軟體體系結構中的靜態屬性和動態屬性的邏輯,用業務邏輯的表現實體來描述企業套用系統的體系結構,企業套用中的業務邏輯描述實體可分為:業務流程、業務活動和參與者。通過對它們之間的信息文換機制獨立封裝,可降低業務邏輯、業務數據和業務操作實體三者間的藕合,實現在業務域中的業務流程的柔性管理(即業務過程管理)和不同業務活動的套用功能在業務流程的集成。

業務流程指在企業或機構中,能夠實現業務目標和策略的相互連線的過程和活動集。業務流程可以用工作流來描述,將其表示成為能夠完全或部分由計算機自動執行的業務過程,在此過程中,文檔、信息或任務按照預定的規則傳遞,企業人員、已有軟體互相之間協調工作,以實現企業業務的整體目標,通過流程建模定義業務處理過程中涉及到的各種數據,包括開始和中止條件、各個工作環節及相互之間的控制流和數據流關係等。

業務活動是業務流程最小工作單元,表示了業務的具體功能,對應工作流中一個邏輯步驟或環節的工作任務,一般分為手工操作和自動處理兩類。通過對業務活動建模,可以分離活動的內容和活動的控制關係,這樣活動的內容可以是一個用戶界面,也可以是一個構件(如COST構件,編譯後的執行程式,或一個子業務流程)。當業務內容改變時,只豁替換具體的功能構件,無需改變業務流程的過程定義;業務流程變化時只需改變活動的控制關係,而業務內容及其相關的資料庫則不需改變。

組織機構 是對參與者的建模機制,它有三種荃本元素:組織單位、角色和參與者,這些荃本元素供過程建模使用,並通過建模機制保證已定義的過程中使用的角色和組織機構中定義元素的一致性。對組織建模帶來兩個好處:①分離業務的過程定義和業務的實際執行參與者,提供了過程模型和企業人員組織模型之間的相對獨立性;②提供了一種平衡工作t的手段。當有多個執行者滿足參與者孺要時,可在不改動流程定義的前提下,通過角色匹配在這些參與者之間平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流程一次執行的周轉時間。

1 工作流虛擬機

工作流虛擬機是解釋執行業務流程的工作流管理系統,是工作流過程實例創建、執行和監督管理的一個運行環境.它對外提供過程、活動、工作流的查詢、控制、管理功能、日誌管理功能、系統管理功能.對內它提供工作流解釋執行的語義和語法規則,在SynchroFLOW 中提供基於信牌驅動模型的工作流語義和語法規則,它是遵循WfMC標準基於Petri一網理論提出的一種工作流模型,通過劃分同步區與非同步區,以及在同步區使用真假信牌規則。在非同步區使用真信牌規則,具有豐富的語義和直觀的描述能力,能夠描述各種業務流程的控制邏輯。

2 業務流程建模

業務過程建模就是按照信牌驅動模型制定工作流解釋執行語義和語法規則對業務流程的嚴格描述。只要完整地定義了業務流程的過程和一些相關的描述信息,工作流虛擬機按照這種流程定義自動或半自動地執行,而無需用戶再另外開發軟體。

業務過程建模分為過程建模定義、過程建模管理和過程定義結果的標準格式等,過程建模完成業務流程的棋型定義,包括流程信息和相關數據;過程建模管理負責過程定義的管理職能,包括過程定義結果保存、獲取和過程定義資料庫的管理等。過程定義結果的格式將遵循XMLWPDL過程定義交換標準。

3 業務活動建模

一個工作流模型可以包含若干個過程;一個過程可以包含若干個基本元素;它們可分為兩類:活動元素和轉移元素.活動分為開始活動、手工活動、自動活動、內里活動、子活動、路由活動、活動組、意外活動和結束活動等九種特殊情況。業務活動建模,一方面把活動的內容(具體功能)設計成為一個個構件(如COST構件,編譯後的執行程式,或一個子業務流程或一個用戶界面),由它們完成人機互動、數據處理和與資料庫的連線等功能,並把它們按一定的方式存儲起來,供業務過程定義時調用.另一方面,根據活動的類型和控制流信息,在業務過程定義時,定義參與者匹配方式,以便在活動執行時確定活動的執行者。

4 組織結構建模

業務流程定義中除了定義一系列活動以及活動之間的關係外,還要考慮手工執行的活動由誰來做和如何決定誰來做。在工作流系統中,一個活動的參與者(執行者)可能有三種情況:人員、單位和角色.這三種信息存放在一個企業的組織模型資料庫中,供過程定義使用。

人員:指明某一活動的具體執行者,由該人員互動式地完成該活動的任務。

單位:一個活動的執行者並不指定給一個人,而是一個組織單位,它表明該單位中的任何一個人員都有能力和貴任執行該活動,當系統執行時再根據當時的情況動態地選擇該單位中的一個合適的人員完成該活動。

角色:是對不同人員在業務流程中所承擔責任的一種劃分,不同的貴任可由不同的角色完成。

參與者就是活動的執行者,描述了一個活動可以由誰來執行,它是一個人、組織單位和角色的集合運算表達式,參與者是與過程相關的,而人、組織單位和角色是獨立於過程定義的。參與者與活動之間的關係是執行與被執行的關係,參與者與人、組織單位和角色之間是扮演與被扮演的關係.只有滿足參與者表達式的人、組織單位和角色才有權執行活動(只要在流程實例執行前,將參與者分配給某個活動就行了,即參與者匹配或參與者轉換)。因此,參與者和執行者之間存在著多對多的關係,一個參與者可由一個或幾個執行者來扮演,而一個執行者可以扮演多個參與者,這種多對多的關係給參與者匹配的實現帶來一定的難度。但同時帶來了靈活、簡便、易於控制的好處。

實現業務流程管理

過程建模採用標準的XML-WPDL形式的過程定義,作為過程建模與工作流虛擬機之間交換過程定義的方式,從而使表現企業業務流程的過程定義程式與工作流虛擬機之間建立起了一種鬆散的韌合關係.當企業業務流程重組時,業務流程變化,只需要改變業務過程定義,用新的過程定義檔案替換舊的即可,系統的功能構件、參與者以及資料庫屬性都不用修改。

開發企業套用時,業務流程、活動或參與者發生變化時,可以利用工具對系統的局部快速修改而不影響系統的體系結構整體,保證了系統質量屬性.同時由於工作流虛擬機和反映業務流程的過程定義檔案分離,還可以動態修改業務流程,即對流程定義模型的實例進行修改,當一個實例化的流程在運行過程中需要修改時,由工作流虛擬機掛起濡要修改的流程實例,提供的工具對流程、活動或參與者進行快速修改,並得到新的業務流程模型檔案,交由工作流虛擬機實例化,恢復被掛起的業務流,由於其實例己被更新,它將按新的業務流程運行。

實現企業套用集成

降低業務邏輯、業務數據和業務操作實體三者間的藕合,在企業套用異構環境中可以實現功能構件級和流程級不同層次的集成。軟體開發商開發的EJB、應用程式、FORM和與過程定義有關的附屬檔案通過系統管理進行註冊和註銷;用FORM開發工具開發的FORM通過應用程式管理提供的API進行註冊;EJB通過EJB部署工具部署到EJB伺服器上;EJB、應用程式、FORM和附屬檔案的索引信息保存到應用程式資料庫中。利用FORM開發工具開發的FORM或用第三方開發工具(如FrontPage)開發的FORM以及以JSP,HTML, EJB封裝的組件,通過註冊,成為一個業務活動功能構件。

在企業套用中有很多應用程式是二次開發商和用戶自己開發的,有的是第三方開發的COST組件,這些應用程式是工作流虛擬機所不認識的.通過應用程式的註冊和註銷機制實現對它們的集成。應用程式的集成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將做好的應用程式作為活動一個功能構件,將應用程式索引信息登記在應用程式管理中,供過程定義時集成到活動中,當業務流程運行時它隨活動一塊執行;另一種是調用應用程式,由相應的API進行處理客戶端註冊應用程式的請求,還有回響調用應用程式的請求。

功能

BPM業務流程管理系統構建業務流程基礎中間平台之上,採用開放性技術與工業標準,能夠成為企業SOA架構戰略不可或缺的流程基礎設施。BPM涵蓋了對流程的梳理、建模、集成、運行、監控、分析、最佳化的全周期管理。在BPM平台中,沒有耗時的編碼也沒有流程實施的延誤,更沒有昂貴的調整最佳化成本,我們提供了最直接和最易用的工具來支持企業管理與IT的創新。方案提供了:

⊕ 流程梳理與診斷諮詢

⊕ 流程建模與運行

⊕ 後端套用集成與新套用

⊕ 統一門戶與身份管理

⊕ 流程分析與最佳化

⊕ 流程模板與套用套件

⊕ 流程與知識管理

⊕ 企業平台化戰略

⊕ 升級協同解決方案

類型

常見的試用流程管理軟體有三種類型

一、邏輯流程管理軟體

以微軟的VISIO為代表的流程繪圖工具,能夠繪製片段靜態的流程圖,不具備流程管理平台功能。

二、全息流程管理軟體

具有繪圖和流程協同管理功能,能夠在一個界面上呈現流程的各種基本要素,能夠實現流程分層呈現和端到端的貫通。

三、仿真流程管理軟體

除了具有基本流程繪製功能以外,還具有多維度系統建模功能,能夠把多個管理體系整合套用,具有流程模擬分析功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