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008年劉慈欣小說作品]

流浪地球[2008年劉慈欣小說作品]
流浪地球[2008年劉慈欣小說作品]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流浪地球》是2008年11月,湖北長江出版集團,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劉慈欣。該書講述了龐大的地球逃脫計畫,逃離太陽系,前往新家園。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太陽即將毀滅,過去無數歲月中做為人類精神支柱的存在,變成了死亡和恐怖的象徵。

比起坐以待斃,人類選擇掙扎到底。

龐大的地球逃脫計畫開始實施。然而人類所能製造的普通尺寸人造環境無法承受漫長的逃脫之旅。所以人類只得在地球的一側安裝上巨大的地球發動機,將整個巨大地球環境圈化為移民方舟,以此逃離太陽系,前往新家園。

代價是高昂的,藝術、倫理、常識,一件又一件曾經無比熟悉的特色從人性中消失,逝去的生命更是多如繁星。剩下的只有對生存的強烈渴望。疑惑和猜忌一度在人類當中引發叛亂之火,然而太陽最後的滅亡瞬間平息了一切,人類終於懷揣希望踏上漫長的流浪之旅。

“地球啊,我的流浪地球啊”成為無數生在這個時代的人彌留之際的遺言。它包含著人類這個種族亘古不變的永恆心聲————我們要活下去。

作品目錄

•中國太陽

•鄉村教師

•全頻帶阻塞干擾

•流浪地球

•帶上她的眼睛

•地球大炮

•鏡子

•贍養上帝

•附錄一 從大海見一滴水:對科幻小說中某些傳統文學要素的反思

•附錄二 作品年表

•附錄三 劉慈欣經典語錄

作品評價

此作品極為感人。有人言,沒看過這篇小說就不算看過小說。

在讀過劉慈欣幾乎所有作品以後,我毫不懷疑,這個人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嚴鋒

流浪地球[2008年劉慈欣小說作品] 流浪地球[2008年劉慈欣小說作品]

最有想像力、最具人文內涵的本土科幻,第八屆中國科幻最高獎——銀河獎得主

《科幻世界》主編姚海軍、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著名科幻作家韓松鼎力推薦。

劉慈欣的小說將科技和人文思想高度結合,深入挖掘了科學中的美學因素。

他作品中深廣的憂鬱感和民族主義思想也是他深受讀者喜愛的重要原因。

——《維基百科詞典》

劉慈欣用旺盛的精力建成了一個光年尺度上的展覽館,裡面藏滿了宇宙文明史中科學與技術創造出來的超越常人想像的神跡。進入劉慈欣的世界,你立刻會感受到如粒子風暴般撲面而來的澎湃的激情——對科學,對技術的激情。正是這種激情,使他的世界燦爛銀河之心。這激情不僅體現在他建構宏大場景的行為上,也體現在他筆下人物的命運抉擇中。那些被宏大世界反襯得孤獨而弱小的生命的這種抉擇從另一個角度給人震撼!

——《科幻世界》主編 姚海軍

首先,作為一個讀者,我很喜歡看劉慈欣的作品,因為很過癮。講的都是些明明白白的故事,說的都是些人話,節奏很緊張,情節很吸引人。想像奇特,漫無邊際,汪洋恣肆,像莊子。再者,我其實是一個對技術、對工業文化很崇拜的人,覺得那是一種很神聖和很精緻、很嚴格和很大氣的東西。劉慈欣的小說滿足了我的這樣一種欲望。因此,有時覺得他像牛頓。另外,就是軍事方面。一眼就看得出來,劉慈欣對武器有一種天生的熱愛。他有一種執拗的、屬於上上個世紀的英雄氣質

——著名科幻作家、新華社對外部副主任:韓松

作者簡介

劉慈欣,中國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中國科普作協會員,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發表科幻作品,曾於1999年至2003年連續五年獲得科幻小說銀河獎。作品因宏偉大氣、想像絢麗而獲得廣泛讚譽。他的科幻小說成功地將極端的空靈和厚重的現實結合起來。

流浪地球[2008年劉慈欣小說作品] 流浪地球[2008年劉慈欣小說作品]

出生於1968年,祖籍河南,山西陽泉長大,就讀於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後于山西娘子關電廠任工程師。長期關注科幻並嘗試寫作,九十年代開始發表作品,第一篇發表作品為短篇小說《帶上她的眼睛》。為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被譽為中國新生代科幻小說的代表作家之一,作品因宏偉大氣、想像絢麗而獲得廣泛讚譽,多次獲得科幻小說銀河獎。(1999年其《帶上她的眼睛》獲得科幻小說銀河一等獎;2000年《流浪地球》獲科幻小說銀河獎特等獎;2001年《全頻帶阻塞干擾》獲科幻小說銀河獎。)其作品成功地將極端的空靈和厚重的現實結合起來, 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幻文學樣式 。代表作有長篇小說《三體》《超新星紀元》《球狀閃電》等,中短篇《鄉村教師》《朝聞道》等等。

作品相關

該作2000年發表於《科幻世界》第7期。

關聯作品

有聲作品

《流浪地球》正版有聲作品

語言:中文(國語)

章節:6章節(總時長 02小時07分鐘)

發布時間:2012年2月22日

作品狀態: 完本

作品類別: 有聲小說

作者:劉慈欣

導演:微璐

播音:共4位

主播:趙超越

演播:亦真、劉浩天、夢倩

單機遊戲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流浪地球

英文名稱:Wandering Earth

遊戲類型:冒險遊戲(AVG)

製作:66RPG

發行:66RPG

遊戲平台:PC

發行時間:2012年6月5日

•遊戲介紹

《流浪地球》這是一款根據來自劉慈欣的《流浪地球》劇本改編而成的冒險遊戲。該作品為2000年科幻星雲獎的特等獎得主。我以前得知這個作品是美獸曾將這個遊戲的第一章前部分內容改編為R劇,很遺憾直到前一陣子才看到本作全文,讀得很細,花了將近2個小時,這篇作品的蓬勃大氣給我留下強烈的印象,於是生念將其改編為AVG形式。

原作作者劉慈欣已經是中國科幻圈裡的一線重量級人物,長篇小說《三體》三部曲對中國科幻小說的影響之大已是有目共睹。作為不涉足文學創作圈的我,也評論不出什麼,在此只引用一句媒體推薦:"我一直頑固而悲觀地認為:當代中國文學與世界差距最大之處不在純文學,而在通俗文學……在科幻領域,差距尤大……但是,我讀到了一個叫做劉慈欣的人的作品,然後我對中國人幻想能力的所有的悲觀和懷疑仿佛在一瞬間煙消雲散。我如饑似渴地讀完了他的幾乎全部作品,沒有一部讓我失望,而且可以說是一部比一部寫得好。——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

《流浪地球》遊戲在製作方面,總共用了兩天多的時間,前後加起來恐怕得有15-20小時了(甚至可能都不止)。使用工具為66RPG的《彩虹文字遊戲製作精靈》,素材基本都來自網路,只有很少量是根據劇情需求現畫現P出來的。

遊戲截圖

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

另一種方法

該方案由拼音佳佳原創.不同於大劉書中的方法.

將巨型發動機全部安裝在月球,利用地月的微小引力,慢慢牽引地球加速並逃離太陽系.

基礎技術:氦聚變獲取所需能量.

實施步驟如下:

月球施工,採礦.收集氦3,建造巨型的聚變發動機(離子發動機)

操控月球軌道,逐漸脫離地球,成為太陽系小行星.

再次操控月球,慢慢靠近地球,並位於地球運動軌跡的前方.此時地月引力發生作用,如果保持目前的地月距離38萬公里,則"地月飛船"的加速度可達3米/天.加速到光速的0.5c,約需1350年.月球發動機噴射工質的方向略有傾斜,噴向地球後方.

無須對地球自轉剎車,地球依舊保持自轉.地心,北回歸線與月心為一線,月球始終只有一面朝向地球,在該面的正中央安裝發動機,工質噴向地球,給地球加溫(人造太陽),維持地球整體生態.地球需要製造大量高效溫室效應氣體,用於保溫.北半球常年溫暖,南半球因角度偏斜,光照不足,常年冬季.

能量不足是個實際問題,解決方法是:利用月球工質運行到火星軌道,劫持火星替代月球繼續飛行.木土海天大行星都有大量的衛星,使用同樣的方法,可以偷走它們的衛星,中途補充能量和工質.

總之,這個方法的流浪地球,在旅行過程中總得來說還是比較安逸的,大氣層不會消失,人類也用不著都躲在地下城生活.

1.

月球施工,採礦.收集氦3,建造巨型的聚變發動機(離子發動機)

2.

操控月球軌道,逐漸脫離地球,成為太陽系小行星.

3.

再次操控月球,慢慢靠近地球,並位於地球運動軌跡的前方.此時地月引力發生作用,如果保持目前的地月距離38萬公里,則"地月飛船"的加速度可達3米/天.加速到光速的0.5c,約需1350年.月球發動機噴射工質的方向略有傾斜,噴向地球後方.

4.

無須對地球自轉剎車,地球依舊保持自轉.地心,北回歸線與月心為一線,月球始終只有一面朝向地球,在該面的正中央安裝發動機,工質噴向地球,給地球加溫(人造太陽),維持地球整體生態.地球需要製造大量高效溫室效應氣體,用於保溫.北半球常年溫暖,南半球因角度偏斜,光照不足,常年冬季.

5.

能量不足是個實際問題,解決方法是:利用月球工質運行到火星軌道,劫持火星替代月球繼續飛行.木土海天大行星都有大量的衛星,使用同樣的方法,可以偷走它們的衛星,中途補充能量和工質.

6.

總之,這個方法的流浪地球,在旅行過程中總得來說還是比較安逸的,大氣層不會消失,人類也用不著都躲在地下城生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