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別墅傳

流水別墅傳

《流水別墅傳》這部傳記講的不是哪個人,而是20世紀最著名的別墅。《流水別墅傳》是一部引人入勝的家庭劇,劇中人包括考夫曼、他美麗的堂妹兼妻子莉蓮、他們的兒子小埃德加,這個故事的核心要素是小埃德加如何影響了流水別墅的誕生,並推動它聲名日隆。《流水別墅傳》里說到了20世紀30年代的一些大人物,比如弗里達、愛因斯坦、盧斯、羅斯福,它讓我們看到,是什麼導致了埃德加·考夫曼的別墅不但成為賴特的傑作,還在整個美國社會中廣受膜拜。

基本信息

相關內容

自從1937年弗蘭克·勞埃德·賴特在美國賓夕法尼亞的瀑布上高高建起這座流水別墅以來,學界和公眾對它的讚譽經久不衰,可它的來龍去脈卻始終是雲山霧罩的,沒人說清過。

當年賴特受命設計這座別墅時,年近七旬,華年已逝,往昔的盛名也早就一去不返。他手頭沒有工作,而此時正值大蕭條期間。匹茲堡的百貨商店大亨埃德加·考夫曼是“美國最機靈的零售商”,這位慈善家野心勃勃地要造出一件舉世聞名的建築作品,他走進了賴特的人生。他們二人的合作出人意料:一方是幾乎毫不在意現代建築的猶太裔商人,另一方是對猶太人戒心重重的現代主義大師。然而,這兩個人齊心協力建成的非凡建築影響深遠,讓他們雙方都名滿天下,而且把賴特推上了20世紀最偉大的建築師的寶座。

《流水別墅傳——賴特、考夫曼與美國最傑出的別墅》帶給讀者的一份愉悅在於它生動描摹了匹茲堡的上流社會,從社會意義上看,這個階層是倒退保守的,而他們在品位、嗜好和性趣方面卻無比熱愛奢華和宏大。

作者介紹

富蘭克林·托克(Franklin Toker),美國匹茲堡大學藝術及建築歷史專業教授,出版過多本專著,分別介紹加拿大法語區的教堂建築、佛羅倫斯的古代大教堂(他參與過其發掘工作)以及匹茲堡的建築與城市發展狀況。曾獲得過波特獎(Porter Prize)和希區柯克獎(Hitchcock Award)。托克出生在加拿大蒙特婁,他的家族已經在加拿大法語區生活了七代之久,他曾就讀於麥吉爾大學、奧柏林學院和哈佛大學。托克曾任建築歷史學會主席,現在與家人住在匹茲堡。

譯者介紹

林鶴,1967年生,1985年就讀清華大學建築系,1993年獲建築歷史與理論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2002年因病去職。著有《西方20世紀別墅二十講》(三聯書店,2007)。譯作包括《午後的愛情與意識形態》(中央編譯出版社,2000),《包浩斯》(三聯書店,2002),《世紀風格》(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編輯推薦

《流水別墅傳——賴特、考夫曼與美國最傑出的別墅》傳主是一座舉世聞名的別墅,一部傳奇,又是一部偵探小說。理由有下面充滿妙趣的六點:

1,它建於瀑布之上,因它匹茲堡一荒郊野嶺成為世界旅遊者和建築愛好者朝聖的地方;

2,流水別墅1934年冬天開始設計,37年完工,次年就舉世聞名;

3,據說它是建築大師賴特一個上午設計出來的,由於它,賴特被推上20世紀最偉大的建築師的寶座;

4,業主考夫曼是個猶太百貨商店大亨,就是憑藉此建築打入上流社會,在這裡款待愛因斯坦、羅斯福、弗里達等人;

5,考夫曼的兒子一直標榜他是推動此建築誕生的關鍵人物,實際內幕撲朔迷離,《流水別墅傳——賴特、考夫曼與美國最傑出的別墅》也是考夫曼一家的家庭悲喜劇和他們風流故事的大集合;

6,《流水別墅傳——賴特、考夫曼與美國最傑出的別墅》作者是一美國大學裡建築史名教授,耗時18年,探微索秘,寫下這樣一本生動活潑的著作,通過講故事,展示了美國的建築史、藝術收藏史、社會史,是一本可深可淺的好書。

目錄

中文版序 Ⅰ

譯序 Ⅲ

流水別墅年表

序曲 走近流水別墅

第一章現代建築界的鹹魚計畫翻身

第二章匹茲堡的老考夫曼蒙受著另一種羞辱

第三章熊奔溪:默默等待的大地

第四章弗蘭克想找個客戶,結果找到一贊助人

第五章流水別墅的設計方案艱難孕育了九個月

第六章把流水別墅蓋起來

第七章流水別墅完成了室內設計

第八章塑造流水別墅(一)

第九章塑造流水別墅(二)

第十章 流水別墅是考夫曼家陳列櫥窗

第十一章 冬天裡的文藝復興巨子

第十二章 小埃德加·考夫曼

終曲 屬於我們自己的流水別墅

序言
得知北京的一石文化與清華大學出版社有意合作出版拙作《流水別墅傳》的中文版,我萬分激動.原本以為本書的外文譯本會在日本、德國或者義大利最先出版,因為這三個國家是弗蘭克·勞埃德·賴特最熟悉的異邦國度。當然,此書率先在中國面世自有它無可爭議的理由。半個世紀以來,我執教的匹茲堡大學藝術史與建築史系一直把深入研究東亞藝術,特別是中國藝術作為主要的學科之一。所以我和我的同事們始終非常敬重中國的藝術傳統。 更重要的是,弗蘭克·勞埃德·賴特本人對這一東方傳統也非常敬重。讀者可以從我的書里看到,流水別墅的設計完全參照並滿足了“風水”的理念,北面背山,南面瀕水。正是中國人最早強調要欣賞自然美景、尊重天然材質。歸根結底,賴特通過流水別墅把風景與人類的居住空間完美地、和諧地統一在一起,而這種人類共同追求的和諧境界不是早就被表現在宋代繪畫的美學品位之中了嗎?

不單是賴特向中國學到了這些,我本人也受益匪淺。我生長在自然景致美不勝收的加拿大法語區,後來又在著名的風景勝地義大利住過六年。然而,最終讓我學會了如何欣賞自然景觀魅力的是在中國,使我能夠真正欣賞自然環境與人工環境之間蘊含的和諧——從而也為抒寫流水別墅做好了準備。

此事源於1992年4月我的中國之旅,這次旅行改變了我的人生。我孤身一人騎著腳踏車在北京街頭逛了三天,1992年4月10日,星期五,我來到北海公園,登上了湖心的瓊島。我深信北海公園四季皆有佳景,而它舂日的纖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