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鐵城

洪鐵城

洪鐵城,漢族,浙江東陽人,1942年出生。

浙江金華的國家級規劃專家

前不久,洪鐵城雙喜臨門,他收到了國家一級學術團體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寄來的專家委員會聘書,以及該會會授予的“優秀民族建築工作者”榮譽證書。這說明,洪鐵城正式進入了國家級專家行列。儘管他努力讓自己保持平靜,但還是感慨不已,因為,獲得這樣殊榮的專家,在我省是惟一的,而在全國,前者只有37人,後者只有21人。洪鐵城知道,這是對他數十年建築工作的肯定,也是他今後建築事業的新起點,同時還意味著,今後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想到這裡,洪鐵城就有些著急了,手頭的許多工作都不能停下來,所以,他一個人,中午也沒有休息,就坐在辦公室里,用五顏六色的彩筆,描繪著一張張規劃圖,綠的是草坪,藍的是水池,灰的是房子,一座座城市在他的筆下變得越來越美……

憂患責任同在心

退休後的洪鐵城還有著許多身份:中國旅遊規劃設計研究院高級顧問,北京土人景觀規劃設計研究院顧問、總規劃師,浙江東華規劃建築園林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總監,金華市城市規劃設計院規劃建築總顧問,浙江師範大學城市規劃系教授……每一個身份的後面,都要做大量的工作,我們正感慨洪鐵城精力充沛,而他卻謙虛地說,那是因為他朋友比較多,找他來做參謀當顧問,實在不忍心拒絕。我們聽了才知道,東陽人洪鐵城博士,63歲的年齡,在建築界正是非常活躍和出成果的時期,他建築和規劃方面的著作已經出了10部,手頭正在校勘的是《沉浮櫸溪》,不但如此,他還出過散文詩歌集《憂患與責任》。憂患與責任,可以說就是洪鐵城主要的人格和性格特徵。
洪鐵城從事建築設計、城市規劃40多年,由他主持或者參與的許多規劃建築作品都獲得過省級以及國家級的獎項。其主要代表作有東陽市政府大樓、百貨大樓、永康賓館、江西德興市政府大院和人民影院、婺城城市詳細規劃、金華黃賓虹公園和金華城市江北中心區修建性詳細規劃以及金華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等等。
講起黃賓虹公園的規劃設計,洪鐵城至今記憶猶新。他說,這其中的過程比較複雜。當初黃賓虹公園是向全省招標的,中標的是省里的一家設計院,但建造過程中因為有意見的人很多而中途停了下來。當時公園投資方和籌建處請洪鐵城當顧問,進行項目解剖研究。洪鐵城在認真研究了原規劃設計方案以後,找出了三個缺點:太高、太大、太集中,並提出了4條整改意見。但是原規劃設計單位不願修改方案,只好改請杭州園林設計院重新設計。然而,修改方案仍然通不過……眼看著造了一半的工程在日曬雨淋之下成了“半拉子工程”,市委、市政府領導都著急了。後來,市委書記仇保興直接點名由洪鐵城規劃設計。接下設計任務後,他天天跑到黃賓虹公園“量體裁衣”,反覆推敲研究黃賓虹公園與三江兩岸及通濟橋的特殊關係,為體現現代繪畫大師黃賓虹的文化和藝術內涵,苦思冥想。公園在他的努力下重新煥發出光彩。
在建設過程中,洪鐵城三天兩頭往工地上跑,看著一磚一瓦到位。這期間,他因病住院了,在醫院裡躺了一個星期後,再也忍不住了,要妻子攙扶他到工地去,說“一個星期沒去了,我不放心啊”。果然,洪鐵城一到工地就發現在盆景區附近原本設計為石子鋪面、縫隙長草的一條游步道被鋪成了水泥路,路上還像貼膏藥一樣放了幾塊石板。洪鐵城連續三次找公園負責要求按規劃施工。
第一次,對方說:“這樣做的路比較平,工作人員拉盆景的時候比較方便。”洪鐵城馬上反駁道:“公園建成後主要面對的是廣大的市民,而不是拉盆景的工作人員;遊人將會每時每刻看到這條道路,而拉盆景的工作很長時間才進行一次,哪個更重要些呢?”
第二次,洪鐵城又苦口婆心地做工作,對方說:“也就一條小路,算了吧?修改的話要花一萬多元錢呢!”
洪鐵城說:“這錢由我出吧!”
洪鐵城第三次去的時候,游步道終於按原設計變成了天然開採的塊石拼花路面。
現在,黃賓虹公園以它的小巧、優雅和別致,守候在婺江邊,迎接著遊客和市民,成了金華一個體驗江南好風光的極佳去處。

年過半百讀博士

1996年4月,洪鐵城考入北京中華研修大學,成為攻讀建築歷史與理論專業的博士研究生,由清華大學建築系權威吳煥加代培。他說,班裡的學員年紀都比較大,很多人已是享有聲譽的建築師,但都積極進取,要來補博士研究生這一課。他那年54歲,是班裡年齡最大的學生。勤奮好學的洪鐵城一點都不在乎自己的年齡,勤奮刻苦地學習,與不少同學成了忘年好友。
讀書的那幾年,洪鐵城身體不好。有一次,被親人送到醫院的心血管專家門診,醫生告訴他,他得了病毒性心肌炎,是疲勞過度引起的。洪鐵城被強制性留下住院,這一住就住了48天。出院以後,他想放棄學業,有一次和市領導談到此事,市領導鼓勵他千萬不要放棄,金華需要高素質的建築師。
於是,洪鐵城就堅持了下來,他準備的博士論文《建築有無論》已經獲得美國科爾比科學中心優秀論文獎,中國獲此大獎的建築師只有兩人。但是導師吳煥加教授還是要求他寫出更有地方特色的東西,洪鐵城只好加緊整理自己已經研究20多年的東陽明清古建築,寫成了《東陽明清住宅研究》,導師要求寫四五萬字,他一寫,就寫了40萬字。2000年畢業答辯的時候,獲得了7位全國權威專家的高度評價,同一年,《東陽明清住宅研究》一書也由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

慧眼伯樂識風景

洪鐵城有一雙慧眼,在他的發現下,很多原本不起眼的偏遠古村落成為現今的旅遊勝地。其中武義縣的郭洞村和俞源村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1996年9月,洪鐵城被組織調任金華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在下基層調研時,他發現武義的郭洞村和俞源村有著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和旅遊價值。適逢好友清華大學教授陳志華打電話來請洪鐵城推薦學生實習的地點,洪鐵城便推薦了以上兩個古村落。但那時候村民的保護意識很淡薄,他們不知道祖先留下來的東西居然是無價之寶,是歷史文化資源,是可以為新時代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的。於是,洪鐵城親自到村里向村民做宣傳,告訴他們這裡山山水水的價值,告訴他們應該怎么利用村里自身的優勢開發資源……
從此,兩個古村落便在洪鐵城的指導下展開了保護與整治工作。到如今,這兩個原本在武義深山冷塢里毫不起眼的小村子已經被建設部和文化部公布為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我省入選的就只有這兩個村落。俞源村古建築群還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除此之外,江西婺源的開發建設也離不開洪鐵城的一雙慧眼。早在1997年,他在承擔婺源縣城的詳細規劃時反覆對當地領導說,要保護山水,保護古村落,利用自身的人文資源,開發旅遊業,打造人文之鄉……
保護開發成功了,經濟效益明顯,此起彼伏的建設卻讓洪鐵城焦慮不安。因為沒有好的規劃設計,建設便會成為一種新的破壞。因此洪鐵城仍舊會經常寫信給當地政府領導說,要注意什麼什麼,要怎么怎么工作,積極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他的《經典盧宅》、《稀罕河陽》兩書,既是傳統聚落研究成果,也是保護開發的倡議書。
最近,他在校勘自己寫的書稿《沉浮櫸溪》,他說,這是十年磨一劍的東西,他發現磐安的南孔已經有10年了,今年,在國家著名專家的肯定下,已經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到時候,又要給金華人添一個“國寶”。
洪鐵城說,自己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會忍不住地為很多事情操心勞力:“我只要認準一件事情,就一定埋頭苦幹。其實我做的很多事情都是沒有報酬的,但是我覺得非做不可,因為很多古代的建築、古代的風景,一旦失去了,就永遠地錯過了……”

愛好廣泛為我用

洪鐵城的愛好十分廣泛,包括攝影、美術、書法、詩歌、散文和戲劇創作,而且在這些領域裡都頗有成績。1995年舉辦的洪鐵城建築藝術攝影展在7天之內迎來兩萬多人次參觀者,他與別人合寫的劇本《繁花樓》和《青青楊柳》曾經獲得過省級銀獎。讓人想不到的是,《繁花樓》的舞美竟也是洪鐵城設計的,也得了省里的銀獎。
“你們可能不相信,我還被省里保送到中央戲劇學院進修過一個學期呢。”洪鐵城說,他當時是東陽市文化局負責人。他覺得,要抓劇團就要抓劇本,結果一抓,劇本和演出得了省里10多個大獎。於是,省文聯省、戲劇家協會把他當成一個“苗子”,連同另九個“苗子”,由省里出錢送到北京深造。
他愛寫詩,詩歌獲得過全國優秀獎。他寫雜文獲得過全國雜文首屆大獎賽三等獎。他寫的歌詞也得過全國優秀獎。2000年,他的詩歌、散文結成集子《憂慮與責任》正式出版。
此外,他還在《人民日報》、《解放日報》、《光明日報》、《上海文學》等重要報刊發表文學作品百餘篇。
很多人都說洪鐵城的天分很高,他笑笑說:“那僅僅是我做事用心。”
洪鐵城說這些愛好都為了自己的專業,因為建築設計、城市規劃本身就是一門集科學與藝術於一身的綜合學科,需要用系統的、全面的眼光看問題,興趣廣泛、經驗豐富是一個出色的設計師所必備的素質。
洪鐵城去過很多國家。有人說,建築師、規劃師是老年人的事業。他說一點不假,因為這非常需要經驗的積累。而且,對建築師和規劃師來說,處處留心皆學問。去年,他作為中國城市規劃代表團團長帶13位專家到澳大利亞、紐西蘭考察。在與澳大利亞斯南威爾斯大學城市規劃系交流座談時,他一眼就看出了坎培拉的城市規劃特點,就此向威爾斯大學的規劃系主任石頭先生求證時,對方卻回答不上來。後來,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澳洲分會會刊上頭版頭條對此情況作了如實報導,文章還說“洪鐵城精闢的分析,滿堂震驚”。
說到金華城市規劃,洪鐵城自然是功不可沒。他為城市規劃編制不但寫了很多書,還寫了幾十份報告,跑遍了山山水水。 他認為規劃工作者不了解城市,對城市缺少感情,不作理論上的分析研究是做不好規劃的。然而最好的規劃都要政府下決心實施,都要市民參與。幾天前有個晚上,他和外甥逛婺州公園的時候,感觸頗深:市政府能夠在寸土寸金的市區中心規劃建設這么多公園,實在難能可貴。不過,目前金華的公園設計的品位似乎還有所欠缺,缺少自己的特色,要是在這方面有所改進,新金華就更加吸引人了!

上了澳洲建築專業權威雜誌封面

昨日,記者從市國土規劃局獲悉,前不久,該局原總工程師洪鐵城上了澳洲建築專業權威雜誌《CON?鄄TACT》封面。雜誌內文詳細介紹了洪鐵城為團長的中國城市規劃設計考察團在澳洲的訪問交流,同時對洪鐵城用東方的眼睛詮釋澳大利亞首都坎培拉的建築規劃給予了高度肯定。
記者為此專門採訪了洪鐵城。他告訴記者,他一到坎培拉,就感覺到城市總規劃里透出濃濃的東方建築文化情結,隨後他對此展開了實地調查研究,結果發現這座美國建築師渥爾特·巴里·格里芬1912 年規劃設計的城市,的確符合諸多東方建築理念。
坎培拉有一條極為明顯的城市中軸線。在中軸線上套用了對稱、序列、對比、主題、尺度等構圖手法。我國周朝開始的許多古城,“王室居中”,也形成了中軸線左右對稱布置。
堪輿學的運用。城市坐南朝北(澳洲處於南半球,剛好和北半球相反),國會選在城市中心“龍穴”的位置並又是高地,城市主體建築國會極為準確地對準金字塔形的都市山山尖。以設計師命名的格里芬湖處於首都山前呈環抱之勢,並且國會後有遠山作為背座,左右遠處都有隆起的高地像左右手,這一切都證明坎培拉符合堪輿學的要求安排,同時也證明澳大利亞人對生存空間環境理想模式的追求。
坎培拉城市幾種道路網狀式的巧妙結合,已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坎培拉的道路規劃與中國周朝《考工記》的“匠人營國,方九里,國內九經九緯……”安排不謀而合。
洪鐵城說,另外兩個功能區的安排,城市的空間序列疏密處理方面都有其獨特而又科學的一面。
應該說,坎培拉在規劃上是一個自然、合理又非常生動的都市,它可能有意識無意識融進了許多東方的建築理念,反過來,它的某些方面也可以為東方建築學習和借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