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瀨

洪瀨

洪瀨歷史悠久,公元504年,梁武帝置南安郡於豐州城,毗鄰的洪瀨逐漸形成集鎮。隋唐五代之後,洪瀨商埠碼頭開始繁榮。因晉江上游東溪流至西林湖尾時,地勢下斜,溪中多卵礫石,瀨頭洪水湍急,故稱“洪瀨溪”。溪畔的集鎮稱“洪瀨鎮”。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洪瀨歷史悠久, 公元504年, 梁武帝置南安郡於 豐州城,毗鄰的洪瀨逐漸形成 集鎮。隋唐五代之後,洪瀨商埠碼頭開始繁榮。因 晉江上游東溪流至西林湖尾時,地勢下斜,溪中多卵礫石,瀨頭洪水湍急,故稱“洪瀨溪”。溪畔的集鎮稱“洪瀨鎮”。

洪瀨人主要以 漢族為主,姓氏有80種,主要姓氏有黃、王、戴、張、蘇、陳、徐、林、鄭、蔡、倪、郭等。

洪瀨鎮耕地面積25864畝,主要農作物有 水稻、小麥、甘薯、大豆、 馬鈴薯、 花生、 蔬菜等。 森林面積72480畝, 森林蓄積量26503立方米,覆蓋率53%, 綠化率93.6%。主要山峰有葵山、玉 錦山、雙髦山、 大湖山、 大陽山(海拔均在500米左右)。

明珠閃爍東溪畔,千年古鎮展新姿。洪瀨鎮堅持以“擴城區、興工業、振商貿、扶農業、強文教”為目標,以推進 小城鎮建設、工業項目小區為重點,帶動全鎮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先後投入 資金1.6億元,完成了鎮區部分舊區拆遷改造,新建樓房20多萬平方米,新辟商貿大街3條,東溪東側築建3.8公里 防洪堤及建設別墅區150幢。

熱鬧的慶典

洪瀨鎮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洪瀨鎮有 企業1400家,其中年納稅超百萬的企業有11家。主要 支柱產業為:化工、鞋帽、針織等。有3個工業項目區:東溪工業項目區、 紅宮山工業項目區、揚西科技工業項目區。

洪瀨科教文衛事業蓬勃發展。洪瀨鎮有1所福建省二級達標 中學新僑 中學,3所國中校,22所國小,2所中心幼稚園。有設備比較完善的一級甲等中心衛生院1所。民眾文化 生活豐富, 蜈蚣閣、 南音、高甲劇團、西樂隊、舞獅隊等異常活躍。 三星級酒店金鹿 大酒店聞名遐邇。豐富多彩的雞爪、黑粿、 九層粿等 風味小吃更使洪瀨聲名遠播, 紅毛雞爪、貽慶 滷鴨、 黑果雞爪等分別被評為泉州“十佳”名小吃、 中華名小吃等。

改革開放以來,鎮黨委、政府的領導立足洪瀨實際,大膽探索,加快發展,圍繞抓集鎮帶農村、抓改建促貿易、抓小區興工業的工作思路,扶農業、興工業、振商貿、擴城區、強文教,有力地促進了全鎮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 進步。該鎮被評為福建省的百強鎮、工業 衛星鎮、三連冠“雙擁模範”鎮、 泉州市“小城鎮建設示範”鎮。

歷史沿革

洪瀨因溪而得名。晉江的上游東溪流至湖尾時,因地勢下斜,溪中多卵礫石,瀨水湍急洪大,故稱“洪瀨溪”。梁武帝置南安郡, 豐州成為南安郡治後,毗鄰的洪瀨逐漸形成集鎮。宋為懷德鄉豐年裡,從政鄉崇化里、靈感里、 遵教里,德教鄉趨庭里、崇和里、 嘉禾里。元、明、清分屬四、五、六、十八、十九都。 民國17年在洪瀨設第三區,轄今洪瀨、豐州、霞美、梅山、康美、洪梅、羅東、 東峰、九都、向陽等一帶。民國31年,第三區改為第二區。民國35年置洪瀨鎮。

解放初,在洪瀨鎮設 第八區,轄今洪瀨、康美一帶及梅山部分。1956年設洪瀨區。1958年在洪瀨設紅色 公社(年底更名為洪瀨公社)。1959年析出康美。1961年置洪瀨區,轄今洪瀨、洪梅、康美一帶。1965年析出康美,設洪瀨公社。1965年5月劃出洪瀨鎮為縣直屬鎮。1968年洪瀨鎮併入洪瀨公社。1979年析出洪梅。1984年10月公社改鄉,同月改鎮。

行政區劃

1997年,面積87平方千米,人口8.1萬,轄 西林村、 前峰村、 譙琉村、 溪霞村、 建洪村、 集新村、 壩田村、 楊美村、 葵山村、 厝斗村、 葵星村、 東林村、 福林村、 三林村、 都心村、 躍進村、 前瑤村、 大洋村18個村委會和洪東、洪南、洪西、洪北4個居委會。

經濟狀況

桉樹
洪瀨土地、丘陵總面積67720畝,平原面積58950畝。耕地:全鎮現有耕地25864畝,其中水田13385畝,種植 水稻、 花生、小麥等作物;農地12479畝,種植 花生、地瓜、大豆、芝麻等耐旱作物,糧食生產經濟保護區1480公頃。 用材林主要有 馬尾松、杉木、 桉樹,有林面積69992畝,疏林面積99畝, 森林蓄積量26503立方米。果樹:有7個規模果林場,果園面積近4萬畝,以四都龍眼為主,全鎮龍眼種植面積28804畝,荔枝種植面積805畝,蘆柑種植面積476畝,此外還有 枇杷、柿、栗等。 綠色農產品:建立以溪霞、集新、東林、都心等村為主的 蔬菜基地,蔬菜 複種面積15000畝。現有一個國家級無公害生豬飼養基地(龍峰園農場),一個省級無公害 綠色產品基地(維食蔬菜),三個省級 無公害農產品(蔬菜、雞蛋、土豆)。

洪瀨鎮域內水資源主要來自東溪。東溪系 晉江的東幹流,發源於 永春縣北部的雪山南坡,自北西向東南經永春入 南安九都、流經碼頭、 梅山、洪瀨向南西經康美、美林,至 豐州的 雙溪村與西溪匯合,沿途納 詩溪、 淘溪、羅溪和梅溪等支流。東溪經 山美水庫調節後,河水沙及 污染物質含量少,色碧質清,可作 生活用水。水利設施有電灌站2個,小(一)型水庫2個,小(二)型水庫5個,山圍塘36個,灌溉渠道90多公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