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澤縣實驗中學

洪澤縣實驗中學位於美麗的洪澤湖畔,歷史悠久,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學校占地16688平方米,教學樓、逸夫樓整潔美觀,規範的教室寬敞靚麗,具有一流的電教設備,先進的多功能教室,完美的藝術教室,為學生充分發展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學校有一個團結協作、勤政廉潔、作風民主、工作務實、勇於創新的領導班子,有一支政治業務素質高,年齡結構合理,能教會導的教師隊伍,在“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的原則引導下,學校獲得多項優秀成果,得到家長信賴。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洪澤縣實驗中學是江蘇省三年制公辦學校。

洪澤縣實驗國小位於美麗的洪澤湖畔,已有近五十年的辦學歷史。校園占地面積16688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為10443平方米,現有49個教學班,近3500名學生。校內綠茵繽紛,草坪瀉翠,花團錦簇,蜂飛蝶舞,書聲琅琅,琴聲悠揚。教學樓、逸夫樓整潔美觀,規範的教室寬敞靚麗。一流的電教設備,先進的多功能教室,完美的藝術教室和練功房為學生提供了張揚個性、充分發展的空間。學校一直堅持以創建“人文校園、科技校園、健康校園、綠色校園”為辦學目標;以培養“基礎紮實,視野開闊,具有高尚人文意識,獨立的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強烈競爭意識,不惟書,不惟師,只求實的創新型人才”為培養目標,形成“求實、開拓、敬業、愛生”的教師風範和“自律、會學、合作、尚美、創新”的校園風氣。多年來,學校以“實、活、新、趣”的教學特色,培養了一大批適應性強、潛力大、後勁足、綜合素質好的優秀學生,深受社會好評和高一級學校的青睞。特別是近幾年,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過程中,學校立足自身實際,深挖潛力。本著“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的原則,大力實施素質教育,逐漸走出了“以藝術教育為龍頭,以科技活動為突破,多層次,全方位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合格加特長學生”的素質教育辦學之路。

學校有一個團結協作、勤政廉潔、作風民主、工作務實、勇於創新的領導班子,有一支政治業務素質高,年齡結構合理,能教會導的教師隊伍。學校現有教職工136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2人,國小高級教師105人,具有大專以上學歷者110多人,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一大批國家級、省、市、縣級骨幹教師。他們爭芳鬥妍,光芒四射,百舸爭流,千帆競進。教改驍將層出不窮,全體教師銳意改革,積極參加教育教學科研活動,多年來在全國、省、市舉辦的業務競賽活動中,獲國家級一等獎13人次,獲省級一、二等獎200多人次,獲市、縣級一、二等獎500餘人次;完成省、市級重點研究課題11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全體教師正豪情滿懷,努力拚搏,意氣風發地邁向現代教育教學新征程。

學校建立了黨、政、工、團、少齊抓共管的德育工作體制,形成了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的教育網路,加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多年來,學生在校鞏固率達100%,思想品德評價合格率為100%,優秀率逐年上升,犯罪率始終為0。學校加強課內外有機結合,發展學生志趣特長,豐富學生精神生活,培養學生多種能力及其主動性和創造性,以藝促智,以藝輔德,以藝健體,以藝塑生,形成了學校的一大亮點。學校還定期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形式的社會公益活動和社區服務活動,把學校和社會聯繫起來,讓學生在社會這個大課堂中增長了才幹,開闊了眼界。

學校堅持以“三個面向”為指針,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以改革為動力,以育人為根本,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大力實施教育現代化辦學之路。近幾年學校多方籌資,投入近200萬元進行教學設備現代化的更新。為了加強教科研力度,走科研興教,科研興校之路,學校選拔了一批業務熟練,勤奮刻苦,有鑽研精神的教學骨幹組成教科研隊伍。現在學校的教科研人員已滲透到每個學科,基本形成了教研組有大課題,教師人人有小課題的教研教改新局面。實小人憑著先進的教育思想,執著的敬業精神,樂觀的人生態度,精湛的教學技藝,在洪澤湖畔創造出了驕人的業績。“江蘇省實驗國小”、“全國嘗試教學理論實驗基地”、“省電化教育實驗學校”、“省心理教育實驗學校”、“討論式教學實驗基地”、“省德育先進集體”、“市文明單位”……滿園春色秀,一枝牆外香。

學校將不斷拓展辦學思想,擴大辦學領域,積極加強與其它名校強強合作與交流,立足淮安,放眼世界,依法辦學,從嚴治校,努力將學校建設成為特色鮮明、質量一流的江蘇名校。新世紀的朝陽正冉冉升起,照亮了洪澤這片人傑地靈的熱土。洪澤實小在新的世紀裡將繼續開拓創新,與時俱進,譜寫新的篇章。

歷史沿革

洪澤縣實驗國小始建於1960年暑假。當時校名洪澤縣師範附屬國小,初建時,學校的規模很小,面校園面積18000平方米,設備較為簡陋,僅有7間教室,6個班級,低年級為雙軌制,高年級為單軌制。教師12名,8名師範畢業生,4名高國中生,學生215名,首任校長為張耀華。1962年暑假更名為“洪澤縣實驗國小”,文革期間改名為“東方紅國小”,由楊希水任革命領導小組副組長主持工作。1977年又恢復為洪澤縣實驗國小,先後由張耀華、張菊芳、戚壽讓、萬寶生任校長,現任校長為李建成。

洪澤縣實驗國小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受到黨和政府關懷重視,學校的規模不斷擴大,1993年改為六年制後,辦學條件也不斷改善,繼1988年建成第一幢2000平方米的教學樓(潤澤樓)後,又於1993年建成1500平方米的“逸夫樓”,1996年建成第二幢教學樓(滋潤樓),2006年征地20畝,建成塑膠運動場,2007年在原址建成3000平方米幼稚園綜合樓(滋養樓),進一步提升了辦學品位。

張耀華:1960年8月至1984年8月任(原洪澤縣師範附屬國小,先後更名為洪澤縣實驗國小、東方紅國小、1977年8月恢復為洪澤縣實驗國小)校長,是洪澤縣實驗國小創始人。當時,學校的規模很小,設備也較為簡陋,僅有7間教室,6個班級,低年級為雙軌制,高年級為單軌制。教師12名,8名師範畢業生,4名高國中生,學生215名。在他的領導下,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條件不斷改善,已發展為擁有20個班級,50名教師,1000多名學生的江蘇省重點實驗國小,並受到省長惠浴宇親自簽發的嘉獎令。

張菊芳:1984年9月至1991年8月擔任洪澤縣實驗國小校長,當時有20個班級,約1300名學生,教師75人。他重視特色辦學和德育工作,堅持德育為首,走特色辦學之路。1985年校少先大隊部被評為省級紅旗大隊,郭芳被評為省優秀少先隊員,1988年鄭佶同學被授予“全國優秀少年”榮譽稱號,1986年校男子小籃球隊獲省第6名,88年獲省第三名。1988年建成第一幢2000平方米的教學樓(潤澤樓),學校的發展登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戚壽讓:1991年9月至1994年8月任洪澤縣實驗國小校長,當時有20個班級,1300名學生,教師80餘人。戚校長在任期間,於1993年自籌資金興辦實小附屬幼稚園,同年邵逸夫先生捐贈40萬元港幣,縣政府投資40萬元興建1500平方米逸夫樓,切實解決了學校配套用房,擴大了學校教育服務的年齡範圍。戚校長重視重視學生整體素質的教育,教育教學成績一直名列全市前茅、全縣第一。1991年被確定為淮陰市和洪澤縣素質教育試點學校。同年,紀姍姍的繪畫,張玉棟、劉科等同學的硬筆書法被評為全國雙龍杯優秀獎,學生參加全國國小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囊括全縣第一名,在市級比賽取得前三名。潘建國老師被評為全國優秀輔導老師。

萬寶生:1994年9月至2002年1月的任洪澤縣實驗國小校長。萬校長任期內於1996年建成第二幢教學樓(滋潤樓),使辦學規模迅速擴大,發展到60個班級,3000餘學生,130名教師。辦學條件也有了很大改善,學校得到空前發展,並通過了省級實驗國小驗收。教育教學成績一直名列全市前茅、在全縣遙遙領先,校小籃球隊在江蘇省小學生籃球賽中獲東北片冠軍,在市級比賽多次摘桂。

李建成:2002年4月起任洪澤縣實驗國小校長至今。現有50個班級,約2700名學生,教師150人。李校長創造性地提出以研鑄師、以藝塑生的辦學理念,著力打造平安和諧的書香校園,傾力構建包括學生、老師在內的校園成長文化。目前,我校湧現出1名特級教師,8名國小中學高級教師,一大批市縣級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特色教師、教學新苗,極大地提高了洪澤縣實驗國小在江蘇乃至全國的知名度。同時,李校長多方籌集資金加強校園硬體建設,征地20畝建成塑膠運動場,極大拓展了學生的活動空間和學校的發展空間;原址興建了現代化的幼稚園綜合樓(滋養樓),把幼兒教育推上了一個更高更新的台階;整合教育資源,設立洪澤縣實驗國小城南分校;與南京紫岳集團聯手打造現代化的洪澤外國語實驗學校,增強了我縣國小教育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