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麥2016

津麥2016,津市玉米良種場經過多代連續選擇,於2005年選育而成。適宜天津市中上等肥力地塊做冬小麥種植。

品種信息

品種類別:小麥
品種名稱:金麥26(津麥2016)
審定編號:津審麥2010006
品種來源:天津市玉米良種場2001年用輪選987作母本、京冬8號作父本進行有性雜交後再以農大3291為父本雜交,經過多代連續選擇,於2005年選育而成。

特徵特性

該品種冬性,中熟。幼苗半匍匐,分櫱力、成穗率較強,株高75厘米,穗紡錘型,長芒,白殼,白粒,籽粒硬質,平均畝穗數37.9萬,穗粒數28.6粒,千粒重45.9克。2009年抗寒鑒定結果:凍害級別2+,越冬莖100%。2010年抗寒鑑定結果:凍害級別5,越冬莖99.3%,死莖率0.7%。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人工接種抗病

性鑑定結果

中抗白粉病(MR),高感葉鏽病(HS),慢條鏽病(SR)。農業部穀物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檢測:容重780克/升,粗蛋白質14.83%,濕麵筋32.0%,沉降值32.5毫升,吸水率61.9%,形成時間3.0分鐘,穩定時間1.7分鐘,弱化度210F.U,評價值36,最大拉伸阻力152E.U,延伸性18.1厘米,能量36.8平方厘米,硬度指數67.1,為中筋小麥品種。

產量表現

2008~2009年度天津市冬小麥區域試驗,平均畝產為474.55公斤,較對照京冬8號(438.68公斤/畝)增產8.18%,增產極顯著,居14個品種第七位。2009~2010年度天津市冬小麥區域試驗,平均畝產為451.85公斤,較對照京冬8號(416.15公斤/畝)增產8.57%,增產極顯著,居16個品種第八位。2009~2010年度天津市冬小麥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為445.66公斤,較對照京冬8號(416.35公斤/畝)增產7.04%,居15個品種第七位。田間表現:個別試點發生穗發芽3級,散黑穗病2級,倒伏程度3級。

栽培要點:

播期以9月28日至10月5日為宜,基本苗25萬/畝,10月6日後播種每晚播1天增加1萬基本苗;施足底肥,每畝20公斤二銨,10公斤尿素;冬前掌握以晝消夜凍為準,澆足凍水,起身前後注意控制肥水,拔節後重拔節水肥,每畝10公斤尿素;有條件的地塊,及時澆好揚花水或灌漿水,提高千粒重,獲得更高的產量;適時滅草,及時防治蚜蟲和白粉病,適時收穫。

種植區域

適宜天津市中上等肥力地塊做冬小麥種植,注意防治倒伏、散黑穗病和穗發芽。

2011年優質種子10

民以食為天,種子與人類生活關係密切,除日常生活必需的糧、油、棉外,一些藥用、調味等都來自種子。盤點2011年優質的種子品種,為農民提供參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