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椹1號

蜀椹1號以塔桑為母本,激7681為父本雜交,其 F1桑幼苗通過秋水仙鹼處理,經系統選育而成。

基本信息

品種來源

以塔桑為母本,激 7681 為父本雜交,其 F1 桑幼苗通過秋水仙鹼處理,經系統選育而成。

特徵特性

該品種系中生中熟果、葉兼用型。樹形直立,枝條粗長,無側枝,發條數多,長勢強,冬芽長三角形,稍離生,較大,淺褐色,有副芽,發芽率 67.6%;葉序 2/5,成葉長橢圓形,下垂,無裂葉,葉尖長尾狀,葉緣乳頭齒狀,葉基淺心形,葉片淺綠色,有光澤,微皺,葉片較大,葉面、葉背無毛茸,葉片薄。雌花,椹多,成熟桑椹為圓筒形、紫黑色。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成都)測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度)12.3%,優於對照無核大十的 10.3%。經多年多點試驗調查,均未發現桑黑枯型細菌病和桑椹菌核病。

產量表現

①果桑產量:2007 年~2009 年多點試驗,平均畝桑產果量為 1202.12公斤,比對照無核大十高 6.47%;生產試驗平均畝桑產果量為 1123.67 公斤,比對照無核大十高 6.78%。
②葉桑產量:春季、秋季和全年平均畝桑產葉量分別為 1036.19 公斤、1067.26 公斤和 2103.45 公斤,分別比對照湖桑 32 號高 7.23%、21.19%和 13.89%。生產試驗全年平均畝桑產葉量 1742kg,比對照湖桑 32 號高 11.26%。經兩年四季養蠶鑑定,4-5齡 50 公斤桑平均產繭量 3.83 公斤,畝桑產繭層量 29.95 公斤,分別比對照湖桑 32 號高1.06%和 8.12%,萬頭繭層量 4.45 公斤,比對照低 2.42%。

栽培要點

①栽植密度:一般以株距 0.7~0.8 米,行距 1.5~1.7 米為宜,畝栽 500~600 株,栽植時配置 5-10%的授粉樹以梅花狀均勻栽植於園中;
②樹型養成:一般中乾樹型養成,桑椹收穫後應及時夏伐,採用夏伐或間條輪伐式修剪。7 月份疏芽,每株留 8-12 根新梢;
③肥水管理:發芽前以複合肥催芽,畝施 50 公斤,4 月上旬果期施肥以複合肥和鉀肥為主,6 月份以氮肥為主,配施磷、鉀肥,7 月份追施複合肥一次。冬季畝施腐熟的土雜糞 1000 公斤左右,適時灌溉和排澇,果實膨大著色至收穫期間儘量少澆水;
④病蟲害防治:春天花蕾初現時,用 70%托布津 1000 倍液和 50%多菌靈 600~1000倍液每次間隔 7~10 天,連續防治 4 次,果實成熟期用 1000 倍樂果噴霧防治菌核病和果蠅。

適宜種植地區

四川省蠶區種植

2011年優質種子10

民以食為天,種子與人類生活關係密切,除日常生活必需的糧、油、棉外,一些藥用、調味等都來自種子。盤點2011年優質的種子品種,為農民提供參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