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爾施修道院

洛爾施修道院

洛爾施修道院和教堂位於德國西南部萊茵蘭-法爾茨州沃爾斯市的東部近郊,始建於764年。第二年,羅馬殉教者那扎流斯的遺骨被帶到洛爾施,洛爾施吸引了大批朝拜者。公元767年,修道院遷到500米外的高地上。公元772年起,洛爾施修道院受法蘭克王國保護。

基本信息

簡介

中文名稱: 洛爾施修道院
英文名稱: Abbey and Altenm ster of lorsch
洛爾施修道院洛爾施修道院

國家: 德國
所屬洲: 歐洲
批准時間: 1991
批准標準
1991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Ⅲ)(Ⅳ)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洛爾施修道院及其頗具紀念意義的入口——著名的“托爾哈爾”(Torhall)是卡洛林時代(theCarolingianera)珍貴的建築遺蹟,那時遺留下來的雕刻和繪畫都保存得十分完好。

介紹

洛爾施修道院和教堂位於德國西南部萊茵蘭-法爾茨州沃爾斯市的東部近郊,始建於764年。第二年,羅馬殉教者那扎流斯的遺骨被帶到洛爾施,洛爾施吸引了大批朝拜者。公元767年,修道院遷到500米外的高地上。公元772年起,洛爾施修道院受法蘭克王國保護。公元774年,查理曼大帝親臨洛爾施,並把王族的土地賜給修道院。其他貴族紛紛仿效,向洛爾施進獻各種貢品。洛爾施的修道院因此成為是德國羅馬時期後,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石造建築,且一直維持著卡洛林式建築風格。洛爾施修道院建有聖堂和長方形正殿,那扎流斯的遺骨安放在裝飾豪華的聖遺物箱中。公元9世紀後期,聖堂東側開始修建王室墓地。洛爾施修道院藏有許多珍貴的抄本,其中最珍貴的是《洛爾施福音集》。

洛爾施修道院洛爾施修道院

洛爾施修道院是德國“前羅馬式”建築藝術最具代表性的遺蹟之一。儘管這所修道院的具體建造年代及當時的帝王將它作為何用至今仍不為人所知,但毫無疑問的是,其正面牆上和房子頂部華麗的裝飾品是現存最大的法蘭克王國修道院失傳的代表之作。
公元760年左右,在查理大帝(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國王)的命令下修建了洛爾施修道院。起初它被建在一座小島上,後來,即於774年前遷到了附近的一個由風吹積而成的沙丘周圍。由於受到特別優厚的待遇,洛爾施修道院享迅速地發展壯大起來,由一個小型的貴族私人修道院一躍成為萊茵河(歐洲西部河流)東部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修道士中心,它的不動產分布廣泛,幾乎遍布了從北邊海域到阿爾卑斯山的廣大地區。
作為中世紀早期及其後大部分時間裡的文化中心和不可忽視的政治因素,洛爾施修道院對其周圍地區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力。1231年,隨著本篤會隱修院規章時代的結束和屬於貴族的修道院不動產的日漸減少,洛爾施修道院開始走向衰落,1557年它在大革命中被查封。1621年,修道院的建築被破壞殆盡,如今人們只能從繳納什一稅(宗教捐稅)的棚屋和殘存的石牆中依稀辨認出當年洛爾施修道院的範圍。
洛爾施修道院與洛爾施城的整體特色融為一體,這種和諧之美在二者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洛爾施修道院藏書室的最重要的擴建物目前在全世界已達到50多處,而且洛爾施設有致力於發掘和保護中世紀早期中歐修道院文化的部門,這使得現代人可以親身體會到祖先傑出的創造力。在當地政府和文化組織保護下的歷史遺蹟,如小部分位於城外的“古代大教堂”、“民族博物館”以及“洛爾施菸草博物館”都會令前來旅遊觀光的人感到不虛此行。

評價

洛爾施修道院和它的具有紀念意義的入口——著名的“托爾哈爾”,是珍貴的戈羅林吉安建築遺蹟。這個時期的雕刻和繪畫都被保存的十分完好。
洛爾施修道院洛爾施修道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