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博芽生菌病

洛博芽生菌病(Lobomycosis)又稱為瘢痕疙瘩樣芽生菌病,是由一種羅伯菌(Loboa loboi)引起的一種慢性皮膚肉芽腫。

基本信息

病因

羅伯菌有感染海豚的多個報導,提示其生活史包括腐生於有水的環境中。本菌人工培養尚待改進和動物接種產量很少。其致病性很低,感染可能與外傷有關。

臨床表現

本病開始可能有皮膚外傷,病原菌沿傷口進入皮膚,在侵入處產生結節,高出皮面,棕色或紫紅色,表面光滑富有彈性周圍無紅暈損害常集中於一處隨著進一步繁殖通過自身蔓延或自我接種,損害逐漸增大,自覺症狀輕微微癢不痛,類似良性腫瘤或瘢痕疙瘩少數病例由於外傷,可有破潰滲液,表面結痂。好發於小腿、軀幹腰部,其他部位如耳輪、手臂、面頸和臀部亦有報導。偶可通過淋巴播散,導致附近淋巴結腫大,但黏膜內臟骨骼無累及。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病理檢查和直接鏡檢作出診斷。

鑑別診斷

主要與有類似臨床表現的皮膚病鑑別如疣、腫瘤麻風(Hansen病)、變應性皮膚利什曼病著色芽生菌病和副球孢子菌病。

檢查

實驗室檢查:
病原菌直接鏡檢:可見到雙壁圓形排列成鏈狀孢子,孢子之間有短橋相接
其它輔助檢查:
組織病理:結節損害位於表皮及皮下組織間,呈肉芽腫樣。纖維組織被大量巨細胞和組織細胞隔散,巨細胞直徑可達40~80µm在較陳舊損害中,可有炎性細胞浸潤,角化不全,棘層增厚無假性上皮瘤樣增生及表皮內膿腫。GMS染色可清楚顯示本菌為直徑7~14µm(平均9.5µm)球狀細胞組成的鏈,每個細胞皆與相鄰細胞以細頸相連,可以形成支鏈。一些酵母細胞可存在於巨細胞巨噬細胞內,但大部分是環繞在這些細胞周圍。

治療

局限性或單個斑塊樣皮損可以用外科手術切除切除必須充分,以防復發。可採用液氮冷凍療法或CO2雷射療法切除去掉高出皮面的結節或瘢痕疙瘩。口服氯法齊明(氯苯吩嗪)100~200mg/d,療程2~8個月,治療本病有效。酮康唑治療效果不佳兩性黴素B對此病無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