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縣大禹川文化產業園區

舜繼帝位後,洪水仍然是天下大患,便命鯀的兒子,已成為夏部族首領的禹繼續治理洪水。禹沒有貿然行事,首先認真總結前輩治水的教訓,尋找治水失敗的原因。然後,率領伯益、后稷等一批忠實助手,跋山涉水,頂風冒雨到洪災嚴重地區進行勘察,了解各地山川地貌,摸清洪水流向和走勢,制定統一的治水規劃,在此基礎上才展開大規模的治水工作。他鑒於前輩治水無功主要是沒有根據水流規律因勢利導,而只採用“墮高堰庫”(《國語·周語下》)築堤截堵的辦法,一旦洪水衝垮堤壩便前功盡棄的教訓,大膽改用疏導和堰塞相結合的新辦法。按《國語·周語》所說,就是順天地自然,高的培土,低的疏浚,成溝河,除壅塞,開山鑿渠,疏通水道。歷時十三年之久,終於把洪淵填平,河道疏通,使水由地中行,經湖泊河流匯入海洋,有效治伏了洪水。
大禹治水成功,除採取了正確的方法,另一重要原因是他一心為公,吃苦耐勞,身先士卒,不畏艱險,有鍥而不捨的精神。《韓非子·五蠹》記述大禹“手執耒錘,以民為先。”就是說他手拿治水工具,親自參加勞動,給參加治水的人做出了好樣子。傳說大禹為了完成治水重任,娶妻塗山女四天便離開家,在外13年,沒有回過一次家。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已成為千古流傳的佳話。
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時,正式將禹推薦給上天,把天子位禪讓給禹。十七年以後,舜在南巡中逝世。三年治喪結束,禹避居陽城,將帝位讓給舜的兒子商均。但天下的諸侯都離開商均去朝見禹。往諸侯的擁戴下,禹正式即天子位,以安邑(今山西夏縣)為都城,國號夏。這就是“華夏”的由來。
大禹治理洛河時有三件寶,一是河圖;二是開山斧;三是避水劍。傳說河圖是洛河水神河伯授給大禹的。大禹得了洛河水情圖,日夜不停,根據圖上的指點,終於治住了洛河。
洛河源於陝西洛南,滾滾洛水,橫灌舉山,溢流縣境,逕入丹江。相傳夏禹到洛南得河圖洛書,開鑿峽口,導洛自熊耳山下,東匯伊川,人民方始安居樂業、繁衍生息。從此,洛河流出洛南的地方取名靈口,洛南成為商洛唯一的黃河流域縣。現在,靈口大聖山上留有碑刻,記錄這一史料。
為紀念禹王治水的功德,在洛南境內自古以來就有“十里一禹廟”的傳說。洛南的禹王廟,多建於洛河沿岸,為數較多。前代詩人留有詠“禹王廟”七律一首:“千年禹廟柏森森,十里鶯啼紫閣新。古屋龍蛇粉壁畫,荒庭花木常如春。熊耳導洛原有據,龜背負書傳青文。九疇洪範秘全露,啟智化育爺功勳”。此詩文筆簡潔而優美,充分盛讚了禹王廟的昔日勝跡。
根據如上史料,結合縣委、縣政府建設華山南區戰略部署,我們擬定在禹坪川東部建設大禹川文化產業園區,大致規劃為:
洛南縣大禹川文化產業園區位於陝西省商洛市洛南縣巡檢鎮,以洛潼公路為中軸線,四至為:東至巡檢鎮蜂王村、王安村、大河村、巡檢街村與黑彰村界畔,南至巡檢街村三組北、老君山景區,西至老君山景區、原水岔村、駕鹿鄉界畔,北至潼關、華陰山脊界畔;建設內容為:修復禹王閣、大禹廣場、大禹演藝中心、華嚴寺、真人CS槍戰遊戲基地、垂釣園、洛陽洞景區、農家樂服務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