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泉

洋泉

洋泉位於常寧市境西南部,東接勝橋鄉,西連官嶺鎮及祁陽縣,北鄰蘭江鄉,南界蒲竹瑤族鄉和彌泉鄉。1995年5月撤原洋泉區,由原洋泉鎮和東橋、東山、杉樹、興源、黃洞6個鄉鎮組成新洋泉鎮。境內轄62個村,1個居委會,795個村民小組,總面積360平方公里 。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洋泉鎮在地圖上的位置 洋泉鎮在地圖上的位置

其中,山地面積209356畝,水田33725畝,旱土7728畝。1998年人口為66637人,人口出生率為12.2‰,自然增長率為4.7‰。境內自然資源豐富,農林特產種類多。全鎮有80%的村以農業為主,主要生產稻穀、紅薯、高粱、黃豆等農作物。鎮西南黃洞、興源、杉樹3片有20% 的村組以林業為主。特產有杉樹、楠竹、茶葉、土紙、筍葉、山蒼子、藥材、茶油等。森林 蓄積量、年採伐量居衡陽市鄉鎮之首。

名稱由來

洋泉鎮天堂湖風光 洋泉鎮天堂湖風光

在常寧方言中,洋泉本為“洋錢”。不是發音訛誤,而是以前洋泉的名稱就是洋錢。其名稱由來有兩種說法。

其一是,洋泉鎮有塊田很圓,有個地主在這塊田藏了銀元,銀元也被叫做洋錢。後來田裡的銀元如何被發現了,洋錢的名稱也叫開開,以後改為洋泉。

另一說法也是比較令人信服的,是說以前有一口泉眼清澈的古井,形似古錢,洋泉也即洋錢。因而定名時就成了洋錢。

不論名稱是如何來源,洋泉也即洋錢,代表了一種美好的生活願望。

旅遊資源

景區簡介

————天堂山之高、天堂湖之秀、古民居之幽、西江漂之趣

西江漂流

有“中華瑤鄉第一漂”之譽。距衡陽市區126公里。西江河發源於境內海拔1265米的天堂山。漂流起於西江村萬木園,止於蒲竹村蒲竹園,經攔財坡、西江口、蛇形灣、撿寶山等景點,全程約10公里,歷時兩個多小時,灘險灣急,落差高達150米。沿途風光配上轉動的筒車、古老的瑤寨、動聽的瑤歌、美妙的傳說,與兩岸古樸善良、勤勞耕作的瑤寨居民組成一幅美妙的瑤鄉風情漂流畫卷。

特色風味菜:瑤山麂 塔山野豬肉 鳳凰山梆 瑤家冬茅豬 粉蒸肉

天堂湖

天堂湖所在位置 天堂湖所在位置

坐落在常寧市洋泉鎮,距離市區30分鐘車程。天堂湖是衡陽市面積最大的人工湖。庫容300萬方,水面寬3700畝,是一座集灌溉、防洪、攔沙、發電、養魚和觀光旅遊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大型水庫。主要景點有寨子嶺、回歸島、跑馬坪、慈母峰、觀魚舫、品茶園、臥龍崗、鰲魚頭、田螺形等。與天堂湖遙遙相望的是泉峰山佛教文化勝地----泉峰三寺,即靈峰寺、彌峰寺、泉峰寺。

天堂湖位於湖南常寧市西南部天堂山風景區內,坐落在常寧市第二大鎮----洋泉,與桂陽、郴州毗鄰,距離市區30分鐘車程,與衡陽市區相距85公里,距省會長沙280公里。

天堂湖是衡陽市面積最大的人工湖。她匯納天堂山八方溪水,庫容300萬方,水面寬3700畝,一般水深達10-15米,最深處45米,東西水面最寬2公里,南北水面最長7.5公里,是一座集灌溉、防洪、攔沙、發電、養魚和觀光旅遊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大型水庫。湖中大小島嶼11座,半島37處,坐落有致,山水相映,綠樹千重,風帆點點,美不勝收,不愧為常寧的一顆璀璨的明珠。1996年,常寧市委、市政府在經過專家等多方論證的基礎上,作出了對天堂湖進行旅遊開發的戰略決策。1997年,市旅遊局制定了天堂湖風景區的總體規劃,並以天堂湖為重點投入資金100多萬元,進行了實質性的旅遊開發。目前,天堂湖設立了天堂湖遊樂公司,建成了四個旅遊項目:天堂湖水上樂園、瑤池山莊、天堂湖旅遊接待處和天堂湖賓館,食、宿、游、購、娛等旅遊服務功能配套,成為集水上娛樂、垂釣、度假和觀光為一體的休閒旅遊勝地。天堂湖——時時擁有春天般的魅力,越來越多的遊客慕名前來……

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性濕潤氣候,使得天堂湖年平均氣溫在17度左右,夏無酷暑,冬無嚴寒。豐富純淨的水資源,帶來了適宜的氣候,清新的空氣。以湖中的回歸島為界,北面的湖面姿態凝然,清幽神秘,南面湖中有島,島中有湖,島上茂林修竹鬱鬱蔥蔥,沙鷗、白鷺翔集,魚躍水面,湖光山色,相映成趣。開闊處煙波浩渺,水天一色;幽深處群峰蔽日,樹影婆婆。

天堂湖的主要景點有寨子嶺、回歸島、跑馬坪、慈母峰、觀魚舫、品茶園、臥龍崗、鰲魚頭、田螺形等。寨子嶺上有著許多神話傳說,相傳明代奉滿虎扎茅練兵,準備反朝廷,在即將成功時,其母因送飯誤闖寨子嶺,破了法術,終於功虧一簣。四周有和尚腦、仙人橋、出米岩等名勝古蹟,塔山的西江漂流項目,谷深、灘險、彎急,刺激絕倫。天堂湖旁邊泉峰山上的佛教文化勝地----泉峰三寺,即靈峰寺、彌峰寺、泉峰寺,引無數善男信女競折腰。相傳宋仁宗與其妹升國公主經過天堂山下的塔山,升國公主喜愛此地風景留下修道,現有公主廟、漿衣寺等遺址存在。1654年,為逃避清政府的搜捕,明末大思想家王船山隱居于洋泉西莊源,著書立說,至今遺址尚存。著名的歷史遺蹟,古樸的山鄉村莊,純厚的民風民俗令人留戀不捨。

泉峰獨秀

洋泉風光 洋泉風光

位於洋泉景區天堂湖畔的泉峰山,群嶺環抱,獨峰高聳,站立峰頂,可以俯瞰天堂湖勝景。泉峰是常寧名山之一,自唐代著名道長謝應登棲真於此開始,歷代皆為道教聖地。唐宋以來曾先後在山頂、山腰北山腳處建有泉峰寺、彌峰寺和靈峰寺,氣宇軒昂,莊嚴肅穆。現寺觀已修復,正在開放之中。

洋泉人更喜歡稱呼泉峰山為泉峰觀。很多長者知民間稱謂泉峰觀而不知正式名稱泉峰山。

地理環境

常寧市位於湖南省南部,衡陽市西南部,湘江中游南岸。東隔舂陵水與耒陽市為界,南與桂陽縣相連,西與祁陽縣接壤,北瀕湘江與祁東、衡南二縣相望。地處北緯26°07’---26°36’,東經112°07’---112°41’。市區中心位於北緯26°24’,東經112°23’。

地形地貌

常寧市地勢南高北低,大致呈兩級階梯分布,南部是南嶺山簇余脈的塔山和大義山,分別呈北東、南北走向,兩山之間夾有廟前——西湖的低平谷地,成為常寧市與桂陽縣交通孔道。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座,800——1000米的山峰63座,群峰巍峨,構成南部的天然屏障,為第一級階梯。北部的平原。丘陵交錯,海拔大約在200米以下,地形起伏,為第二階梯。地貌類型以崗地、山地、平原為主,山地占總面積25.56%,丘陵占17.01%,崗地占27.78%,平原占25.41%,水面占4.24%。

水文狀況

常寧市水系完整,河網稠密。河川徑流量主要由雨水補給,汛期降水較集中,非汛期降水偏少,豐枯流量懸殊,年水位變幅大,一般高水位出現於4—7月,低水位出現在10月至次年2月。湘江幹流水位變幅達11.00—15.51米,約平均流量為1370秒立方米,最大流量為18100秒立方米,最小流量為30秒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為487.4億立方米,徑流時空分布總趨勢與降水量分布相同,徑流量多集中在春夏兩季,4—7月徑流量占全年徑流量的60%以上,多年平均含沙量一般為0.1--0.5 kg/m3,幹流低於支流。境內湘江段及其支流宜水,潭水、浯水、舂陵水等天然水質好,PH值大都在7.2左右。

氣候特徵

常寧市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由於受域內大氣候影響,加之境內地形複雜,各年度降水量、氣溫、日照等氣象要素變化無常。

土壤環境

全市土壤分為地帶性土壤和非地帶性土壤,共9個土類,22個土屬,233個土種。地帶性土壤主要有山地草甸土,黃棕壤、黃壤、紅壤。非地帶性土壤主要有黑色石灰土、紅色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河潮土。全市以水稻土、紅壤土、紫色土、黃壤土面積較大,分布甚廣,利用率最高。

交通狀況

常寧交通便捷,通訊發達,市區北距交通樞紐衡陽75公里,東距京廣鐵路、107國道和京珠高速公路50公里,國道三南公路橫穿東西,省道214線縱貫南北,衡棗高速公路與域區一線相連;湘江沿市縣級域西北流過,水上運輸可達長江和沿海口岸,公路網路普及村村寨寨,京廣光纜穿越常寧全境。

區域人口

 新中國成立後,常寧設10區174鄉。1952年12月設11區、2鎮、172鄉。1956年6月撤區並鄉,全縣設2鎮45鄉。1958年撤鄉,實行政社合一,全縣設15個人民公社。1961年9月,恢復區建制,設9區2鎮。1985年5月,撤銷蔭田、湖亭、板橋3鄉,設立蔭田、鹽湖、板橋3鎮。8月,將塔山鄉置蒲竹瑤族鄉。12月撤銷 洋泉鎮,大市鄉改名為大市坪鄉。1986年12月,撤銷官嶺、新洲2鄉,設立官嶺、新河2鎮。1990年,全縣共設9個區,3個區級鎮,7個鄉級鎮,51個鄉,1個瑤族鄉。1995年5月,常寧縣開展撤區並鄉工作。根據省民政廳5月3日湘民行發[1995]53號《關於常寧縣撤區並鄉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覆》,縣委縣政府於5月19日宣布,撤銷宜陽、柏枋、水口山、蔭田、羅橋、板橋、官嶺、 洋泉、新洲9個區公所,保留鹽湖鎮行政建制,將城關鎮改名為宜陽鎮,將其餘的61個鄉鎮撤併調整為23個鄉鎮,即宜陽鎮、松柏鎮、白沙鎮、官嶺鎮、 洋泉鎮、柏坊鎮、蔭田鎮、鹽湖鎮、羅橋鎮、新河鎮、板橋鎮、三角塘鎮、煙洲鎮、西嶺鎮、勝橋鄉、廟前鄉、宜潭鄉、蘭江鄉、彌泉鄉、蓬塘鄉、大堡鄉、江河鄉、塔山瑤族鄉,下轄706個村,52個居民委員會,7155個村民小組,233個居民小組。1996年,西嶺、廟前、勝橋先後撤鄉設鎮,並各增設1個居民委員會。是年末,全縣下轄7個鄉、16個鎮,村、組、居民小組無變動。1996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常寧撤縣設市。沿至今,下轄鄉、鎮、村、居委會均無變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