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贊碑

碑陰刻泰山全圖,甚逼真。 懼寵命之難應,忻名山其在邇。 幸年歲之屢豐,錫民人以繁祉。

簡介

泰山贊碑在岱廟配天門西側,泰安知府朱孝純於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撰書。碑高2.23米,寬2.87米,厚0.34米。碑陰刻泰山全圖

碑文內容

泰山贊碑是乾隆進士、泰安知州朱孝純撰文並書,隸書字型。碑陽文35行,滿行26字,凡448字,字徑6厘米,乾隆進士,額篆“泰山贊碑”2行4字,字徑11.5厘米。碑陰刻泰山全圖,甚逼真。銘文完好無缺。
碑文前半部分為序,述說了泰山的位置,以及雄偉、靈異、崇高的形象及帝王的封禪和自己對泰山的敬仰。下半部分為四言讚詞,對泰山和當朝皇帝極盡了讚美之能事。其文為:
蓋夫泰山者,上應角亢之精,下據青兗之封。綜萬物而交代,冠五嶽以獨宗。繄一元之肇始,兼二氣而成終。其體磅薄,其勢穹隆。根崑崙以迤北,跨渤澥而遂東。象蔥籠其在木,形夭矯以猶龍。乃謂震男,厥神青帝。性本乾剛,心則仁粹。辟群萌以必先,含眾生之所際。迎日月之鮮華,蘊風雷而蔚萃。是以晴則廣宇被其光輝,雨則寰區資其湛穢。粵古帝王,克媲天地。對時茂以崢嶸,布春溫而藹睟。指青郊而肆巡,駕蒼龍以言邁。莫不景明堂之威儀,欽群後之旆噦。遠播德音,高標道誼。故民盡熙和,物無疵癘。益君王之遐齡,宏國家之普利。皆山之靈神之惠也。恭維新地,秩祀式敦,省方訖於南國,憑軾首於東藩。倡萬邦以履始,視四岳而居尊。仿虞周而徽典,辭封禪之讖文。咨閭閻之疾苦,率官吏以清勤。占雲物於日觀,灑翰墨於天門。斯皇古所希覯,豈晚近之足論。孝純世忝簪纓,情怡山水。昔叨西蜀之分符,今守東魯之舊址。懼寵命之難應,忻名山其在邇。仰岱峰之千尋,鄰嶽麓者數里。排天闕其如屏,撫郡城而若幾。是故入廟則儼其崇隆,登山則覘其焜煒。幸年歲之屢豐,錫民人以繁祉。既積厚以承高,爰揚靈而志美。乃作贊曰:
於赫東嶽,嶔崎岞崿,出震宣揚,先天所作。青帝宅宮,表海於東,興雲施雨,其澤鴻蒙。自昔天子,或封或祀,玉帛斯陳,降以嘉祉。惟我聖朝,河廣岳喬,莫不懷柔,百神孔昭。矧近畿輔,春巡是舉,五嶽夙臨,萬物載睹。洪衍龍文,爛然星陳,雕金鏤石,鬱郁芬芬。奉守東郡,瞻言肆覲,夙夜靖共,祗天子命。實惟岳神,曰聖曰仁,承天百福,佑我民人。貽我甘雨,茂我稷黍,屢有豐年,寧我邦宇。山高無傾,民眾無爭,鄒魯文學,有駿其聲。使臣稽守,戴高履厚,願比嵩呼,天子萬壽。
大清乾隆四十年歲次乙末夏五月
泰安府知府東海朱孝純拜手恭撰並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