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北部的雲南人

泰國北部的雲南人

《泰國北部的雲南人》是2012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段穎。本書通過人類學研究,段穎清晰地描述了這群人的歷史,不同時期的政治組織和活動,以及現今的經濟活動、宗教信仰、生命禮儀、教育狀況等等。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書 名: 泰國北部的雲南人

頁 數: 329

定 價: 58.00元

裝 幀: 平裝

內容簡介

段穎編著的《泰國北部的雲南人(族群形成文化適應與歷史變遷)》是中山大學人類學文庫之一,《泰國北部的雲南人(族群形成文化適應與歷史變遷)》以生存於泰國清邁省北部的雲南人(主要指原國民黨軍隊、眷屬及其後裔)村落、族群及文化特徵為對象,通過田野調查及民族志研究,以族群形成和建構的歷時性研究為主要敘述與分析框架,集中探討這一族群如何在複雜、多元的政治背景中通過調適其與所在國及周邊多方的文化關聯,從而在異域延續、建構其族群認同,並最終完成從“孤軍”、難民到華人族群的認同建構與歷史轉變。

目 錄

導論1

一 引言1

二 泰國華人:同化、涵化與多重認同4

三 從“孤軍”到華族:族群形成、文化適應與認同變遷17

四 敘述結構29

第一章 田野點概述與研究方法32

一 田野點選擇與概況33

二 研究方法37

第二章 第一代:逃離與生存43

一 中國解放,退入緬甸44

二 局勢變化,部隊撤台52

三 護衛馬幫,建村自治58

四 與泰合作,解甲歸田62

五 去國還鄉,安享晚年68

第三章 第二代:定居與發展78

一 奔波泰緬,借土養命80

二 “救總”援助,發展農業88

三 土產加工,多種經營94

四 赴台求學,外出就業103

五 歷史困擾,毒品問題119

第四章 第三代:留守與出走120

一 生長於斯,泰華教育122

二 大陸/台灣,想像家園132

三 泰中翻譯,市場需求141

四 城鄉差別,人口遷移152

第五章 自治會與村委會:社會衝突與認同轉變162

一 軍隊傳統,威權統治163

二 村長/會長,權益衝突168

三 國家介入,社會轉型175

第六章 生命禮儀:婚喪嫁娶中的道德與倫常185

一 中式婚禮:傳統與現代的交織186

二 傳統葬禮:以孝為本,重義輕利193

三 中泰結合之葬禮:超度亡靈,福佑子孫199

四 日常倫理:婚姻、家庭與性別205

第七章 文化秩序:民間信仰、歲時節氣與華人認同214

一 歲時與節氣:文化傳統,代代相傳215

二 觀音會:吃齋祈福,保佑平安221

三 關帝誕辰暨火把節:村寨清吉,招財進寶224

四 中元節:迎亡送亡,祖靈庇佑230

五 泰皇后華誕:入鄉隨俗,普天同慶234

第八章 華文學校:象徵與希望242

一 軍隊辦學,堅持不懈242

二 學校運作,師資經費248

三 教學困境,力求改革254

第九章 外面的世界:融合與疏離263

一 從泰北到曼谷:流動與散居263

二 欽VS.欽霍:融入與疏隔270

三 原生情感與理性抉擇276

結論285

附錄 十年風雨憶先師305

參考文獻316

圖表目錄

地圖一:東南亞地圖(局部)(2009)1

地圖二:泰國北部地圖(2009)2

地圖三:泰國清邁省查巴乾縣新村村落圖3

照片1-1新村村寨大門41

照片1-2村民房屋41

照片1-3村民庭院42

照片1-4村中雜貨店42

照片2-1塘窩原第三軍軍部舊址77

照片2-2新村李先生家宅77

照片3-1萬會長的食品加工廠119

照片3-2村民的橘子園119

照片4-1新村的泰文學校大門161

照片4-2差巴乾縣的酒吧161

照片6-1李翟聯姻,新郎新娘在迎接賓客212

照片6-2李翟聯姻,掛彩禮212

照片6-3傳統喪禮中的道場213

照片6-4葬禮中泰國和尚超度亡靈213

照片7-1新村觀音寺240

照片7-2新村關帝廟240

照片7-3中元節村民祭祀祖先241

照片7-4泰皇后華誕慶典241

泰國北部的雲南人目錄照片8-1新村華文學校262

照片8-2華文學校畢業典禮中的“薪火相傳”儀式262

圖2-1段希文將軍墓前橫匾一67

圖2-2段希文將軍墓前橫匾二67

圖4-1一新中學學生關於旗幟認識情況調查統計139

圖6-1五老神位187

圖6-2李家家堂天地牌190

圖6-3畢李氏靈位195

圖6-4八神靈牌196

圖7-1善封封面文字222

圖7-2新村李家家堂天地牌227

圖7-3冥封封面233

表8-1一新中學班級人數統計249

表8-2新村一新中學基本收支情況25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