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葉酸

注射用葉酸

【成分】葉酸。 【用法用量】肌內注射。 【兒童用藥】

基本信息

說明書

【藥品名稱】
通用名:注射用葉酸
英文名:Folic Acid for Injection

漢語拼音:Zhusheyong Yesuan
劑型:注射劑
【成分】葉酸。
化學名稱:N-[4-[(2-氨基-4-氧代-1,4-二氫-6-蝶啶)甲氨基]苯甲醯基]-L-谷氨酸。
化學結構式:
分子式:C19H19N7O6
分子量:441.40
【性狀】本品為黃色或橙黃色的疏鬆狀物或粉末。
【藥理毒理】葉酸系由蝶啶、對氨基苯甲酸及谷氨酸殘基組成的水溶性B族維生素,為機體細胞生長和繁殖必需的物質。存在於肝、腎、酵母及綠葉菜蔬如豆類、菠菜、番茄、胡蘿蔔等內,現已能人工合成。葉酸經二氫葉酸還原酶及維生素B12的作用,形成四氫葉酸(THFA),後者與多種一碳單位(包括CH3、CH2、CHO等)結合成四氫葉酸類輔酶,傳遞一碳單位,參與體內很多重要反應及核酸和胺基酸的合成。THFA在絲氨酸轉羥基酶的作用下,形成N5,10-甲烯基四氫葉酸,能促使尿嘧啶核苷酸(dUMP)形成胸腺嘧啶核苷酸(dTMP),後者可參與細胞的DNA合成,促進細胞的分裂與成熟。在DNA合成過程中,脫氧尿苷酸轉變為脫氧胸苷酸,其間所需的甲基由亞甲基四氫葉酸提供。葉酸缺乏時,DNA合成減慢,但RNA合成不受影響,結果在骨髓中生成細胞體積較大而細胞核發育較幼稚的血細胞,尤以紅細胞最為明顯。
【藥代動力學】葉酸靜脈注射進入肝臟後,以N5-甲基四氫葉酸的形式儲存於肝臟中和分布到其他組織器官,在肝臟中儲存量約為全身總量的1/3~1/2。體內葉酸主要被分解為蝶呤和對氨基苯甲醯谷氨酸,約90%自尿中排泄。由膽汁排到腸道中的葉酸可被再吸收,形成肝腸循環。大劑量注射後2小時,即有20%~30%出現於尿中。
【適應症】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葉酸缺乏及葉酸缺乏所致的巨幼紅細胞貧血。
【用法用量】肌內注射。每日5-10mg,或遵醫囑。通常用藥3~4周即可糾正貧血。
【不良反應】不良反應較少,罕見過敏反應。長期用藥可以出現厭食、噁心、腹脹等腸胃症狀。大劑量給藥時,可使尿呈黃色。
【禁忌】對本品及其代謝產物過敏者禁用。
【注意事項】(1)維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細胞貧血禁忌單用葉酸治療;(2)肌內注射時,不宜與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同管注射;(3)大劑量使用葉酸後,可以影響微量元素鋅的吸收;(4)營養性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常合併缺鐵,如經葉酸治療後紅細胞及血紅蛋白升到一定水平後仍未達正常,應同時補充鐵,並補充蛋白質及其他B族維生素;(5)缺鐵性貧血及伴有維生素B12缺乏的病人,不單獨用葉酸,因糾正貧血的同時會加重維生素B12缺乏所致的神經系統症狀;(6)除非患腸道吸收不良的病人之外,一般不用維持治療。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可套用本品。
【兒童用藥】
【老年患者用藥】
【藥物相互作用】⑴大劑量葉酸能拮抗苯巴比妥、苯妥英鈉和撲米酮的抗癲癇作用,可使癲癇發作的臨界值明顯降低,並使敏感患者的發作次數增多;⑵甲氨蝶呤、乙胺嘧啶等對二氫葉酸還原酶有較強的親和力,阻止葉酸轉化為四氫葉酸,終止葉酸的治療作用。反之在甲氨蝶呤治療腫瘤、白血病時,如使用大量本品,也會影響甲氨蝶呤的療效。
【藥物過量】
【臨床試驗】
【規格】5mg\10mg
【貯藏】遮光,密閉保存。
【包裝】西林瓶
【有效期】暫定24個月
【執行標準】中國藥典2000年版二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