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蛉

泥蛉

  泥蛉科(Sialidae)昆蟲的統稱,觸角長,呈絲狀;翅大,兩對,膜質,前翅長20∼50公釐(3/4∼2吋),部分後翅摺疊如扇。成蟲色深,長15∼30公釐,行動遲鈍,飛行力弱。常棲於岸邊植物,尤其是榿木上。幼蟲水生,咀嚼口器,腹部有7∼8對氣管鰓,在池、河底爬行,以小昆蟲為食。蛹作在泥土或苔蘚中。一年一代。

基本信息

簡介

泥蛉和魚蛉屬廣翅目,世界已知不足300種,多見於溪流附近或其它涼爽、潮濕的環境中,取食花蜜和軟體昆蟲。幼蟲水生,出現於湖泊和溪流中,捕食小型的水生動物。廣翅目幼蟲可作為魚類飼料

識別要點

頭部前口式(口器位於頭的前端並向前伸,使頭部的縱軸與身體的縱軸成一鈍角或幾乎平行,這種頭部類型就叫前口式)。咀嚼式口器。前胸方形。前、後翅質地和脈相近似,後翅有發達的臀區,翅脈網狀,但翅緣不分叉。跗節5節。
本目的特徵可以總結為:泥蛉魚蛉廣翅目,頭前口式眼凸出;脈無緣叉四翅寬,幼蟲水中具腹突。

分類系統與常見科介紹

廣翅目近包括2個科,即泥蛉科魚蛉科
(1)、魚蛉科Corydalidae
也稱齒蛉。體型較大,長於25毫米。有單眼3個。跗節各節相似,均為圓柱形。成蟲通常在水源附近活動,有些種類有趨光性。幼蟲水生,常見於溪流中的石頭下,有1對鉤狀尾足,指狀鰓8對,不分節,無尾絲。常被用作魚餌。
(2)泥蛉科Sialidae
顏色較暗,中等大小,體長不超過25毫米。第4跗節膨大,並深裂為兩葉。成蟲通常在水源附近活動。幼蟲水生,常見於溪流中的石頭下,捕食小型昆蟲。無鉤狀尾足,指狀鰓7對,分節,有1根尾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