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長轉換

波長轉換是增加光交換網路靈活性,降低阻塞的必要手段,對光網路波長轉換節點的設計方案也有很多。全光波長轉換器是波分復用光網路及全光交換網路中的關鍵部件。

波長轉換是增加光交換網路靈活性,降低阻塞的必要手段,對光網路波長轉換節點的設計方案也有很多。最簡單的當然是專注式的轉換節點設計,也就是在復用前,給每個通道都各配置一個波長轉換器,顯然這樣作是元件利用率最低的。一些波長轉換器的共享方案,也被陸續提出,常見的有節點共享式(SPN)和鏈路共享式(SPL)兩種。對前一種共享方案,通常需要較大的光開關以便在單節點可以共享同一個波長轉換器。本期香港城市大學的研究者對此做了改進研究,旨在使用更小更便宜的光開關,替換用在同樣的系統里,卻能獲得和原來一樣的性能。主要思路是預設一定數量的小尺寸光開關,來支持同樣通道數的波長轉換。當任意一波長的輸入信號要進行波長轉換時,它先被切換到一個共享的波長轉換通道,以這種方式節點僅需要幾個小的光開關,且能共享昂貴的波長轉換器。
全光波長轉換器是波分復用光網路及全光交換網路中的關鍵部件。波長轉換器有多種結構和機制,目前研究較為成熟的是以半導體光放大器(soa)為基礎的波長轉換器 ,包括交叉增益飽和調製型 (xgmsoa)、交叉相位調製型 (xpm soa)以及四波混頻型波長轉換器 (fwm soa)等。
目前波長變換器主要可以分為四類:(1)光-電-光型波長變換器;(2)相干型波長變換器;(3)基於光邏輯門的波長變換器。
光/電/光型的WC先將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經定時再生後,產生再生的電信號和時鐘信號,再用該電信號對標準波長的雷射器重新進行調製,從而實現波長變換。由於光電變換技術已很成熟,且它對信號具有再生能力,具有輸入動態範圍較大,無需光濾波器件且對輸入偏振不敏感等許多優點,是目前唯一的一種非常成熟的波長變換器。但是它對信號格式和調製速率不透明,系統升級受限、套用範圍受限。相干型波長變換器,主要原理是套用四波混頻(FWM)原理。根據所使用的器件不同,又可分為:基於無源波導中FWM效應;半導體雷射器中FWM效應;半導體光放大器中FWM效應。基於光控邏輯門的波長變換器,採用的原理主要有XGM效應和XPM效應。所採用的器件與相干型波長變換器的器件類似也可分為無源波導型、半導體雷射器型和半導體放大器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