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氏石韋

波氏石韋

波氏石韋,清熱利濕、止咳化痰。用於濕熱黃疸、疫毒黃疸、肺熱咳嗽。

基本信息

醫藥用途

【藥 名】:波氏石韋
【來 源】:為蕨類植物藥水龍骨科植物波氏石韋全草
【功 效】:清熱利濕、止咳化痰。
【主 治】:用於濕熱黃疸、疫毒黃疸、熱咳嗽。
【性味歸經】:甘淡,寒。入肺、肺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一9克。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廣西
【拉丁名】:Pyrrosia boii (Chr ) Ching.

藥品考證

【考 證】:始載於《蕨類名詞及名稱》。

命名來源

波氏石韋Pyrrosiabonii(ChristexGies.)Ching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6(2)卷
29.波氏石韋(蕨類名詞名稱)

形態特徵

植株高30-50厘米。根狀莖粗壯,橫臥,先端密被披針形棕色鱗片;鱗片長尾狀漸尖頭,邊緣具鋸齒。葉近生,一形;葉柄長15-24厘米,粗壯,堅硬,基部密被披針形鱗片,向上被兩種星狀毛,灰禾稈色;葉片橢圓狀披針形,通常中部最寬,向兩端漸狹,短鈍尖頭,基部楔形,通長對稱,略下延,全緣,長15-30厘米,中部寬3.5-4.5厘米,乾後紙質,上面褐色,幾光滑無毛,下面灰白色,密被兩種星狀毛,底層的分支臂細長捲曲,互相纏繞,呈絨毛狀,無色,上層的分支臂為鑽形,等長,棕色。主脈下面明顯隆起,上面平坦,側脈兩面均可見,小脈不顯。孢子囊群近圓形,聚生於葉片的上半部,在主脈每側排成多行,無蓋,幼時被星狀毛覆蓋,呈淡灰棕色,成熟時孢子囊開裂而彼此匯合,呈磚紅色。

產地分布

廣西(靈山、欽州、靖西、羅城)、貴州。附生林下岩石上,海拔300-1100米。越南也有。模式標本采自越南。

石韋亞科植物

葉為單葉,質厚,被星狀毛;葉脈網狀,有或無內藏小脈,孢子囊群圓形或線形,隔絲星芒狀。 我國有3屬:石韋屬抱樹蓮屬石蕨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