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波利斯宮城遺址

波斯波利斯宮城遺址

波斯波利斯,波斯阿黑門尼德王朝的第二個都城。位於伊朗扎格羅斯山區的一盆地中。建於大流士王(公元前522-前486年在位)時期,其遺址發現於設拉子東北52公里的塔赫特賈姆希德附近。城址東面依山,其餘三面有圍牆。主要遺蹟有大流士王的接見廳與百柱宮等。。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波斯波利斯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基本信息

概況

波斯波利斯宮城遺址波斯波利斯宮城遺址

伊朗,波斯波利斯宮城遺址,文化遺產,1979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宮城在伊朗西南設拉子郊區一處山坡下的高台上。有高大的接見大廳、百柱王座大廳和萬國之門,顯示了古波斯帝國與周圍國家的文化聯繫。公元前4世紀宮城被希臘馬其頓亞歷山大的軍隊燒毀,現在保留著原來建築的
高大石柱和台基。
波斯波利斯是伊朗古波斯帝國阿基梅尼德王朝時期的宮城遺址,位於伊朗西南部法爾斯設拉子東北42公里的塔赫特賈姆希德。宮城始建於公元前518年,當時的國王是大流士一世,繼任的國王薛西斯繼續建造,前後共建造50多年。公元前330年,希臘馬其頓王亞歷山大攻打到這裡,將宮城焚毀,此後這裡即被廢棄。這處遺址1622年首次被人發現,18和19世紀根據發掘出的古波斯文得知這裡是阿基梅尼德王朝時期的建築遺址。20世紀30年代美國芝加哥大學東方研究所和伊朗王國政府聯合發掘這處遺址。後來的幾十年,伊朗政府一直對遺址進行保護和維修。
宮城位於拉赫馬特山西面山麓,所有建築都在人工壘成的12米高的平台上,平台南北長約500米,東西寬約300米,東面連線山坡,其餘南北西三面是垂直的台壁,由於台壁很高,所以台上邊緣沒有再建圍牆。台上建築物大都向北,略偏西15°。現在看到的建築遺址,除了平台外,最明顯的有13根依然聳立的高大的石柱,柱殘高10餘米到20米。還有數不清的石牆、石門、石雕像和房屋台基,台基立面上刻滿各種形象的浮雕。宮殿大廳內寬闊高大,地面殘留著數百個原地未被移動的石柱礎。從這些遺物可以想像出當年宮殿巍峨高大,雄偉壯觀。
宮城東面依附大山,西面朝向廣闊的平原。平台西壁的北端是宮城入口,有寬大的石磴道。登上平台後首先看到的是高大的薛西斯王時期建造的四方之門,或稱萬國之門。由此分流進入宮城各區。宮城內分為3區,北部是外朝區,主要用於國王接見大臣和屬國的王侯。西南部是內廷區,是國王的生活區。東南部是珍寶庫區,存放和陳列大量的珍寶財物。外朝區東側有衛戍兵宿舍。宮城東北角和東南角有瞭望哨樓。宮城的所有房屋都有高大的石牆和石柱,石牆用伊朗產的硬質灰色或其他顏色石灰石,牆面和石柱用大理石,石面有雕刻。
薛西斯時代的四方之門有18米高的石柱門,門柱刻人面翼獸,規模大於大流士時期的同類雕刻。離四方之門最近的是外朝區的接見廳,廳平面為正方形,每邊長83米,建在2.6米高的台基上。台基的北側面和東側面各有4條磴道用來登上台基,台基西側面伸到宮城平台西壁之外,構成約10米寬、130米長、15米高的檢閱台,當年從這裡可以俯瞰面前平原上屬地王侯搭建的帳篷。接見廳東西北三面都有相同的敞開門庭,每個門廳有兩橫列共12個石柱。台基南面連線內廷區。接見廳主廳的平面為正方形,每邊長59米,廳內有石柱6×6根,柱高21米,現在仍矗立的13根石柱是72根柱的殘餘。主廳屋頂原來用巨大的雪松木作梁枋,現在都已不存。主廳四壁厚約5.1米,均開有高大的門窗。大廳外牆面貼黑白兩色大理石或彩色琉璃面磚,雕刻花紋或拼接圖形,屋檐和枋木都包貼金箔。大廳內牆面有壁畫。石柱柱礎、柱身和柱頭有雕刻,尤其是柱頭雕刻更具特色,自上而下上有覆鍾、覆蓮、豎立的成對渦卷,上端是相背而跪的雄牛,兩牛頭間用以架設托梁橫木。接見廳雖是木石結構,但結構仍屬輕盈,空間寬敞,在當時屬於罕見的傑作。從四方之門向東再向南,經過另一座獨立門可通到百柱廳。百柱廳建於大流士時期,大廳平面為正方形,邊長69米,廳內有10×10個石柱,柱高11.3米。上述這兩個儀典大廳用於各種慶典和禮儀活動。每年春分時節國王要來這裡主持盛大的新年慶典和宗教節日諾魯茲節,慶典儀式之後有宴飲。
西南部的內廷區有大流士宮、薛西斯宮和較小的寢宮,此外有一座會議廳和後宮房舍,周圍有花園、假山和亭閣。其中大流士宮保存的石材和石雕最多。
東南部的珍寶庫區有迷宮式的珍寶庫房,面積超過8000平米。當年存放著許多金銀和珍貴物品。後來,到公元前330年亞歷山大占領這裡時,據當時記載,運走這裡的金銀財寶需要1萬對騾子和5000頭駱駝。現在修復了其中的一座約750平米的庫房用作展廳。
波斯波利斯的宮城除了有歷史建築方面的意義之外,它的建築和雕刻也反映了當時波斯和周圍地區的文化交流,以及波斯如何把這些文化因素與自身的文化融為一體。宮城採用高大的平台、高大的禮儀門和儀典廳相分離的布局,都接近兩河流域亞述和巴比倫的建築風格和傳統布局。建築物採用多排列柱和門楣,窗框有特別形狀與紋飾,則是埃及的巨石建築風格。大廳石柱融匯了希臘古風時期愛奧尼亞式柱身與柱頭的形狀及紋飾,並採用了希臘的磨光技術。接見廳台基立面有許多人物浮雕,其中的貢使行列描繪波斯帝國23個屬國的使節向國王進獻珍寶和當地的土特產。根據貢使的服飾和所貢物品可以識別出波斯本民族人、米底人、呂底亞人、阿拉美人、巴比倫人、斯基泰人、卡帕多西亞人和西里西亞人,他們貢獻的有寶石、金銀酒器、瘤牛、精紡羊毛披巾、種馬、珠寶、珍貴皮毛和公羊等。雕刻的野獸搏鬥紋是中亞北部、黑海北岸和東岸草原民族的共同題材。遺址發掘出土的藍色青金石出自阿富汗,磨製的石碗盤出自埃及,金銀裝飾品有不少出自中亞各國。
波斯波利斯宮城的意義在於體現當時人類創造力的傑作,是波斯帝國時期文化的非同尋常例證,同時也是古波斯建築群體、風格總體和工程技術總體的卓越例證。1979年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歷史沿革

簡介

曾經是波斯帝國行宮和靈都的波斯波利斯(今日伊朗的塔赫特賈姆希德),結局悲慘,被亞歷山大大帝毀於一旦。遺蹟在被廢棄多年之後,經發掘,又提供了許多有關阿契美尼德王朝的資料。

“波斯波利斯要比其他城市繁榮富足,但它遭受的厄運也超乎一般!”古希臘歷史學家,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在評述阿契美尼德王朝的這一聖城被毀於公元前330年、即在大流士一世為其奠基200年之後這一史實時,曾作如是說。波斯波利斯的敗落,象徵著由居魯士二世大帝及其後繼者們所創建的這一起自尼羅河迄於印度河的龐大的波斯帝國的終結。

波斯波利斯未經交戰便落入了亞歷山大大帝的騎兵部隊手中。他們在城裡發現了驚人的寶藏:40000塔楞特銀子以及同樣巨額的財寶,按照希臘歷史學家普盧塔克的估計,至少需要10000對騾子加5000匹駱駝才能將它們運走。大流士三世,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末代皇帝,在古尼尼微遺址附近的高加梅拉戰役中慘敗於亞歷山大之手,之後逃往埃克巴塔那避難。他的武裝力量至少暫時不會對征服者構成嚴重威脅。

那么,亞歷山大又為什麼要將波斯波利斯夷為平地呢?也向這位年輕皇帝開城投降的巴比倫不是獲得赦免了嗎?而亞歷山大在蘇薩沒流一滴血就坐上了大流士的寶座……

火與劍

其實,由於在波斯阿里奧巴爾贊省長指揮下有四萬人把守關隘,亞歷山大的軍隊在通過波斯大門時曾不得不苦戰一番。後來,在部隊穿越平原的行進過程中,他們又目睹了一批800餘人的希臘老年戰俘,衣衫襤褸,斷肢殘體,慘不忍睹。他們都只留下了“有用的”軀體,即只留下了為完成他們承擔的這一特殊使命所必不可少的那部分軀體。希臘軍隊於是群情激憤。

主力部隊在波斯波利斯與亞歷山大會合之後,舉行了一次軍事會議,會上,這位征服者宣稱要把該城洗劫一空,夷為平地。他的副帥之一的帕爾梅尼奧試圖予以勸阻,說幹嗎要把眼下已屬於他的東西毀於一旦?而且又何苦冒險,用這種過分的殘暴行徑去重新點燃當地民眾的對抗烈焰?亞歷山大否決了他的意見,但允準留下王室建築。希臘士兵遂得以在城市居民區放肆行兇。《亞歷山大傳》一書的作者,羅馬歷史學家昆提烏斯·庫爾提烏斯·魯夫斯曾敘說,波斯首腦們如何穿上他們最漂亮的禮服,寧可從城牆頂端跳下或在各自家裡自焚,也不願落入敵人手中。一群群士兵四出搶掠,切割戰俘的喉嚨,或因分髒不均而自相殘殺。大屠殺延續了好幾天。

波斯波利斯的厄運並非僅止於此。亞歷山大在迅速出擊,討伐了馬爾迪山民,班師回城之後,決定去掃蕩波斯軍隊殘部。在派遣他的方陣去西北之前。他舉行了盛大宴會,招待隨行人員。宴會就在早先波斯國王招待客人的地方,也就是多虧了帕爾梅尼奧的央求才得以保全的殿宇和花園所在的那一大片石質台地上舉行。酒如河水般流淌,人們眼看就要醉倒。突然,以頭腦靈清和美麗動人聞名遐邇的雅典高級妓女泰依斯,開始慷慨陳辭,慫恿他們去焚燒當初曾毀了她家鄉的薜西斯們的宮殿,以為希臘報仇雪恨。她的話博得滿堂喝彩,於是,亞歷山大在一片狂熱的叫喊聲中拿起火把,帶領將士沖了出去,他們的足跡踏遍了這座王城的所有殿宇,在管樂聲的伴奏下,放火燒毀了一切可以燒毀的東西。

亞歷山大是否本來就打算走得那么遠,是個尚有爭議的問題。儘管普羅塔克的意思似乎是說,那是縱慾者失去理智的一場胡作非為,但他說得並不那么斬釘截鐵。古希臘羅馬的歷史學家們都各有各的說法。可以確定無疑的則是,到第二天時,亞歷山大就下令滅火,又過了些天,在死於叛徒之手的大流士的遺體被發現之後,他下令以應有之禮節厚葬這位波斯首腦。

一夜的大火併沒有毀掉波斯波利斯整個王城。燒掉的僅只是建築物的上層結構,因為其主要材料是雪松。然而,經受了這場大火之後,接著便是年久失修。波斯波利斯的城牆,如同美索不達米亞諸城邦的城牆一樣,均由土磚砌就,一個世紀又一個世紀,最後也就塌坍了。波斯波利斯(希臘語“廢都”之意)漸漸被人遺忘了。它的命運是短暫的,又是奇特的。

有證據表明,大流士一世——波斯波利斯的奠基人——並非出身於王室。他的登基說明王朝發生了一次政變,而他未來的王位也曾處於岌岌可危之中。為了強調帝國的重新奠基,他下令建設兩個新首都,一個在蘇薩,另一個則在帕爾薩,位於波斯心臟地帶一處重要寺廟的遺址上,距今伊朗設拉子約80公里。

大流士先在帕爾薩的拉赫馬特山(“慈悲山”)山側對面整出一塊寬闊的台地基礎,高18米,長530米,寬330米,然後才開始台地上的建設工程。首先建起的是一對宏偉的樓梯,作登台地之用。然後是一個巨大的接見廳,其雪松天花板用36根幾乎高達20米的柱子支撐。這個可以容納幾千人的公共集會場所就是著名的“阿帕達那廳”。大廳有三條柱廊向外開放,其中一條柱廊可以俯瞰下面的平原。大流士在阿帕達那廳後面又造了一幢較小的宮殿,叫“塔沙拉”,通常在那裡舉行國宴。他的後繼者,尤其是他的兒子薛西斯(公元前486-465年)和孫子阿爾泰薛西斯(公元前465-424年)繼續進行建築工程。建設工作在波斯波利斯從來沒有停止過。台地上漸漸布滿了建築群:柱廊、會議廳、接見廳、內苑和金庫。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君主們有意要把波斯波利斯變成一座建築城,以表現他們的偉大。

他們從帝國各省召來工匠和工頭,因為阿契美尼德皇家藝術採用了波斯帝國治下各不同國家的不同風格。這些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但產生了總體效果卻無可否認是新穎獨到的。這種融合的一個引人注目的例子可以在圓柱上找到。儘管這些圓柱在其柱基、頎長的柱身、動物形柱頭上所雕刻的植物圖案會讓人同時想起埃及、伊奧尼亞希臘和亞述,但卻依然是典型的波斯風格。

其實,這種融合在很大程度上當歸功於最早的那位建築師個人。大流士之後,阿契美尼德藝術轉而向巨型化發展。薛西斯在那座巨型樓梯上方建造了一座碩大無朋的正門,由兩頭高大的人首公牛把守。在他的那座百柱大殿的壁龕中,他把自己描繪成巨人,正在擊殺一群同樣碩大的怪獸。阿爾塔薛西斯沒有步他父親的後塵,他選擇了高雅和精美。那正是菲迪亞斯監督指導雅典巴特儂神廟建築的時候,想必是燦爛的希臘藝術對這位國王的宮廷產生了影響。阿爾塔薛西斯之後,只有阿爾塔薛西斯三世還給台地增添了一幢建築,余者都只是給已有建築裝修潤飾而已。

那么,對波斯帝國而言,波斯波利斯究竟代表著什麼呢?它既不是政治首都,又不是經濟活動中心,也並無任何重大戰略地位可言。國王們每年只在那兒呆很少一部分時間。秋冬季節,國王們通常住在蘇薩;天氣轉暖以後則與其侍從們上埃克巴塔那。這兩個都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君主們發號施令、執行法律和進行外交活動的首都。而波斯波利斯則成了波斯帝國某種意義上的靈都。

靈都

每年春分時節,國王都要來主持一次盛大的新年慶典,歡度諾魯茲節。從不邀請外國使節參加,這或許可用以解釋,為什麼無論是這一盛典,抑或是盛典所在地的這一城市,在西方的信息源中從沒有提到過。諾魯茲這一古代波斯節慶歲歲不絕,是一種宗教性的慶典,由帝國至高之神阿胡達·瑪茲達主持,其帶翼象徵物隨處可見,但這同時又是王中之王邀請他的臣民都來參加的一種政治性會盟。波斯波利斯的每一樣東西似乎都是為歡慶諾魯茲節而專門設計的,而執政王朝也年年歲歲親臨該城,以便接受波斯和米底亞貴族的貢獻,接受帝國23個屬地國家的臣服,從而象徵性地重樹他們的權威。典禮的結束儀式是舉行盛大宴會,賓客們席間可以享用到從駱駝肉到鴕鳥肉的種種美味佳肴,最後席散時還可把用餐銀盤隨身帶走。

在2500年後的今天,波斯波利斯已只剩下一副骨架。奇形怪狀的一堆堆廢墟,空蕩蕩的門框,以及石柱柱基,似乎都在滿懷著永恆的期望,凝視著這一望無際的平原。多少世紀以來,這些遺蹟一直在誘使人們進行種種揣測。1930年代以來,波斯波利斯的發掘工作已經提供了有關這一古代波斯文明的許多珍貴資料。但波斯波利斯的神秘面紗依然存在。不難想像,大流士如何從離波斯波利斯幾公里遠的納克謝·魯斯塔姆的墳墓中走將出來,去檢閱他的萬人禁衛軍。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是古代阿契美尼德帝國的行宮和靈都,興建於大流士一世在位時的公元前518年。掌握眾多附庸國的波斯帝國皇帝,受美索不達米亞諸都城的啟發,將波斯波利斯建成一座擁有眾多偉大、巨大宮殿群的建築城。整個古城巧妙地利用地形,依山造勢,將自然之地理形貌和人類之藝術精華完美的融匯在一起。波斯波利斯古城遺址已經提供了許多關於古代波斯文明的珍貴資料,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