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拿巴家族

波拿巴家族

波拿巴家族本是是義大利佛羅倫斯的波拿巴特(Buonapartes)家族的後裔,法國東南部科西嘉省的一個低級貴族,因法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1769-1821年)而知名於世。

基本信息

家族介紹

波拿巴(Bonaparte,原名為Buonaparte),本是法國東南部科西嘉省的一個低級貴族,因法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1769-1821年)而知名於世。這個家族顯然是義大利佛羅倫斯的波拿巴特(Buonapartes)家族的後裔。1768年法國吞併科西嘉島,1796年該家族將其姓氏按法語拼法改為Bonaparte。

拿破崙的父親是卡洛•波拿巴(1746-1785年)。卡洛是一名律師,曾任皇家議員及科西嘉省阿雅克修陪審法官;拿破崙的母親名為萊蒂西亞•拉莫利(1750-1836年),拿破崙任皇帝時她被封為“梅耶夫人”。這對夫婦的幾個子女曾在拿破崙帝國的一些屬國做統治者

家族成員

主要成員

拿破崙拿破崙
約瑟夫•波拿巴(1768-1844年),1806-08年受封為那不勒斯和西西里國王,1808-13年受封為西班牙國王。1815年後他在美國生活了幾年。呂西安•波拿巴(1775-1840年),曾於1799年擔任巴黎下議院主席,當時拿破崙推翻了政府並奪取了權力。在下議院,呂西安•波拿巴曾阻止了一次事關重大的投票,這次投票本為決定是否宣布拿破崙為非法篡權者。後來呂西安•波拿巴與拿破崙失和,但在1815年最後的“百日王朝”時期他站在拿破崙一邊。瑪利亞•安娜•埃利薩•波拿巴(1777-1820年),1809-14年被封為托斯卡納大公夫人。路易•波拿巴(1778-1846年),1806-10年受封為荷蘭國王,但路易•波拿巴未能很好地實施拿破崙旨在阻止英國與歐洲大陸貿易的一系列措施,因此被革去王位。路易•波拿巴違心地與霍頓斯•德•博阿爾內(拿破崙的第一位妻子約瑟芬的女兒)結婚。他們的兒子路易•拿破崙•波拿巴後來成為拿破崙三世。瑪麗亞•波利娜•波拿巴(1780-1825年),是拿破崙最寵愛的妹妹。她原名卡洛塔,後來嫁給義大利王子卡米洛•菲利普•洛德維科•鮑格才。卡洛琳•波拿巴(1782-1839年),原名瑪麗亞•安娜西塔(MariaAnnunciata),與喬希姆•繆拉結婚。繆拉1804年任法國元帥,1808-15年被封為那不勒斯國王,其稱號是喬希姆一世•拿破崙。熱羅姆•波拿巴(1784-1860年),在法國海軍服役,曾訪問美國,並於1803年娶了巴爾的摩的伊莉莎白•帕特森為妻。拿破崙宣布這段婚姻無效,並令熱羅姆•波拿巴與符騰堡的凱薩琳公主結婚。1807-1813年間,熱羅姆•波拿巴受封為德國境內的一個諸侯國——維斯特伐利亞國王。在拿破崙的最後一役——1815年的滑鐵盧戰役中,熱羅姆•波拿巴表現出色。熱羅姆•波拿巴1847年返回法國。路易•波拿巴在位期間,他先後擔任法國元帥(1850年)和上院主席(1852年)。

其他成員

夏爾•呂西安•儒勒•勞倫•波拿巴(1803-1857年),呂西安•波拿巴之子,動物學家,1822-1833年旅居美國,著有《美洲鳥類學(Americanornithology)》(4卷,1825-33年)。(查爾斯)路易•拿破崙•波拿巴(1808-1857年),路易•波拿巴之子,後成為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拿破崙•弗朗西斯•約瑟夫•夏爾•波拿巴(1811-1832年)是拿破崙一世與其第二位妻子——奧地利的瑪麗亞•路易莎所生的兒子。1815年拿破崙退位時正式宣布他的兒子為拿破崙二世,但是這個男孩卻從未當政。他在維也納的奧斯里宮廷里長大,他的外祖父——奧地利的弗朗西斯皇帝封他為萊希斯塔德公爵。路易•呂西安•波拿巴(1813-1891年),呂西安•波拿巴之子,學者,出生於英國,並且一生中大部分時間在此度過。不過在第二帝國時期(1852-70年拿破崙三世統治時期),他回到法國擔任參議員,並被封為王子。查爾斯•約瑟夫•波拿巴(1851-1921年),熱羅姆•波拿巴和伊莉莎白•帕特森的孫子,出生於巴爾的摩。在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執政時期,他先後擔任海軍部長(1905-06年)和首席檢察官(1906-09年)。拿破崙•尤金•路易•讓•約瑟夫•波拿巴(1856-1879年),拿破崙三世之子。1873年被罷免的拿破崙三世去世之際,波拿巴主義者宣布拿破崙•尤金•路易•讓•約瑟夫•波拿巴為拿破崙四世,但他並未當政。他死於南非的祖魯,當時他在英國軍隊服役。拿破崙•維克多•波拿巴(NapoleonVictorBonaparte)(1862-1926年),熱羅姆•波拿巴的孫子,1879年後自稱為帝國皇位的傳承者,此後他的兒子拿破崙•路易和孫子查爾斯•拿破崙繼續秉持這一宣稱。

家族問題

拿破崙家族的內訌:
一開始,拿破崙憑藉著幾次軍事勝利,在大革命過後的法國混得還不錯,一躍成為了耀眼的新星。但是這個雄心萬丈的科西嘉矮子非要當皇帝不可。到1804年,他剛自封為皇帝,他那群性情暴戾的家族成員便都想占山為王。要是以波拿巴家族成員相互威脅的手段高低作為評判標準的話,他們家裡個個都是頂呱呱的好手。
在波拿巴家族成員的目標還不是權力和財富的時候,他們的主要活動是反抗兄弟拿破崙的專制統治以及給他的生活製造彆扭。德瓦斯內夫人曾經在拿破崙的加冕儀式上說:"皇帝的親戚們讓他十分不快。他們就像一群魔鬼一樣終日折磨著他。"而皇帝本人則肆意縱容著兄弟姐妹們對於政權、地位和金錢的貪婪野心,因為他樂意這么做。但是當他覺得這么做不合適時,他連眼睛都沒眨一下就奪回了先前的饋贈。為了感謝他慷慨的施捨,他的兄弟姐妹們對他俯首帖耳。
拿破崙的迅速崛起對他的長兄約瑟夫來說是一件很難接受的事情,因為在這個缺少父愛的家庭里,老大一直充當著一家之主的角色,不論誰遇到麻煩都會去找他解決,他的話就是家法。就連從不向任何人低頭的拿破崙也曾把自己的薪水交給約瑟夫,讓他代為投資理財。在拿破崙還沒有發跡的時候,他還沒有完全關閉心扉,而且曾一反常態地給大哥寫過一封飽含深情的信。在信中,他寫道:“我的朋友,不論命運如何對待你,你都該知道我是你惟一的摯友,我對你一片深情,我盼望著你過上幸福的生活……咱們在一起生活了那么多年,始終團結一致、同心協力,你最清楚我是多么熱愛你。我感覺在寫這封信的時候,心裡蕩漾著從未有過的情感。”
波拿巴兄弟之間的深情厚意很快就蒸發掉了。嫉妒在約瑟夫的胸膛中翻騰不息,因為他的弟弟拿破崙煥發出的奪目光芒,完全搶走了自己的風頭,而且看樣子拿破崙不光要在家裡稱王稱霸,還要統治整個歐洲呢。榮譽和地位正在離他而去,儘管拿破崙賜給他有利的地位和其他補償性質的獎賞,但這種感覺仍然像巨石一樣壓在約瑟夫的心頭,讓他憋悶得很。
拿破崙希望他全家都能在他開創的新帝國里各得其所,但他作出了一個令自己永遠與約瑟夫決裂的決定。那個時候拿破崙還沒有孩子,於是他指定侄子為皇位繼承人,而約瑟夫始終認為皇位應該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他氣得七竅生煙,朝拿破崙的畫像開槍解氣:"要是我弟弟不能把皇位委託給我,要是他不能為我做他該做的事,那么……這么多年以來,有人為他犧牲了自己的享受,放棄了自己的抱負,不求回報,也得不到任何權力和地位。這個人一直忍受著這一切,到頭來卻兩手空空,這人不是瘋了就是天生的陰謀家。"在拿破崙舉行加冕儀式的幾個月前,激烈的一幕在波拿巴兄弟之間爆發了。約瑟夫為了維護自己作為家裡老大的權利而咆哮,拿破崙被他這通不知天高地厚的言論激怒了。"他居然有膽量向我要求他的權利和他的利益!"拿破崙大怒道:"他在我的面前表現出的嫉妒和要求簡直就是在我的軟肋下刀子。我絕不會忘記這件事的……這就好像他對一個深情款款的情人說他睡了人家的情婦一樣。這么說吧……我的情婦就代表著我創造出來的權力,我歷盡千辛萬苦才征服了她,別人休想把她搶走,想都別想。"
當拿破崙的顧問之一想替約瑟夫說幾句好話的時候,拿破崙又惱了:“你一定是忘了,如果沒有我,我的兄弟們就一事無成,是我讓他們今天這么風光的……成千上萬的法國人正在為這個國家奮力工作著。但是請你們正視現實吧,約瑟夫不是當皇帝的料,他比我還要老,我肯定活得比他長,而且我現在非常健康。更重要的是,他地位太低,不該抱此幻想……他和我一樣出身平凡,但是我靠著自己的實力提升了地位,而他卻仍然保持著剛出生時的地位。要想做法國的皇帝,必須血統高貴,或是有本事讓自己從芸芸眾生之中脫穎而出……所以這皇位一定要由我們的晚輩來繼承,因為他們一生下來就是皇族。”
“不,我決不答應!”路易在得知拿破崙剝奪了他的繼承權,轉而立他的兒子做繼承人時怒吼著:“我寧可離開法國也不願放棄我的權利,更不能向我兒子低頭……讓咱們看看你敢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把我的兒子從我身邊綁走!”
路易的妻子是拿破崙的妻子約瑟芬帶過來的女兒奧爾唐斯,他認準了奧爾唐斯一定參與了讓自己靠邊站的陰謀,所以把她當成了出氣筒。他不讓奧爾唐斯和母親見面,把她關在家裡,還派人24小時全天候地監視她的一舉一動。他對她威脅道:“假如你為了你母親的利益而犧牲我的利益的話,我發誓會讓你後悔的。我會讓你和兒子分開,我還會把你鎖在高牆裡,誰也不知道那地方在哪兒,誰也無法救你出來,你的後半輩子就得天天祈禱著我和家裡人什麼時候能屈尊去看你一眼。你聽清楚了,我這些恐嚇絕對不會傳到我哥哥的耳朵里!只要我一生氣,就算他權力再大也保護不了你。”

世界著名家族

以婚姻和血緣關係結成的親屬集團,是社會的基本單位。它不斷維持著最直接的人類社會的延續性,並形成家族體系。家族有對內和對外兩種職能,這兩種只能把人與人之間緊密的聯 家族親情 系起來,形成不可分割的團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