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依特的四個女兒

波依特的四個女兒

波依特的四個女兒是一幅油畫作品,創作於1882年,作者是薩金特。

【名稱】波依特的四個女兒
【類別】油畫名畫
【年代】作於1882年
【作者】薩金特
【規格】221×221厘米
【屬地】現藏波士頓美術館
【簡介】
英國畫家中接受法國的現代藝術影響的,最早的有19世紀末英國新藝術俱樂部成員沃爾特·查理德·西克特(Walter Richard Sickert)和菲力浦·威爾遜·斯蒂爾(Philip Wilson Steer;兩人生卒年代均為1860~ 1942年)。他們是惠斯勒畫風的崇拜者。作為他們的同路人,但在不同地區生活的另一位也受法國新風格影響的畫家就是薩金特。人們把他列入倫敦印象派,可他是美國人,而且主要以肖像畫家的身份躋身於歐洲畫壇。
約翰·辛格·薩金特(1856. 1~ 1925. 4)出生於義大利佛羅倫斯。父母親都是美國人。母親瑪麗·紐博爾德·辛格是費城一皮革富商的女兒,早年在歐洲旅遊使她愛上了義大利。在與費城名醫菲茨威廉·薩金特結婚後,勸其丈夫放棄在美國的行醫職業,與她一起泛遊歐洲各地,過一種居無定所的自由生活。薩金特就是在旅居佛羅倫斯時誕生的。他下面還有兩個妹妹埃米莉和維奧萊特。母親愛好繪畫。義大利的古老城貌與阿爾卑斯山風光,不僅迷住了年輕的母親,也培養了薩金特的繪畫才能。12歲時的薩金特,已受到一位在德國的美國畫家卡爾·韋爾施的鼓勵。從1870年起,薩金特就被送入佛羅倫斯美術學院,直至1874年。
1874年夏末,即薩金特18歲時,他隨全家定居巴黎,不久考入著名的美術學校(Ecole des Beaux-Arts),進入了以肖像畫著稱於畫壇的卡羅勒斯-丟朗的畫室。這位教師崇尚寫實,素以冷峻的素描手法教育他的入室弟子。他讓他們去羅浮宮臨摹。薩金特進步很快,深受教師的讚許。1876年4月,薩金特自從在印象派畫展上第一次看到馬奈與莫奈的光色表現時,頓有所悟。他決意吸收這些外光派繪畫大師的表現方法,儘管這時他的肖像畫名聲已經建立。 1876年5月,薩金特隨 母親和妹妹回到美國,並申請入美國籍。本來父母都是美國人,何用申請?因他們長期飄流在外,屬於無國籍者。此番入籍,決定了薩金特的美國畫家的身份,然而事實上他的大半生涯都在歐洲度過。後來,英國畫史上又稱他是英國畫家。80年代中期,薩金特在巴黎時已是一位著名的肖像畫家了。在1884年,因創作《高特魯夫人》一畫而使他的名聲受到損害。他一氣之下,離開了法國,於1885年移居倫敦,攜家帶眷在鄉間專事外光寫生。此後他的畫譽又東山再起,至90年代已及於頂峰。這幅《波依特的四個女兒》是他在法國時期的傑作之一(此時他最享譽畫壇的肖像名作有《卡羅勒斯-丟朗肖像》、《少女與玫瑰》、《亨利·懷特夫人》和《維克三姐妹》等)。
《波依特的四個女兒》一畫顯示了薩金特受西班牙畫家委拉士開茲的影響。1879年,薩金特在西班牙旅行,在普拉多博物館見到了這位17世紀肖像大師的許多不朽之作,心生臨摹與仿效之意。在這次旅行中,他完成的平生第二幅大畫是《埃爾·傑莉奧》。描繪一個節奏狂熱的西班牙舞女的優美形象。這一幅《波依特的四個女兒》採用的是風俗畫形式,以展現四個女孩子的自然狀態中的肖像:有的坐著,有的站著。一切好象是偶然取景來的。室內陳設典雅,避免了肖像的特寫性。四個女孩子各有其性格,她們毫不拘束地把目光投向一個地方。這幅畫的筆法相當細膩,包括許多細節--毛毯、中國古瓷瓶、室內鑲木地板,都具有一種嚴格的寫實性質。女孩的形象較小,卻畫得一絲不苟。深色的背景襯託了女孩子的動態、衣紋和裙褶,環境與人物融為一體,顯出一種安逸感與華美感。
這是薩金特早期 肖像畫中能夠展示其寫實能力的重要作品。他的敏銳的觀察力,在這幅畫上歷歷可見。此畫作於1882年,畫面較大,有221×221厘米,現藏波士頓美術館(系愛德華·D·波依特的女兒捐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