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草[瓦韋]

泡泡草[瓦韋]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①治瘡癤癰腫:鮮泡泡草一兩。 ②治乳腺炎(初期):泡泡草適量。 ③治瘰癧結核:泡泡草、白蒺藜各適量。

泡泡草

正文

泡泡草
(《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異名

尖葉棘豆、山泡泡、羚羊蛋。

來源

為豆科植物山棘豆的全草。

植物形態

山棘豆
多年生草本,高7~12厘米,全株呈白色。小葉3~4個輪生,線形,長1~1.5厘米。花序似頭狀;花長14~17(13~18)毫米,淡紫色或紫紅色;花萼與葉柄等長,萼有毛,長6~9毫米。莢果膨大,球形或卵狀球形,徑8~11毫米,有褐色毛。花期7月。
生於沙丘上。分布吉林、遼寧、陝西、內蒙古。

採集

夏、秋採集,曬乾。

性味

辛,寒。

功用主治

清熱解毒。治瘡癤癰腫,乳腺炎,感冒,瘰癧結核,急慢性濕疹。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2錢(鮮品0.5~1兩);或研末為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塗。

選方

①治瘡癤癰腫:鮮泡泡草一兩。水煎服。
②治乳腺炎(初期):泡泡草適量。煎水外洗。
③治瘰癧結核:泡泡草、白蒺藜各適量。研末,麻油調敷患處。
④治急慢性濕疹,嬰兒濕疹:泡泡草、北五加皮、甘草各一錢。研末,苦參籽餾油調塗,一日三次。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