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克福學派的意識形態批判及其存在論視域

法蘭克福學派的意識形態批判及其存在論視域

葉曉璐著《法蘭克福學派的意識形態批判及其存在論視域》2009年6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法蘭克福學派是20世紀西方馬克思主義中最主要的流派之一,也是當代哲學中很有影響力的思想流派之一。這個學派所創立的“社會批判理論”到今天仍然對現代性的批判具有重要的借鑑作用。本文作者把法蘭克福學派的“社會批判理論”主要定位為“意識形態批判”,即通過對晚近資本主義社會生活狀況本身的意識形態性質進行批判,清除生活世界中的意識形態遮蔽,以此來探索新的感性意識出現的可能性。由於法蘭克福學派具有這樣一種理論性質,本文作者認為該學派的社會批判理論不是向青年黑格爾派的簡單返回,即從自我意識的立場出發的理性批判,而主要是依循實踐批判原則的定向,即揭示生活世界自身的批判維度。

作者簡介

葉曉璐,女,1977年生,哲學博士。任職於復旦大學哲學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為西方馬克思主義、教育哲學。在國核心心刊物上發表論文數篇、譯文數篇。本書屬作者獨立承擔的2007年復旦大學文科科研處“金苗項目”“法蘭克福學派的意識形態批判及其存在論視域”

圖書目錄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馬克思的意識形態批判及其遺產

一、馬克思的意識形態批判及其革命性

(一)人的異化與意識形態批判

(二)意識形態批判及其革命性

二、馬克思意識形態批判及其遺產

(一)政治經濟學批判的成果與界限

(二)法蘭克福學派對馬克思意識形態批判的繼承和發揮

第二章 西方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意識形態理論及其對法蘭克福學派的啟示

一、20世紀的哲學背景與主題

(一)20世紀的哲學背景

(二)20世紀的哲學主題

二、西方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意識形態理論

(一)盧卡奇對於無產階級階級意識的探求

(二)柯爾施關於意識形態現實的論述

(三)葛蘭西對於意識形態領導權的闡述

三、西方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意識形態理論對法蘭克福學派的啟示

(一)西方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意識形態理論的局限

(二)法蘭克福學派對西方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意識形態理

論的繼承和發展

第三章 實證主義意識形態之批判

一、實證主義是一種形上學

(一)實證主義的哲學基礎是經驗主義

(二)實證主義是一種形上學

二、實證主義意識形態性質的批判

(一)實證主義意識形態性質的表現

(二)實證主義意識形態性質的分析

第四章 啟蒙精神意識形態之批判

一、啟蒙辯證法的含義

(一)“神話就是啟蒙”

(二)“啟蒙倒退成了神話”

二、啟蒙精神意識形態本性的批判

(一)啟蒙精神意識形態本性的表現

(二)啟蒙精神意識形態本性的實質

第五章 科學技術意識形態之批判

一、法蘭克福學派對科學技術的基本論述

(一)霍克海默對科學技術的論述

(二)馬爾庫塞對科學技術的論述

(三)哈貝馬斯對科學技術的論述

二、科學技術意識形態本性的分析

(一)技術合理性

(二)技術統治論

第六章 大眾文化意識形態之批判

一、法蘭克福學派對大眾文化的基本定位

(一)肯定的文化

(二)文化工業

二、大眾文化意識形態本性的揭露

(一)大眾文化意識形態的實質

(二)大眾文化的意識形態特性及其後果

第七章 否定的辯證法及其存在論視域

一、“否定辯證法”的主要內涵

(一)對同一性的批判

(二)對非同一性的推崇

二、否定的辯證法的存在論視域

(一)阿多諾的批判與馬克思的批判的關係

(二)否定辯證法的存在論視域

第八章 本能解放論及其存在論視域

一、愛欲解放論的主要思想

(一)“額外壓抑”和“操作原則”

(二)非壓抑性文明——愛欲的解放

二、愛欲解放論的存在論視域

(一)對理性存在論的批判

(二)感性存在論及其缺陷

三、弗洛姆的心理革命理論及其存在論視域

(一)人的自我異化和心理革命理論的提出

(二)心理革命理論的存在論視域

第九章 交往合理性及其存在論視域

一、交往合理性的主要內容

(一)交往行為的提出

(二)交往合理性的內涵

二、交往合理性的存在論視域

(一)勞動和交往行為

(二)交往合理性的存在論視域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