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屬摩洛哥

法屬摩洛哥

摩洛哥於1912年被法國所保護,被稱為法屬摩洛哥,後於1956年獨立。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法屬摩洛哥 國旗
法屬摩洛哥 國旗

首都:拉巴特

常用語言:法語、阿拉伯語

主要宗教:天主教、伊斯蘭教

政制:保護國

存在時間:1912年-1956年

摩洛哥總督

1912-25 HubertLyautey(首)

1955-56 AndréLouisDubois(末)

摩洛哥蘇丹

1912-27 Yusef

1927-53 穆罕默德五世

1953-56 穆罕默德·本·阿拉法

歷史時期

非斯條約 1912年1912年3月30日

獨立 1956年1956年3月2日

面積

1931年 415,000 平方公里

1952年 390,800平方公里

人口
1931年估計 5,404,860 密度 13每平方公里(33.7/sqmi)

1952年估計 7,442,110 密度 19每平方公里(49.3/sqmi)

貨幣

Moroccanrial(1912-1921)

摩洛哥法郎(1921-1956)

國家歷史

法屬摩洛哥
1912年摩洛哥法國保護地(淡綠)、西班牙保護地(淡紅)

1912年3月30日簽訂的《非斯條約》把摩洛哥變為法國的被保護國。同樣,在非斯條約中,那一年的11月27日西班牙得到了北部和南部地區(伊夫尼地區)保護者的地位。

1953年法國驅逐了廣受尊敬的蘇丹穆罕默德五世(SultanMohammedV),扶植不受歡迎的穆罕默德·本·阿拉法(MohammedBenAarafa)取代他,但他的統治被認為是非法的,於是激起了對法國保護地位的抗爭。

1955年法國允許穆罕默德五世回國。在第二年,最終導致了摩洛哥獨立的和談開始了。

1956年3月2日,法國同意廢除非斯條約,摩洛哥王國重獲政治獨立。

自然地理

459000平方公里(不包括西撒哈拉)。位於非洲西北端,東接阿爾及利亞,南部為撒哈拉沙漠,西瀕浩瀚的大西洋,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西班牙相望,扼地中海入大西洋的門戶。地形複雜,中部和北部為峻峭的阿特拉斯山脈,東部和南部是上高原和前撒哈拉高原,僅西北沿海一帶為狹長低暖的平原。最高峰圖卜加勒山脈海拔4165米,烏姆賴比阿河是第一大河,長556公里,德拉河是最大的間歇河,長1150公里。主要河流還有木盧亞河、塞布河等。北部為地中海型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濕潤,1月平均氣溫12℃,7月22—24℃。降水量為300—800毫米。中部屬副熱帶山地氣候,溫和濕潤,氣溫隨海拔高度而變化,山麓地區年平均溫約20℃。降水量從300到1400毫米不等。東部、南部為沙漠氣候,年平均氣溫約20℃。年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南部不足100毫米。夏季常有乾燥炎熱的“西洛可風”。由於斜貫全境的阿特拉斯山阻擋了南部撒哈拉沙漠熱浪的侵襲,摩洛哥常年氣候宜人,花木繁茂,贏得“烈日下的清涼國土”的美譽。摩洛哥是個風景如畫的國家,還享有“北非花園”的美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