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華工紀念碑

法國華工紀念碑

碑文用中法兩國文字組成:

ALA MEMOIRE DES TRAVAILLEURS ET COMBATTANTS CHINOIS MORTS POUR LA FRANCE PENDANT LA GRANDE GUERRE 1914—1918

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法國捐軀的中國勞工和戰士。

歷史事件

法國華工紀念碑法國華工紀念碑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當時英法聯軍兵員和勞力嚴重不足,兩國政府遂求助於中國政府。中國方面同意英法在華招募勞工。1916年至1917年間,14萬中國青壯年與政府簽了為期5年的勞務契約。他們乘船來到歐洲,其中9萬多人分配到英國軍隊,近4萬人歸法國指揮,另有1萬人借給志願前來參戰的美國軍隊。

據史料記載,這批青年勞工抵歐後,立即承擔了艱難困苦的勞役,他們清除道路、修築工事、建設營房、裝卸船隻、製造槍彈、救護傷員、掃除地雷、掩埋陣亡士兵……。中國參戰後,在法的部分華工持槍上陣,被派往前線直接參加戰鬥。華工被聯軍稱讚為是“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的士兵”。

一戰期間,共有2萬華工戰死或病死在歐洲戰場,被安葬在法國比利時等地。華工中的倖存者後來大部分回國,少部分自願留在法國。

1925年,當時的旅法華工總會呈文法國政府,要求開闢華工特別墓地,但遭到拒絕。

進入1980年代,一些旅法華裔人士、華裔學者、歷史教授、華人社團開始“尋根問祖”,試圖將這段封塵了數十年的歷史重見天日,讓年輕一代人了解華工為法國捐軀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直至1988年,在紀念一戰勝利70周年的時候,法國政府才公布了有關華工的文獻,使這段歷史廣為人知。法國陳氏公司和華裔融入法國促進會(華進會)為促成此事,曾四處奔走、廣泛接觸和敦促法國有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為日後僑界公祭一戰華工奠定了基礎,創造了有利條件。

法國政府1988年9月5日在政府憲報中公布法令,表彰在一戰中的老戰士,在88位獲得勳章的老戰士中,只有兩位外籍人,他們就是當時還健在的老華工呂虎臣(時94歲)和曾廣培(時92歲)。與此同時,法國政府特製銅牌,紀念一戰期間參與盟軍抗戰並獻出生命的華工,和在抗戰勝利後在巴黎里昂火車站周圍形成的法國第一個華人區。

當年11月28日,由法國退伍軍人部和華進會聯合主辦的華工授勳及紀念碑揭幕儀式在巴黎12區里昂火車站附近的廣場隆重舉行。紀念銅牌用中法文書寫:“公元1916年至1918年,14萬華工曾在法國參與盟軍抗戰,有近萬人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抗戰勝利後,其中3000人定居法國,並在巴黎里昂火車站附近形成了第一個華人聚集區。”

10年之後的1998年,也是在11月,巴黎13區唐人街區的布迪古公園內又舉行了一次莊嚴隆重的儀式——法國政府為一戰中在法國戰場上壯烈犧牲的華工與士兵建立紀念碑暨揭幕儀式。紀念碑用中法文刻著: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法國捐軀的中國勞工和戰士。

法國華工紀念碑法國華工紀念碑

法國華工紀念碑位於巴黎13區BAUDRICOURT花園,碑座長166厘米、寬72厘米、高30厘米,碑體厚度38厘米,碑體由黑麻石製成。
碑文用中法兩國文字組成:
ALA MEMOIRE DES TRAVAILLEURS ET COMBATTANTS CHINOIS MORTS POUR LA FRANCE PENDANT LA GRANDE GUERRE 1914—1918
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法國捐軀的中國勞工和戰士

立碑單位

法國退伍軍人部、巴黎13區區政府、法國華裔融入法國促進會、法國陳氏兄弟公司。

揭碑單位及成員

法國退伍軍人部部長馬斯雷先生,巴黎13區區長、前法務部部長杜蓬先生,中國駐法國大使館代辦孔泉公使銜參贊,法國國民議會議員李貴先生,華裔融入法國促進會會長陳培輝先生,紀念碑贊助者陳氏兄弟公司董事長陳克威先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