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根腫病

油菜根腫病

油菜根腫病為真菌病害,此病不僅危害油菜,對白菜、蘿蔔、芥菜、甘藍、花椰菜等十字花科類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根腫病主要危害油菜根部,苗期即可受害,嚴重時幼苗枯死。成株期受害初期,地面上部不明顯,但生長緩慢,矮小,重者表現為缺水狀態,基部葉片在中午時萎蔫,早晚可恢復;到了後期則葉片發黃,枯萎至全株死亡。

基本信息

油菜根腫病 油菜根腫病

中文名: 油菜根腫病

英文名: Rape 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病原中文名: 蕓薹根腫菌

病原拉丁學名: 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

病害類型: 原生動物

主要危害作物: 油菜

主要為害部位: 根部

為害症狀

主要為害油菜根部,主根或側根膨大成紡錘狀或指形至不規則形的腫瘤,後腫瘤表皮變暗粗糙,地上部生長不良,造成葉片變黃萎蔫。

形態特徵

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稱蕓薹根腫菌,屬粘菌。休眠孢子囊在寄主細胞里形成,球形或卵形,壁薄,無色,單胞,大小4.6~6.0×1.6~4.6(μm),萌發產生遊動孢子。遊動孢子洋梨形或球形,直徑2.5~3.5μm,前端具兩根長短不等的鞭毛,在水中能遊動,靜止後呈變形體狀,從油菜的根毛侵入寄主細胞內,經過一系列演變和擴展,從根部皮層進入形成層,刺激寄主薄壁細胞分裂、膨大,致根系形成腫瘤,最後病菌又在寄主細胞內形成大量休眠孢子囊,腫瘤爛掉後,休眠孢子囊進入土中越冬。

傳播途徑

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壤中或粘附在種子上越冬,並可在土中存活10~15年。孢子囊借雨水、灌溉水、害蟲及農事操作等傳播,萌發產生遊動孢子侵入寄主,經10天左右根部長出腫瘤。病菌在9~30℃均可發育,適溫23℃。適宜相對濕度50%~98%。土壤含水量低於45%病菌死亡。適宜pH6.2,pH7.2以上發病少。

發病條件

1 土壤溫濕度。該菌在溫濕度6--30℃範圍內病害不會發生;田間水量在50%--98%的範圍內均可發病,田間水量若低於45%病菌易死亡。

2 土壤酸鹼度。該菌適於酸性土質環境,若用工業用水灌溉會造成病害發生與流行(因工業水含酸量高)。

3 黏土地是根腫病發病的土質源。

4 土地大量使用酸性肥料,地下害蟲危害及人工操作傷害菜的根部等因素均可發生病害。

防治方法

1 加強對種子檢疫與處理。進入病害區的種子,一定要用藥漫種殺菌滅毒或用908殺菌劑將種子噴灑後再播種。

2 輪作種植。

3 改造酸性土壤,可在本地區建一個粉煤灰複合肥廠,從根本上改造酸性土壤和黏土質,提高農作物的抗病、防病能力,緩解根腫病害發生。

4 作物發病後可用藥防治。也可在本地區建一個植物清洗劑自用農藥生產廠,自產自供,解決農業病害危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