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氣儲運工程

油氣儲運工程

油氣儲運工程是連線油氣生產、加工、分配、銷售諸環節的紐帶,它主要包括油氣田集輸、長距離輸送管道、儲存與裝卸及城市輸配系統等。為保障能源供應、維護國家能源安全、開發西部、保護環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計畫綱要》規劃了“西氣東輸”工程、跨國油氣管道工程以及國家石油戰略儲備等大型油氣儲運設施的建設,其中正在實施的天然氣管道近7000公里(總投資約650億元),擬議中的跨國油氣長距離輸送管道16000公里。

基本信息

概述

油氣儲運工程是連線油氣生產加工、分配、銷售諸環節的紐帶,它主要包括油氣田集輸、長距離輸送管道、儲存與裝卸及城市輸配系統等。為保障能源供應、維護國家能源安全、開發西部、保護環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計畫綱要》規劃了“西氣東輸”工程、跨國油氣管道工程以及國家石油戰略儲備等大型油氣儲運設施的建設,其中正在實施的天然氣管道近7000公里(總投資約650億元),擬議中的跨國油氣長距離輸送管道16000公里。

前言

“油氣集輸和儲運”技術隨著油氣的開發應運而生。早在中國漢代,蜀中人民就採用當地盛產的竹子為原料,去節打通,外用麻布纏繞塗以桐油,連線成“筧”,就是我們現在鋪設的輸氣管線。到了19世紀中葉以後,四川地區的這些管線總長達二三百里,專門從事管道建設的工人就有一萬多人。在當時的自流井地區,綿延交織的管線翻越丘陵,穿過溝澗,形成輸氣網路,使天然氣的套用從井的附近延伸到遠距離的鹽灶,推動了氣田的開發,使當時的天然氣年產達到7000多萬立方米。

油氣儲運

現代輸氣管道發源於美國。1886年,美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條工業規模的長距離輸氣管線。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全球天然氣管道建設發展迅速。在北美、獨立國協國家歐洲,天然氣管道已連線成地區性、全國性乃至跨國性的大型供氣系統。,全球幹線輸氣管道的總長度已超過140萬千米,約占全球油氣幹線管道總長度的70%。

最早的一條原油輸送管道,是美國於1865年10月在賓夕法尼亞州修建的一條管徑50毫米長9756米從油田輸送原油到火車站的管道,從此開始了管道輸油工業。但油氣管道運輸是從1928年電弧焊技術問世,以及無縫鋼管的套用而得到發展和初具規模的。管道輸送技術的第一次飛躍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德國潛艇對油輪的襲擊,嚴重威脅了美國的油料供應,美國於1942年初開始僅用一年多的時間就緊急建成了一條全長2018千米,管徑分別為600毫米(當時最大的)和500毫米的原油管道,保障了原油的供應。半年之後又投用了一條長2373千米、管徑為500毫米的成品油管道。對保證盟國的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管道運輸有了較大的發展。世界上比較著名的大型輸油管道系統有:(1)前蘇聯的“友誼”輸油管道。它是世界上距離最長、管徑最大的原油管道,其北、南線長度分別為4412千米和5500千米,管徑為426~1220毫米,年輸原油量超過1億噸,管道工作壓力4.9~6.28兆帕。(2)美國阿拉斯加原油管道。其全長1287千米,管徑1220毫米,工作壓力8.23兆帕,設計輸油能力1億噸/年。(3)沙烏地阿拉伯的東-西原油管道。其管徑1220毫米,全長1202千米,工作壓力5.88兆帕,輸油能力1.37億立方米/年。(4)美國科洛尼爾成品油管道系統。該管道系統幹線管徑為750~1020毫米,總長4613千米,幹線與支線總長8413千米,有10個供油點和281個出油點,主要輸送汽油柴油燃料油等100多個品級和牌號的油品。全系統的輸油能力為1.4億噸/年。

油氣儲運工程前蘇聯的“友誼”輸油管道
中國於1958年建成了第一條長距離輸油管道-克拉瑪依-獨山於輸油管道,全長147千米,管徑150毫米。60年代後,隨著大慶、勝利、華北、中原等油田的開發,興建了貫穿東北、華北、華東地區的原油管道網。東北地區的大慶-鐵嶺(複線)、鐵嶺-大連、鐵嶺-秦皇島4條幹線管徑均為720毫米,總長2181千米,形成了從大慶到秦皇島和大慶到大連的兩大輸油動脈,年輸油能力4000萬噸。到1995年底,中國共有9272千米的幹線原油管道,年輸送原油量約1.2億噸。1997年,中國還建成了具有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的、常溫輸送的庫爾勒-鄯善原油管道

到1989年,中國在四川重慶地區已形成了一個總長度達1400多千米的環形幹線輸氣管網。中國其他地區已建成的輸氣管道主要有:華北至北京輸氣管線(兩條)、大港至天津輸氣管線、中滄線(濮陽至滄州)、中開線(濮陽至開封)、天滄線(天津滄州)、陝京線(靖邊北京)、靖西線(靖邊至西安)、靖銀線(靖邊至銀川)、輪庫線(輪南至庫爾勒)、吐烏線(吐魯番烏魯木齊)等。此外,中國在20世紀90年代還建成了兩條長距離海底輸氣管道。一條是南海崖13-l氣田至香港輸氣管線,另一條是東海平湖凝析氣田至上海的濕天然氣管線。,中國的天然氣管道建設正面臨著歷史上最好的機遇,醞釀多年的“西氣東輸”工程已經建成。這項工程的核心部分是建設一條從新疆塔里木到上海、總長度達4000多千米的大型幹線輸氣管道。

學科發展

油氣儲運工程油氣儲運工程
中國正在啟動國家油氣儲備計畫建設,在鎮海舟山黃島和大連建設四個石油儲備基地。同時在大慶、天津、濮陽和江蘇的“五大儲氣庫”工程也在規劃之中,並在北京、信陽上海武漢設立四大調配樞紐以配合五大氣庫,以便於調配特大型管網的配氣量。預計在2010年左右,中國油氣儲運管網將逐步建成和完善。
長三角地區是中國經濟發達地區,也是能源消耗相對較高的地區,同時又是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有金陵石化公司、揚子石化公司、儀征石化公司、鎮海石化公司,金山石化公司及高橋石化公司等。另外,在江蘇省內還有江蘇油田、江蘇氣田。近期完成的甬-滬-寧管線將寧波港上岸原油輸送到上海、南京等石化企業和化工基地,江蘇省省內成品油供應管線聯網正在醞釀中。長江三角洲地區是”西氣東輸”的終端,已經在各個領域發揮作用。未來的全國天然氣總體布局中,超過30%的工程涉及江蘇省。成品油銷售系統更是遍布省內的各個角落,2001年6月的一次普查表明,全省擁有成品油庫96個,加油站4924座,2001年全省加油站成品油銷售超過580萬噸。

在這種大背景下,開展油氣儲運新技術研究,提高油氣儲運技術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進而為我省油氣儲運及能源工業的建設和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和技術儲備,培養高層次、高素質的油氣儲運技術人才,因此油氣儲運學科具有無限廣闊的前景。

研究方向

油氣儲運工程油氣管道建設
1、油氣長距離管道輸送與城市輸配:多年來在含蠟原油流變學及其管輸工藝研究方面一直居國內領先、國際先進地位,部分成果國際領先,1996年以來獲省部級獎4項;在長距離輸氣管道系統規劃、最佳化設計與最佳化運行、供氣調峰等方面的研究居國內領先地位,為“西氣東輸”及俄-中輸氣管道等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的決策提供了技術支持;在成品油順序輸送管道運行模擬、最佳化與控制技術研究方面居國內領先地位。二十一世紀國中國的油氣長輸管道將面臨一個大發展時期,為該研究方向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2、油氣田集輸:在油氣集輸管網最佳化運行、油氣水多相混輸工藝、液/液鏇流分離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居國內領先地位,部分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996年以來獲省部級獎2項。深海、沙漠等條件惡劣地區的油氣開採、多相計量以及化學採油技術的廣泛套用,為高效、安全、環保的油氣田集輸新技術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3、油氣儲運設施的結構、施工、安全及防護:在金屬管道耐蝕焊接材料及工藝研究方面成績突出,部分成果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在油氣田地面設施的腐蝕環境評價、管道和儲罐線上腐蝕檢測及陰極保護理論等研究上有特色,部分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996年以來獲國家發明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2項。
“十五”期間,“西氣東輸”及跨國油氣管網等大型油氣儲運工程的建設,將帶動中國城市天然氣及成品油管網的大發展。這對油氣儲運人才和技術提出了迫切的需求。作為中國主要的油氣儲運人才培養和科研基地,本學科點將緊密圍繞生產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套用基礎研究,在傳統優勢領域上取得新突破,爭取更多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或領先水平,同時積極開展油氣儲運設施施工技術、地下油氣儲存技術、油氣管網的安全檢測與評價技術及石油戰略儲備等的研究,為中國油氣儲運行業整體上趕超國際先進水平提供技術支持;根據市場需求擴大人才培養規模,進一步提高培養質量,為中國油氣儲運事業的發展提供充足的高質量人才資源。

人才培養

油氣儲運工程人才培養
本學科點1952年創建於清華大學石油系,是中國建立最早且第一個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的油氣儲運學科點,也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學科點之一。近50年來,為石油、石化航空交通軍隊等系統培養了大批人才,參加了中國幾乎所有大型油氣管道、數條國外或跨國油氣長輸管道的建設或技術論證,在油氣儲運關鍵技術及其套用基礎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起到了人才搖籃、技術後盾和創新基地的作用,為中國油氣儲運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1996年以來獲國家及省部級科技獎9項。

油氣儲運工程專業的畢業生供不應求。經過多年建設,在油氣管輸技術、油氣回收與環保技術、油氣儲運裝備完整性與安全工程等研究方向上,形成了以行業內知名教授為學術帶頭人、中青年骨幹為主體的實力強大的學術梯隊,取得了多項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在國內學術界具有鮮明的特色,並且培養了一批高水平人才。

目標培養

油氣儲運工程專業培養具備工程流體力學、物理化學、油氣儲運工程等方面知識,能在國家與省、市的發展計畫部門、交通運輸規劃與設計部門、油氣儲運管理部門等從事油氣儲運工程的規劃、勘查設計、施工項目管理和研究、開發等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所以,油氣儲運工程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油氣儲運工藝、設備設施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識圖製圖、上機操作、工程測量、工程概預算的基本訓練,具有進行油氣儲運系統的規劃、設計與運行管理的基本能力。

課程開設

主幹學科:工程流體力學、油氣儲運工程學主要課程:工程力學、工程流體力學、工程熱力學、傳熱學、物理化學、泵與壓縮機、電工與電子技術、油氣管道設計與管理、油氣集輸、油庫設計與管理、油氣儲運工程最最佳化、技術經濟學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工程製圖、測量實習、金工實習、施工實習等一般安排18周。
主要專業實驗:油氣質量檢測、物理化學等

基本信息

專業名稱:油氣儲運工程專業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學士學位
專業代碼:081203

開設高校

國內該專業主要開設高校: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東北石油大學
西南石油大學
常州大學
中國石油管道學院(河北石油職業技術學院)
中國民航大學
長江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蘭州城市學院
華東理工大學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
瀋陽化工大學
吉林化工學院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浙江海洋學院
解放軍後勤工程學院
中國民航大學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
重慶科技學院
青島科技大學
西安石油大學
榆林學院
寧波工程學院
欽州學院
徐州空軍學院
海工大天津校區
成都理工大學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順華能源學院
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