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學院物理科學與電子技術系

1.熟練掌握物理學科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初步具有實驗研究的能力。 2.掌握數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具備一定的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4.了解物理學的前沿理論、套用前景及發展動態,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一定的教學研究能力。

概述

物理科學與電子技術系現有教職員工3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9人,講師(含實驗師)15人,助教2人,高職比占專職教師總數的43.33%;具有博士學位教師3人,碩士學位教師16人,在讀碩士教師4人,具有碩士學位及以上教師占專職教師總數的63.33%;師資隊伍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和學緣結構合理。現開設物理學和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兩個本科專業,全日制在校學生近800人。 我系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紮實的專業功底,教學水平高,科研能力強,近3年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6項,在國內外公開發表論文90餘篇,其中被SCI收錄25篇,出版教材4部。現有“原子物理學”1門省級精品課程,“模擬電子技術”、“光學”、“數字電子技術”、“微型計算機原理及套用”、“電磁學”和“量子力學”6門校級精品課程,“力學”、“電動力學”和“中學物理教學法”3門校級重點建設課程。 實驗室現有力學、熱學、光學、電磁學、中教法、近代物理、模擬電路、數字電路、電工學、微機原理、通信原理、EDA、電子設計與製作等16個分支實驗室。各類實驗用房2780平方米, 800元以上儀器設備共有1565台件,設備總金額達340萬元,為專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根據學校實驗室建設規劃,即將開工建設的物電系實驗大樓11000平方米,將於2011年投入使用,按照學校“十一五”規劃目標,今後三年儀器設備投入將再增加1000萬元,以增加實驗設備的台套數,實現單人單組實驗;同時將加大電子創新與設計工作建設步伐,按照國家級標準將物電系實驗室建成校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在09年的碩士研究生考試中,我系有25人上線。

實驗室建設

河西學院物電系實驗室成立於1978年,是河西學院最早設立的實驗室之一。目前設有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近代物理、中教法、電工學、模擬電路、數字電路、微機原理、自控原理、通信原理、EDA、高頻電子線路、信號與系統、電子設計與製作等16個分支實驗室。截至2008年底,共有實驗儀器設備1966台(件),價值364.0807萬元,實驗設備完好率98%以上,實驗室使用面積達2780平方米左右。2000年7月物電系實驗室通過了甘肅省教育廳組織的省級實驗室合格評估。目前,電子創新與設計實驗室是我系重點建設的特色實驗室,物理演示與探索實驗室是擬新建的省內一流的高規格的示範性實驗室。
物電系實驗室除承擔物電系物理學和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兩個專業的實驗教學任務外,還承擔了數學系、化學系、生物系、機電工程系、植物科學系和園藝系等系部的大學物理實驗課的教學任務,計算機系、傳播系的模擬電路、數字電路課的實驗任務,以及傳播系的電工學實驗等課程的教學任務。在實驗設備和實驗場所極其有限的情況下,實驗室克服重重困難,勤勤懇懇,兢兢業業,艱苦奮鬥。在實驗室全體工作人員、實驗老師的辛勤努力下,保證了實驗的正常開出,圓滿完成實驗任務,實驗開出率達100%。
物電系實驗室師資力量雄厚,學歷與職稱結構合理。實驗室現有專兼職實驗教學人員24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學歷者達14人,包括教授3人,副教授9人,講師9人,助教3人;專職實驗技術人員3人,其中實驗師2人,高級工1人。實驗教學管理人員長期工作在教學管理的第一線,責任心強,業務熟悉,積累了豐富的實驗管理經驗,形成了許多規範的、行之有效且操作性強的管理制度和相關規定,具備豐富的建設、管理實驗室的經驗和能力。
實驗室教學隊伍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和較高的學術水平,積極參加教學改革、科學研究,在教學和科研方面均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在實驗教學方面發表論文50多篇,完成研究課題4項,現承擔研究課題4項。

專業培養

物理學專業
一、專業名稱及代碼
專業所在系:物理系 專業名稱:物理學(師範)
專業代碼:070201
二、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掌握物理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受到良好的科學實驗技能和科學研究初步訓練,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能在中等學校進行物理學及相關學科教學的教師、教育研究人員和科學工作者。
三、培養規格
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擁護改革開放,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原理,具有遠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品質,遵紀守法,有艱苦奮鬥和為祖國獻身的精神。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物理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受到物理實驗以及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基本訓練,具備物理學基本理論知識及其初步套用的能力,具備從事物理教學和教學研究的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能力和素養:
1.熟練掌握物理學科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初步具有實驗研究的能力。
2.掌握數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具備一定的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3.熟悉教育法規,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教育技術,並能夠運用教育學、心理學基礎理論,具有良好的教育職業道德素養和從事物理教學的基本能力。
4.了解物理學的前沿理論、套用前景及發展動態,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一定的教學研究能力。
5.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實踐和創新能力。
四、修業年限、學分及所授學位
修業年限:三年至八年 學修學分:161
所授學位:理學學士學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