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龍

河源龍

黃氏河源龍7具恐龍骨骼化石,曾因肢體不全,留下不少遺憾。2003年12月28日,廣東省河源市再次挖掘出部分恐龍骨骼化石。經確認,與黃氏河源龍屬同一整體。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neotheropoda 新獸腳類

tetanurae 堅尾龍類

avetheropoda 鳥獸腳類

coelurosauria 虛骨龍類

maniraptorifromes 手盜龍形類

maniraptora 手盜龍類

oviraptorosauria 竊蛋龍類

分布範圍

化石寫真 化石寫真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呂君昌認定,1999年7月在河源出土的7具化石是距今650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的竊蛋龍,其身體構造與鳥類相當接近。為鼓勵河源市博物館館長黃東為此所作的貢獻,他將這種恐龍命名為“黃氏河源龍”。因為資金緊缺,1999年的發掘工作未能繼續下去,導致發掘出的骨骼化石肢體不全,成為無頭龍。

物種學史

河源市再次邀請呂君昌博士前往進行搶救性挖掘,挖掘和爆破工作進行到地面以下約4米處,研究人員再次發現了恐龍骨骼化石。

呂博士稱,現場所發現的骨骼化石是與1999年發現的骨骼化石屬同一整體,很齊全,趾骨、股骨、頭骨都有,屬白堊紀的竊蛋龍。他相信如果在同一岩面上繼續挖掘,可以組成3具較完整的恐龍骨骼。在挖掘現場,一個面積約100多平方米的大坑裡,挖掘機和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地挖掘和清理,6處共10餘塊白色的恐龍骨骼化石的切面在石塊中清晰地顯露出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