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

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前身為原河南大學物理系,始建於1923年,是河南省歷史悠久、規模較大的院(系)之一。

基本信息

學院介紹

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前身為原河南大學物理系,始建於1923年,是河南省歷史悠久、規模較大的院(系)之一,現設有物理學系、電子信息工程系和教育技術學系三個系和理論物理研究所、套用物理研究所等兩個研究所,擁有理論物理博士點、物理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可在理論物理、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原子與分子物理、凝聚態物理、光學、無線電物理、電漿物理、聲學8個二級學科招收碩士研究生),還擁有材料物理與化學、物理電子學、電路與系統、教育技術學、課程與教學論(物理)、教育碩士6個碩士學位點,其中理論物理、原子分子物理2個學科為省級重點學科,凝聚態物理、光學、教育技術學3個學科為校級重點學科。
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現有教職工109人,其中院士2人,教授18人,副教授18人,博士22人,河南省特聘教授2人,博士生導師6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國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河南省優秀專家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5人,諾貝爾獎獲得者柏諾茲、中國科學院院士馮端、戴元本、趙忠賢、甘子釗、楊國禎、顧秉林、趙光達、鄒廣田、何祚庥、何國鍾,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明高等29位國際知名學者被聘為名譽或兼職教授。該院治學嚴謹,教學質量高,2003年以來應屆本科畢業生考研錄取率穩定在45%以上,應屆碩士研究生考博率為71%。該院科研實力雄厚,科研成果豐碩,5年來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973項目等國家級科研項目21項、省級自然科學基金及科技攻關項目等47項,榮獲國家優秀教學成果、河南省科技進步獎等省級以上獎勵40項。學術氣氛濃厚,科研成果豐碩,每年在國內外著名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00多篇,為河南師範大學連年位居全國高校SCI發表論文排序前50名做出了重要貢獻。該院積極開展對外交流,先後與美、英、法、德、加拿大、日本等國家的20餘所大學建立了較為密切的協作研究與學術交流關係。學院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參加科技製作大賽成績斐然,先後多次獲得全國大學生“挑戰杯”比賽二等獎等多項獎勵,畢業生以其紮實的理論功底和嫻熟的技巧深受用人單位青睞,一次就業率連年都在98%以上,現有3人進入中科院“百人計畫”、3人成為省級特聘教授,一大批畢業生成為特級教師、專家教授、企業家等優秀人才。

電子信息工程系

電子信息工程系現有2個全日制本科專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和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2個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物理電子學和電路與系統),1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學科(電子與通訊工程),其中物理電子學為河南省重點學科。
從1986年開始招收本科生起,已建立了一支學術水平高、科研能力強、教學經驗豐富、愛崗敬業的師資隊伍,現有教授5人、副教授13人、講師15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18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達20%以上。教師科研項目的層次不斷提升,科研經費逐年增長,其中有多項獲國家教育部、省市政府科技進步獎,已出版教材和學術著作20多部。每年發表在專業核心期刊及以上或被“三大檢索”的論文均在10餘篇以上,目前獲批省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網路課程4門。
我系有2個教學研究室(電路與系統教研室和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教研室),1個河南省高校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電磁波特徵信息探測),23個綜合專業實驗室,設備先進。
我系高度重視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樹立了“一切為學生著想,一切為學生成才”的工作理念,旨在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培養的優秀畢業生連年被保送至中科院、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全國知名學府和科研機構,研究生和本科就業率均達到98%以上,一直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和好評。學生專業基礎紮實,動手操作能力強,曾多次在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作品競賽、“挑戰杯”創業計畫大賽、“數學建模”比賽、“電子設計大賽”、“英語競賽”等重大賽事中取得優異成績。 (數據更新至2012年3月)

人才培養

專業介紹與特點

物理學是一切自然科學的基礎。物理學研究的粒子和原子構成蛋白質、生物體、一切人造的和天然的物質、陸地、海洋和大氣。在這個意義上,物理學構成了化學、生物學、材料科學、信息科學和地球物理學的基礎。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和技術被套用到所有的自然科學。在這些學科和物理學之間的邊緣領域中已經產生了新的學科,由此形成的科學整體己遠遠超過原來的各個學科的總和。技術和各門自然科學的未來都極大地依賴於與物理學有關的新的邊緣科學和物理學本身的套用。

培養目標及規格

本專業培養掌握物理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具有良好的數學基礎和實驗技能,能在物理學或相關的科學技術領域中從事科研、教學、技術和相關的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物理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進行物理實驗以及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基本訓練,初步具備進行物理學基本理論及其套用研究的能力,從事物理教學和教學研究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物理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以及實驗研究的初步能力。2.掌握數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具有較高的數學修養。3.掌握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特別是多媒體、網路教育技術的能力。4.熟悉教育法規,掌握並能夠初步運用教育學、心理學基礎理論,具有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素養和從事物理學教學的基本能力。5.了解物理學的前沿理論,套用前景及發展動態,以及物理學的新成果,具有一定的創造能力和自學能力。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專業主幹課程

理論力學、電動力學、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量子力學、 數學物理方法、電子技術及實驗、物理實驗、固體物理、微機原理及套用等。

專業特色課程

研究型課程:粒子物理基礎
雙語教學課程: 現代物理學進展,物理學史,材料物理學
教育技能課程:教師口語,微格教學,多媒體技術
網路教學課程:量子力學,光學
實踐技能課程:物理實驗(基礎、提高、綜合、研究、開放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