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驊市[河北省滄州市下轄市]

黃驊市[河北省滄州市下轄市]

黃驊是一座以英雄黃驊名字命名的城市。位於河北省東南部,地處環渤海經濟圈中部位置和環京津樞紐地帶,是國家跨世紀工程——神華工程的龍頭項目黃驊港所在地,有河北省東出西聯的出海口和橋頭堡之稱。截至2010全市總面積1544.7平方公里,總人口44.35萬人,轄10個鄉鎮、327個行政村、3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黃驊冬棗為明朝“貢棗”,被譽為中國冬棗之鄉。2007年,為配合河北省建設沿海經濟社會強省的目標,省委、省政府批准滄州市在沿海區域設立渤海新區,現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渤海新區分為核心區及協調區,核心區包括黃驊港開發區、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臨港化工園區和南大港管理區,協調區包括黃驊市和海興縣。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黃驊市黃驊市
黃驊市位於北緯38°09'-38°39',東經117°05'-117°49'之間。處於“環渤海、環京津”的“雙環”樞紐地帶和東北來經濟圈的中心位置,是國家跨世紀工程--神華工程的龍頭項目黃驊港所在地。總面積1544平方公里,擁有65.8公里的海岸線。全市總人口41.97萬。城區面積18平方公里,城區常住人口12萬。

2005年1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將黃驊市列為全省首批“擴權強縣(市)”之列,在計畫報批、財政結算、項目申報、證照辦理、土地報批等11個方面享有更大的自主權,進一步激活了市域經濟發展的活力。

黃驊擁有中國冬棗之鄉、中國北方模具之鄉、全國科技先進市、全國文化先進市和全國體育先進市等稱號。

歷史由來

黃驊烈士像黃驊烈士

黃驊歷史悠久,大約在7000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秦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在今黃驊羊二莊鄉置柳縣。柳縣是秦推行郡縣制首批置縣之一。

秦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方士徐福秦始皇求長生之藥,率500名童男和500名童女渡海到蓬萊,入海前經柳縣,在今羊二莊西建卯兮城。

1938年建立新海縣,1943年由新海縣與青城縣合併為新青縣。1945年,為紀念抗日戰爭犧牲於縣內的黃驊(原115師教導六旅副旅長兼冀魯邊軍區副司令員烈士而易名黃驊縣。1989年撤縣建市。

歷史遺址

秦代丱兮城遺址

黃驊博物館藏漢代釉陶灶黃驊博物館藏漢代釉陶灶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為求長生死生之藥,派方士徐福帶數千名童男童女去海上求仙尋不死之藥,僑居的城池叫丱兮城。經多方考證,丱兮城遺址在黃驊市羊二莊鎮西北2.5公里處。如今,丱兮城遺址歷經朝代更嬗2200餘年,依稀可辨的遺址面積12.3萬平方米,並可採集到繩紋磚,繩紋方格印大瓦等文物。
武帝台古遺址

武帝台古遺址位於臨港化工園區駐地偏北五公里,面積約1300平方米,在耕地以前基高約二十餘米,並有小廟一座,可容數人睡覺,有泥塑像,據稱系漢將劉猛之“奉禮”。

武帝台相傳為漢武帝東巡觀海所築。《北魏地形志》載:“章武有武帝台”,《畿輔通志》(康熙版)載:“武帝台在鹽山東北七十里”。《鹽山縣誌》(同治版)載:“武帝台有二,其一無考,巋然,獨存者,惟鹽山之一台。”遺址台基呈正方形,每邊長120米,高5.6米,可分5層,土內多有素麵灰磚等。採集物有戰國紅陶斧、豆把、豆盤繩紋碎殘片,和漢陶罐殘片、瓦片、五銖錢。

據考,武帝台下部基址為西漢遺蹟,上部系後世修築,台往東這悔邊的土地是西漢時期黃河在此八海造成的河口沖積扇。故此台在漢初正是臨海建築《魏土地記》載:“章武縣東百里有武帝台,南北有二台,相距六十里,谷雲漢武帝東巡海上所築。”《大清一統志》載此為扔台,北台在今沙井子村(今天津大港),已被夷為平地。

郛堤城遺址

郛堤城遺址位於黃驊市市區北部,在羊三木回族鄉劉皮莊南2公里。該古城總面積為186813平方米,城址已風化殘存,城內已闢為農田,城牆呈方形,東南西北各約一華里,四面城牆殘存;採集物有綠釉殘陶缽、夾砂紅陶、三棱銅箭鏃、古盔等。根據所采標本及文獻記載初步定為漢——戰國。據《鹽山新志》記載。西漢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於此置合騎候國,稱合騎城。《長蘆鹽法志》則稱係為防狄盧而設屯兵之所,稱伏狄城,當地訛稱武帝城,今稱郛堤城,198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舊城西才元北齊墓

該墓位於黃驊市舊城鎮舊城村東南約1500米,南距西才元村約500米。墓地原為高約1米之土台,東西27米,南北33米,墓室位於土台西側。墓為磚砌單室墓,墓室略呈扁圓形,東西4.9米,南北6.2米,四壁外凸,壁高2.6米,厚0.7米,墓磚砌法為三橫一豎,墓底鋪磚,墓向南偏西10度。

據墓誌記載,墓主姓常名文貴,字蔚榮,滄州浮陽郡高城縣崇仁鄉修義里人,為人意志堅強,剛毅不屈。約公元556年被封為兗州贏縣縣長,在任期間光明磊落,美名譽滿四境。公元560年提升為青州樂安郡太守(相當現在的專員)之後命運不斷變遷,去世之後,他的三個兒子為他修建了高大堅固的墳墓,並刻墓誌,永遠記載著他的事跡。墓志銘為:生能獨傑,死亦孤雄,千神來奉,萬鬼竟修。

海豐鎮金元遺址

該遺址位於黃驊市羊二莊鎮海豐鎮村與楊莊村之間,南北約500米,東西約1000米,面積約超過50萬平方米。從2000年開始,兩次對海豐鎮遺址進行發掘,發掘出土遺物比較豐富,有瓷、陶、骨、石、蚌、玉、玻璃等幾種。其中,以各種瓷器標為最多,就目前所知,瓷器中至少有定窯、井陘窯、磁州窯、耀州窯、鈞州窯、龍泉、景德鎮等幾個窯口的產品,比較精美的有印花白瓷、井陘窯印花、雙色釉點彩、磁州窯的劃花、剔花、紅綠彩、耀瓷中的印花等,還有一些製作工藝較高的絞胎、絞釉瓷、瓷塑人物、老虎枕等,都從不同側面反映了遺址豐富的內涵和金代高超的制瓷工藝。中國象棋、骨牌、圍棋大量出土。遺蹟方面大量瓷器的出土,證實海豐鎮在金代時已經成為以瓷器為主的貿易集散地。同時較多的圍棋子的出土亦表明早在800年前,海豐鎮一帶圍棋風氣之盛,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時人們的經濟和文化生活的發展狀況。海豐鎮遺址發掘是我國多年來宋元階段考古少有的發掘項目,也是配合基建中的重要發現,它的豐富的遺物內涵以及所包含的相關的眾多課題都對歷史、地理、氣候、商業、交通等方面的研究有著比較重要的意義。

張宗禹墓遺址

張宗禹墓位於南大港管理區三分場孔莊子村南約50米處。1981年,孔莊子挖溝時遇張宗禹墓,將其遺骨挖出,後用木箱收斂埋於原地,並立碑銘記。張宗禹,安徽亳州雉河集人,捻軍後期著名將領,1864年,太平天國失敗後,率捻軍與太平軍賴文光部聯合,改步兵為騎兵。1868年4月,被李鴻章、左宗棠包圍在北有鹼河、南有黃河、西有運河、東有大海的狹窄地帶里全殲。張宗禹乘夜突圍而出,隱居於南大港管理區孔莊子,隱姓埋名,化名童子師,20年後病死。此間,他以行醫看風水為生,臨死時透露出真實姓名。

行政區劃

黃驊市轄3個街道、4個鎮、4個鄉、3民族鄉:驊中街道驊東街道驊西街道、黃驊鎮、南排河鎮、舊城鎮、呂橋鎮、官莊鄉、常郭鄉、齊家務鄉、滕莊子鄉羊二莊回族鄉新村回族鄉、羊三木回族鄉。

驊東街道

辦事處成立於1997年2月,辦公地位於老政府院內小二樓上。轄區為華興街以東地區,主要為老城區。

驊中街道

辦事處建於1997年9月份,位於黃驊市區中部,轄區面積10平方千米;常住居民6472戶,總計20005人,轄文化路、信譽樓大街、興東、公園、興西、西水庫、北環、海園等8個居民委員會。

驊西街道

辦事處成立於1997年9月份,轄區東起津鹽大街(205國道),西至滕莊子鄉王曼河,南起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北至南排河。轄區總面積4.2平方千米,總人口2萬餘人。轄安居居委會、渤海西路居委會、金盾居委會、康樂居委會、春蕾居委會、中心路居委會、環湖居委會、建設大街居委會、車站居委會和長蘆鹽場居委會等10個居委會。

黃驊鎮

是黃驊市政府所在地,是黃驊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鎮總面積120.7平方千米,總人口86233人,所轄39個行政村。轄47個村委會:沈莊、坑西、坑東、樓西、樓東、后街、辛莊、新立、魏孫、張孫、趙孫、卞孫、東孫、小楊、大楊、大仁、鄭仁、張仁、前場、後場、方莊、後苗、前苗、馬莊、草三木一、草三木二、草三木三、草三木四、三虎莊、關帝廟、王莊子、東十街、大街北、大街南、於常莊、劉皮莊、財神廟、劉謀莊、沖寺口、楊常莊、前沙窪、後沙窪、東常莊、張常莊、劉常莊、後店子

南排河鎮

鎮政府駐李家堡村。面積97.6平方千米,人口4.89萬。轄21個村委會:排河、歧口、劉家堡、李家堡、季家堡、沈家堡、關家堡、趙家堡、賈家堡、西高頭、東高頭、張巨河、大辛堡、小辛堡、後唐堡、前唐堡、辛立灶、前范家堡、後范家堡、前徐家堡、後徐家堡。

舊城鎮

鎮政府駐舊城村。面積149.4平方千米,人口3.53萬。轄40個村委會:舊城、姜莊、闞莊、草堂、寺東、狼窪、郭莊、雲莊、池莊、閻隆、大堤柳莊、小堤柳莊、小六間房、大六間房、南小王莊、霍馬閘口、李馬閘口、金馬閘口、陳馬閘口、大馬閘口、東田馬閘口、鄧莊子、孫郭莊、劉郭莊、小郭莊、大郭莊、東才元、中才元、西才元、西大莊、西崔莊、大賈象、北賈象、東仙莊、西仙莊、後仙莊、小河南、大河南、東白莊。

呂橋鎮

鎮政府駐呂橋北村。面積150.9平方千米,人口3.68萬。轄35個村委會:呂橋北、呂橋西、呂橋前、呂橋東、北新立、小韓莊、張福莊、劉家場、王家橋、高家口、鄭家口、吳家鋪、陳莊子、王大本、下三鋪、小孫莊、孫正莊、狼虎莊、何家橋、大王御史莊、小王御史莊、劉三莊河南北、劉三莊河、中瓦古疃、西瓦古疃、東瓦古疃、周青莊東、周青莊西、幸福、新港、海新、乾港、官地、勝利。

官莊鄉

鄉政府駐官莊村。面積89.7平方千米,人口2.77萬。轄22個村委會:官莊、梁口、吳莊子北排、吳莊子前排、吳莊子東排、吳莊子西排、前九女河、西九女河、東九女河、孔韓莊、葛沽塘、燕吳莊、後吳莊、閻莊子、萬莊子、大閻台、小閻台、小胡莊、西姜橋、東姜橋、王吉莊。

常郭鄉

鄉政府駐常郭村。面積171.9平方千米,人口3.90萬。轄51個村委會:常郭、殷莊、王莊、街西、街東、陳莊、北莊、土樓、於趙、西趙、前趙、趙村、齊趙、寺上、白莊故縣、蔣莊、中留、西留、東畢孟前排、東畢孟中排、東畢孟西排、東畢孟東排、後六十六、前六十六、東留村東、東留村西、西馬連莊、東馬連莊、後王橋、前王橋、高戴莊、東泊莊、中泊莊、西泊莊、喬莊子、朱子札、馬子札、卞子札、李子札、趙子札、小北莊、白芹地、王芹地、西畢孟、南畢孟、後尚莊、前尚莊、滕家鋪、柳林莊、周郭莊。

齊家務鄉

鄉政府駐齊家務東村。面積169.2平方千米,人口3.72萬。轄37個村委會:齊家務東、齊家務南、齊家務西、齊家務北、後齊家務、李村東北、李村東南、李村西南、李村西北、海河新、小王莊、大王莊、王化莊、西聚館、東聚館、大麻沽、二麻沽、三麻沽、隆兒莊、閻辛莊、同居東、同居西、大科牛、二科牛、三科牛、楊官莊、德莊子、小劉莊、高莊子、乾符、桃園、前韓、後韓、三韓、永紅、寨里。

滕莊子鄉

鄉政府駐後滕莊村。面積215.2平方千米,人口3.66萬。轄26個村委會:後滕莊、前滕莊、夏莊子、劉家鋪、西胡莊、後龐莊、前龐莊、留老人、劉月莊、劉七莊、北王曼、中王曼、南王曼、張金莊、張趙莊、李官莊、西道安、東道安朱里口、西白莊、大浪白、楊順莊慈莊、孔店、康莊、嶺莊。

羊二莊回族鄉

鄉政府駐大寺村。面積213平方千米,人口4.53萬。轄48個村委會:大寺、前街、后街、周莊、許官、南趙、大趙、中趙、張趙、楊莊、賈莊、雙廟、南營、齊莊、東灣灣頭、西灣灣頭、前沙胡同、後沙胡同、東崔莊、海豐鎮、王家院、孟家園、西段莊、東段莊、西劉莊、陳劉莊、劉洪博、東花寨、西花寨、中花寨、何小莊、薛莊子、馬莊子、閔莊子、董莊子、戴莊子、東辛莊、八里莊、大馬莊、小馬莊、大孫莊、孟二莊、東大莊、張八寨、高官莊、陳家莊、大左莊、小左莊。

中捷友誼農場

面積254平方千米,人口3.95萬。轄6個社區居委會、11個村委會:創業路、朝陽街、曙光街、支農街、幸福街、光明街;六里灶、搬倒井、朱莊子、胡莊子、徐莊子、辛莊子、劉官莊、王肖莊、大郭莊、邢莊科、唐窪。
南大港農場 面積293.7平方千米,人口4.31萬。
河北省黃驊市(屬滄州)以黃驊烈士命名。

地理位置

黃驊博物館藏北齊墓陶俑黃驊博物館藏北齊墓陶俑

黃驊市位於河北省東南部,位於北緯38°09'-38°39',東經117°05'-117°49'之間。東臨渤海、南近山東、西界滄州、北倚京津,轄9個鄉鎮、327個行政村。總面積1544平方公里,擁有65.8公里的海岸線。黃驊市總人口41.97萬。城區面積18平方公里,城區常住人口12萬。 處於東北亞經濟圈的中部位置和“環渤海,環京津”的雙環紐地帶,是新歐亞大陸橋的東橋頭堡,現已成為華北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視窗。

自然環境

黃驊市處於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因為靠近渤海而略具海洋氣候特徵,季風顯著,四季分明,夏季潮濕多雨,冬季乾燥寒冷。年降水量平均627毫米。全市耕地面積72.6萬畝,濕地15萬畝,鹽鹼荒地51萬畝,灘涂36萬畝,淺海(0-15米等深線)238.4萬畝。
黃驊物產豐富,自古以“漁鹽之利雄天下”而著稱。海岸線長55公里,水產品年產量占河北省水產品總產量的45%,生產的三十多種海產品尤以對蝦、銀昌魚、梭子蟹最為名貴。鹽業發達,原鹽品質優良,是享譽海內外的“長蘆鹽”生產區。種植業以小麥玉米大豆高梁為主,蘋果鴨梨金絲小棗等品質優良,冬棗享有盛譽。由於土地廣袤、水草豐茂,發展畜牧業和房地產旅遊資源開發業前景十分廣闊,境內的“驊南淀”“驊北淀”是遊獵的天然場所。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是大港油田的主要產區,地熱資源開發潛力很大。

自然資源

(圖)黃驊市廣播電視局黃驊市廣播電視局

黃驊市境內20條河流匯集九處入海,海域水質肥沃、餌料豐富,有魚、蝦、蟹、貝、藻五大類上百種海產品,產量占河北省近一半,尤以東方對蝦、渤海梭子蟹、快魚、平魚、目魚最為名貴。

鹽業

鹽田總面積220萬公畝,年產原鹽150萬噸,是中國海鹽生產基地之一,名牌產品“長蘆鹽”享譽國內外。

農產品

黃驊市地處華北平原,盛產小麥、玉米、大豆、高粱、蘋果、鴨梨、冬棗、金絲小棗等。

石油

黃驊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等資源,是大港油田的主產區,年產量60萬噸。

煤炭

黃驊市作為西煤東運的龍頭,已成為沿海地區重要的煤炭集散地,年煤流轉量近7千萬噸。可滿足煤化工產業的原料需求。

旅遊

黃驊市境內現存文化遺址20多處,現存海上漁村、人民公園、博物館等人文景觀5處,野外的驊南淀、驊北淀、海濱浴場,是人們沐浴大自然、打獵、遊玩、休閒、度假的理想場所。

區位交通

區位

黃驊地處“雙環”經濟圈核心地帶,將是未來中國經濟的重要增長點。在河北省的“一線兩廂”戰略規劃中:黃驊是南廂四地區中唯一的港口城市,是河北省發展最具潛力的區域之一。在“津滄黃”三角區域中:目前我市已被列為東部次中心城市,其目的就是想借港口的拉動作用,把黃驊打造成為東部經濟發展的龍頭。

交通

貫穿全境的205(山海關廣州)、307(黃驊港銀川)兩條國道和正在建設的津汕(天津至汕尾)、石黃(石家莊至黃驊港)高速,黃萬(黃驊至萬家碼頭)鐵路和已經建成的朔黃(朔州至黃驊港)鐵路在黃驊境內形成了三個黃金十字架,形成了完整的公路、鐵路運輸網路。黃驊港於1997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開工建設,現已建成並營運一個10萬噸級和四個5萬噸級輸煤碼頭,一個2萬噸級液體化工碼頭和兩個1.5萬噸級雜貨碼頭已經建成,海運可達世界各地港口城市。

旅遊資源

海豐鎮發掘現場海豐鎮發掘現場

黃驊市境內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較為豐富。她東臨渤海,擁有100多華里的海岸線;她有“南有三峽、北有神華”之稱的神華工程重點項目黃驊大港、朔黃鐵路和黃驊電廠;她有豐富的“地球之腎”美稱的濕地資源,其中南大港濕地、驊南淀濕地總面積達到15萬畝,濕地內野生生物種類較多,僅鳥類就有160多種,適宜觀賞、葦獵、野炊、攝影;黃驊還有比較多的自然文化遺址,如古貝殼堤、郛堤城、北齊墓等。另外,冬棗、苜蓿、奶牛等特色種養業方興未艾,為生態旅遊提供了較為豐富的素材。特別是冬棗,因為黃驊是中國冬棗的發源地,是中國冬棗之鄉,境內有600年以上樹齡的冬棗樹就有700多棵。鄉村野炊、漁家烹魚、棗鄉摘棗也別有一番情趣。

旅遊景點

聚館原始冬棗林

聚館原始冬棗林位於黃驊市齊家務鄉聚館村,距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據劉氏家譜記載,公元1404年,即明代永二年,劉姓遷滄始祖洪公率四子二侄及其眷屬等奉命移民,行至滄州東北部,饑渴難耐,忽見一片棗林,其棗大如蘋果,眾人分食,入口即酥,甘甜可口,頓覺神清氣爽,眾人認為是天降神賜的仙棗,遂在此立村。相傳明正統年間(公元1436—1450年)吏部天官王翱由京返鄉途中吃到聚館冬棗,稱讚“美不可言”。回到老家王帽圈(今海興縣,距聚館四十公里),命鄉民必種冬棗樹,以享人間美味,後逐步傳入山東等地。明孝宗皇后張氏,弘治帝原配(公元1470—1505年),滄縣興濟人。弘治三年,為治水患,張皇后詔諭胞弟張鶴齡、張延齡督辦疏浚減河,時人稱為“娘娘河”。兩國舅督辦開挖興濟減河時,發現聚館冬棗,遂令人採摘進獻皇帝皇后,備受青睞,被弘治皇帝稱為“棗中極品”、“百果之王”,當即欽定為“貢品”,年年來朝,此制一直沿襲至清,冬棗也由此成為“貢棗”。聚館冬棗以其皮薄、肉嫩、酥脆、味甘的特異品質聞名遐邇。果實富含人體必需的多種營養成份,因其維生素C含量高,被稱為“維生素丸”,有抑衰抗癌之功效,是保健上品。聚館村現存600年以上古冬棗樹198株,200年以上古樹1000多棵,已被列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

黃驊古貝殼堤

黃驊古貝殼堤是世界三大古貝殼堤之一,位於黃驊市沿海地區。黃驊古貝殼堤由6條貝殼堤組成,總面積117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10公頃,位於張巨河村以南,後唐堡村以北,為重點保護區域。它主要由貝類、孢粉、藻類、有孔蟲、介形蟲等組成,為不可再生的資源。 據科學考證,這些古貝殼堤的發育規模、時間跨度和所包涵的地質古環境信息為世界所罕見,在國際第四紀地質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可為研究古海洋變遷、環境變化趨勢提供天然本底,對於進行科學研究,以及預測今後的環境變化趨勢,為各級政府制定地區經濟發展規劃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除供科學研究外,它還對風暴潮造成海水內侵起到保護作用。1998年9月23日經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海洋自然保護區,屬海洋地質自然遺蹟。

南大港濕地

黃驊市地處濱海平原,河流眾多,多條河流匯聚入海,河道、庫淀、坑塘、主幹支渠總蓄水能力為2.8億立方米,多處窪淀濕,其中南大港濕地就是最突出的一處。南大港濕地位於渤海灣頂端,屬於典型的濱海濕地類,是河北省自然保護區,也是河北師範大學地理學院學生實習基地和研究生研究基地。濕地海拔最高處5.4米,最低處2.9米,分為瀉湖窪地、淺槽型窪地、崗地和高平地等,90%的植被為蘆葦。環港林木10米寬、30公里長,計6萬多株。這裡是候鳥南北遷徙帶與東西遷徙帶的交匯點,據觀察統計,已發現有168種鳥類,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丹頂鶴、白鶴、白頭鶴、白鸛,中華秋沙鴇、大鴇等,這裡每年都會看到大批白天鵝到這裡棲息。為了保護水庫內蘆葦植被,魚類、鳥類和港坡動物,沿港內還開挖了一條6米寬、4米深的環港水渠,以保證季節性蓄水和調節區域內水容量。在濕地自然保護區內,視野遼闊,盛夏時節,滿目青翠,空氣清新,使人心曠神怡。

黃驊名人

(圖)黃驊市黃驊

黃驊(1911年---1943年),原名黃金山,湖北陽新縣上村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經二萬五千里到達延安。1941年調往冀魯邊解放區,任115師教導六旅副旅長兼冀魯邊軍區副司令員。1943年6月30日,在新青縣大趙村主持軍區偵察通訊工作會議時,遭到馮冠奎、邢仁甫等人殺害。解放後,為紀念黃驊烈士,經省委批准改新青縣為黃驊縣。

趙博生(1897---1933年),原名恩薄,黃驊市滕莊子鄉慈莊人。生於1897年9月7日,1931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14年在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學習,1931年12月接受中共中央軍委關於在第26路軍舉行武裝起義的指示,先後聯絡73旅旅長董振堂、74旅旅長季振同,爭取季旅2團團長黃仲岳,共同組織起義,14日寧都起義爆發,26路軍17000多人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寧都起義後,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團參謀長兼第十四軍軍長,1933年1月8日,在第四次反“圍剿”戰鬥中,犧牲於江西省金谿縣長垣廟。

張之江(1882—1969年),字子姜,黃驊市滕莊子鄉留老仁村人,西北軍著名將領。中國國術(武術)主要倡導人和奠基人。在任新軍第二十鎮八十標第三營隊員期間,與馮玉祥成莫逆之交,經常抨擊清王朝的腐敗統治。辛亥革命時,組織灤州起義。1912年投奔馮玉祥,後參加雲南起義,討伐洪憲帝制。1928年北伐革命結束後,建立了南京中央國術館,並出任館長。1933年,經國民政府批准,創辦國立國術體育專科學校並任校長,一兼兩職。1936年,中國國術館選拔武術隊參加第十屆奧運會,聲名大震,奧運會執行主席特命為表演隊攝製紀錄片,並授贈一枚榮譽獎章。建

(圖)黃驊市白燕升

國後,任中國政協委員,受到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1969年病逝。
白燕升,河北省黃驊市人,1991年畢業於河北大學中文系,先分配到保定電視台,同年調入河北電視台。這期間,主持了包括新聞、經濟、文藝等多種類型的節目,得到了充分的鍛鍊,因此獲得了“河北省廣播電視主持人大賽”的第一名。

1993年白燕升從全國600多人的競選中脫穎而出,進入前十名,1994年正式調入中央電視台。1996年1月1日,戲曲·音樂頻道開播,即成為該頻道唯一的戲曲節目主持人。

他多才多藝,京劇、河北梆子、越劇、黃梅戲、豫劇等劇種,都能演唱,1997年《白燕升戲曲·歌曲演唱集》由中唱公司發行,表達了他對戲曲、音樂的熱愛。

基礎設施

黃驊投資環境優越,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總容量1000萬立方米、日供水3萬噸的水場工程已竣工並實現供水,水場的投入使用,大大改善了城區的供水條件和供水質量。在實現了南北電網雙向供電後,又新建了一座220千伏變電站、四座110千伏變電站和六座35千伏變電站。境內形成了完整的公路、鐵路、海上運輸體系。海防公路、205國道(山海關廣州)和307國道(歧口到銀川)縱橫貫通黃驊全境,石港高速公路2001年石家莊-滄州段能夠鋪通,2002年全線鋪通。鐵路運輸由黃滄(黃驊到滄州)地方鐵路與京滬線接軌,進而同全國鐵路網連線,朔黃鐵路即西煤東運鐵路通道,全長820公里,近期運量3500噸,遠期運輸能力1億噸,2001年7月全線鋪通。

經濟發展

2001年11月3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同志來黃驊視察。2001年11月3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同志來黃驊視察。

黃驊經濟發展迅猛。1988年國務院批准黃驊市為沿海經濟開放區以來,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和社會各業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黃驊市已形成工業、鄉鎮企業、海洋產業、農業四大經濟支柱產業,國民生產總值、農民人均純收入和財政收入在全省各縣市中居於前列,“八五”期間居河北省綜合經濟實力“十強”縣市行列,九六年在全省排位第五,是“中國名星縣市”百顆星之一,被列為全國綜合改革試驗市。

黃驊擁有中國冬棗之鄉、中國北方模具之鄉、全國科技先進市、全國文化先進市和全國體育先進市等稱號。

發展前景

在九十年代中國對外開放的戰略格局中,環渤海地區是繼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之後,新的重點開放區域,黃驊位於環渤海、環京津、環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位置,輻射內地、帶動周邊的作用非常明顯。隨著國家跨世紀工程-西煤東運第二條大通道神華工程的立項興建,必將把黃驊推上一個令世人矚目的位置。可以斷言,不久的將來,黃驊做為一顆絢麗多彩的渤海明珠,將成為冀、晉、陝及內蒙等區域對外開放的視窗,黃驊這塊黃金寶地也將更加炙手,我們熱誠歡迎各界朋友、有識之士來黃驊參觀考察、投資興業、大展宏圖

地方特產

1.黃驊冬棗介紹:
黃驊冬棗已有年三千年歷史,可以上溯至秦漢之前,史載“燕趙千樹棗”,“自古有魚鹽棗之饒”,“柳縣章武(秦漢時黃驊域內置柳縣、章武)皆植棗,以此物當食,家釀半斛,殷實富足”。元世祖時,黃驊冬棗形成規模化種植,黃驊市齊家務聚館村的冬棗林即由此時種植髮展形成。如今,這裡仍存有全世界面積最大,年代最古老的原始冬棗林,林中百年以上冬棗古樹1067株,其中樹齡600年以上者198株,這些古冬棗樹雖飽經風霜,仍枝繁葉茂,果實纍纍。
黃驊冬棗為皇家、貴族所推崇、喜愛,故而在歷史上有著高貴品質和傳奇色彩。“秦始皇聞之以為長生之果,久尋未得”。漢武帝太初三年東巡得之,謂之“棗中極品”,封為“仙棗”。弘治三年,明孝宗朱祐樘得之,以為神果,謂之“百果之王”,封為“貢棗”。此制沿襲至清,上下500年。
黃驊冬棗皮薄、肉厚、核小,肉質細嫩而酥脆,酸甜適口,口感極佳,“食之若夏朝雨露,得迴腸盪氣之益;含之似攀月擷霞,有夢繞魂牽之誘”,為果中珍品。據測定,黃驊冬棗總糖含量32.2%,總酸0.367%,每百克鮮棗維生素C含量354毫克,並富含多種其他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保健價值極高,有“長壽果”之美譽。1996年10月,在黃驊冬棗論證會上,被與會專家譽為“全國260餘個鮮食棗品之冠”。
黃驊冬棗是國家原產地域保護產品。國內眾多專家實地考察分析認為:黃驊靠海,氣候條件上光熱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於冬棗果實的糖分積累,使其糖分含量較高;黃驊周邊土層較厚,耕性良好,土壤中含有豐富的氯、鉀離子,這些離子能夠使果實增加維生素含量和其他微量元素及多種營養成分的含量,並能使果實增加脆度和硬度。故而黃驊冬棗品質獨特,清甜酥脆,營養豐富,“內潤六合肝腸,外通八極清氣”。
脆冬棗介紹:
一些企業利用先進的低溫脫水技術,迅速脫水,最大程度的保留了棗的營養成分,並使其儲藏時間延長至1年,使人們一年四季都能吃到這種珍貴的果實!
原料:鮮冬棗、植物油。
產品介紹:本產品精選優質冬棗為原料,採用高科技工藝加工製成。保持冬棗天然色澤、皮薄、無核、肉質鮮脆甘甜,富含人體必需的多種營養成分,不含任何添加劑。因其維生素C含量高,被稱為“活的維生素丸”。本產品包裝精美、品質醇厚,是休閒娛樂、饋贈親友之佳品。
冬棗含糖量適中,味美可口,具有清理腸胃,有助於消化之功效,因此是美容和減肥的佳品!
黃驊古園脆冬棗口味較為純正。
2、渤海三疣梭子蟹介紹:
這是黃驊沿海最主要的海產品,3~5月和9~10月為生產旺季,渤海灣遼東半島4~5月產量較多。
也是我國最大的一種蟹類。善於游泳,也會掘泥沙,常潛伏海底或河口附近,性兇猛好鬥,繁殖力強,生長快。3月末蟹群游向淺水區產卵,懷卵蟹最大個體達750克,4月中、下旬為產卵盛期,從第一幼蟹期到成熟期,一般需3年。近岸產卵場雌蟹占80%以上,外海則雄蟹較多,主要漁期在4月份;據老漁民反映,越冬期間的氣溫或越冬場的水溫高低對梭子蟹的漁獲量有較大影響。穀雨前後蟹體最豐滿,雖然秋季也可捕到,但不肥滿(但越冬前雄蟹特別豐滿肥大,有“谷茬公蟹”之說),雄蟹俗稱“尖臍”,未成熟雄蟹稱“查臍子”,雌蟹俗稱“圓臍”,以雌蟹為好,懷卵大蟹又叫“石榴黃”,雌雄蟹市場價格相差懸殊。蟹肉色潔白,肉多,肉質細嫩,膏似凝脂,味道鮮美。尤其是兩鉗狀螯足之肉,呈絲狀而帶甜味,蟹黃色艷味香,食之別有風味,因而久負盛名,居海鮮之首。
3、黃驊水貂皮介紹:
產地:中國河北黃驊。特點:皮毛彈性好,光澤明亮,針毛與絨毛比例恰到好處。覆蓋率高,既保暖而不擀氈。 
4、黃驊毛蚶介紹:
產地:中國河北黃驊。特點:早春或晚秋時毛蚶肉肥體大,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熟制清香可口易消化吸收,亦可曬乾備用和製作罐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