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黃驊》

《英雄黃驊》

《英雄黃驊》是范建會導演,高曙光主演的作品,於2011年3月15日時間上映。主要講述的是再現了20世紀40年代燃燒在燕趙大地上的抗戰烽火,英雄人物黃驊臨危受命,來到冀魯邊區領導軍民抗戰,他英勇善戰,很快扭轉了被動局面,發展壯大了八路軍力量,最終卻不幸被叛徒和漢奸刺殺犧牲的故事。

基本信息

簡介

《英雄黃驊》英雄黃驊

一直以來,黃驊都是作為一個渤海之濱的城市而為世人所知,很少有人知道這是一座以抗日英雄名字命名的城市。河北電影人追尋著英雄的足跡,歷時數年精心打造,終於將黃驊烈士可歌可泣的故事拍成電影,《英雄黃驊》將於2011年3月15日晚7:30分亮相央視電影頻道。
電影《英雄黃驊》由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河北影視集團、八一電影製片廠、中共滄州市委宣傳部、黃驊市委市政府、河北省電影電視劇創作中心、河北電影製片廠、滄州電視台聯合攝製。《英雄黃驊》跨越了60多年的時空,再現了20世紀40年代燃燒在燕趙大地上的抗戰烽火,表現了黃驊臨危受命,來到冀魯邊區領導軍民抗戰,他出生入死、英勇善戰,很快扭轉了被動局面,發展壯大了八路軍力量,最終卻不幸被叛徒和漢奸刺殺犧牲。
該片秉持真實地還原歷史,細膩地敘述故事、刻畫人物,強烈地震憾心靈的原則,努力做到虛實互補——歷史真實與加工提煉互相補充;文武兼備——文戲與武戲合理配置;剛柔相濟——鐵血戰場與兒女情長交融在一起,將外敵入侵、民族危亡關頭,黃驊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對抗戰必勝的堅定信念表現得清晰而深刻。這既是影片的靈魂所在,也是創作者的精神訴求。

相關背景

《英雄黃驊》劇照《英雄黃驊》劇照

黃驊原名黃金山,15歲參加革命,逐步成長為與陳賡、宋任窮、韋國清等同時期的紅軍特科戰線骨幹。1941年4月任115師教導六旅旅長,同年夏天調往冀魯邊軍區任司令員。1943年6月30日,叛徒馮冠魁假借匯報工作之名,將在新青縣大趙村正在召開偵查會議的黃驊同志殘忍殺害。為了紀念黃驊烈士,邊區政府於1945年8月決定將新青縣正式改名為黃驊縣。1989年國務院批准撤縣建黃驊市。
1941年,抗日戰爭最艱苦的年月,時任八路軍115師教導第6旅副旅長的黃驊,臨危受命,來到河北與山東交界的冀魯邊區抗日根據地,兼任軍區副司令員,領導軍民抗戰。當時敵強我弱,根據地一片白色恐怖,黃驊出生入死,英勇善戰,很快扭轉了被動局面,發展壯大了八路軍的力量。兩年後黃驊不幸被叛徒和漢奸刺殺犧牲。
穿越60多年的時空,回到血與火的抗日戰場,追尋英雄的足跡,與英雄對話,與英雄同行。我們時時在思索:如何讓歷史與現實對接?如何講述半個世紀前的抗戰故事?如何讓一位抗日英雄走進今天觀眾的心靈深處?
劇本幾易其稿,終於完成。我們秉持真實地還原歷史、細膩地敘述故事、刻畫人物、強烈地震撼心靈的原則,努力做到虛實互補--歷史真實與加工提煉互相補充;文武兼備--文戲與武戲合理配置;剛柔相濟--鐵血戰場與兒女情長交融在一起。當然,劇本最核心、最本質的還是突出黃驊在外敵入侵、民族危亡關頭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對抗戰必勝的堅定信念。在今天這個物質世界和消費時代,忠誠、信念、信仰,不是顯得彌足珍貴嗎?這也正是劇本和影片的靈魂所在,是我們創作者的精神訴求。
與劇本有關的令人難忘的一幕是:黃驊市的最高領導--市委書記回學勇,曾在市委常委會上朗讀劇本,顯示了他對劇本的認可和喜愛。當然,不誇張地說,從劇本創作到影片拍攝,回書記稱得上是這項文化工程的總設計師和最堅定的支持者。因為黃驊市已把弘揚英雄文化納入到整體發展戰略之中,而拍攝電影《英雄黃驊》就是打造英雄文化的最新最大亮點。

拍攝原因

為什麼要拍攝這部電影時,黃驊市委宣傳部的負責人說,黃驊是一座用英雄名字命名的城市,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光榮的革命傳統。60多年前,在渤海灣邊對敵鬥爭的烽火硝煙中,以黃驊同志為代表的革命先烈,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捨生忘死,前仆後繼,英勇奮戰,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以電影藝術形式將黃驊同志的英雄事跡再現銀屏,對於繼承和發揚革命傳統,加強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教育,推動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激勵人民民眾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團結奮鬥,具有重要意義。

主要演員

高曙光飾演黃驊高曙光飾演黃驊

高曙光
高曙光,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參演多部電影和電視劇,他深入劇情,刻畫人物栩栩如生,受到許多觀眾好評。高曙光作為演員除了他那些好的條件之外,他還是一個高曙光(10張)很認真、很用功的演員。他可能會去研究、揣摩這種,他真的會去琢磨。因為平時生活中也會去聊到這些東西。他也是把演戲作為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去做。
現年47歲的高曙光是山東人,出身於軍人家庭。但他在江南度過了相當長的時間,北方山脈的雄渾剛毅和江南水鄉的纖麗柔順,或許為他剛柔相濟的表演風格提供了一種背景。高曙光的角色原本是按照上海某種男人類型設計的,文質彬彬,講情講理,可又懦弱,“肉頭”。高曙光看了劇本後便決定以自身優勢改變這種形象的不足。他扮演的人物,既剛且柔的內勁,在事業上恪守行事準則,在愛情上柔韌不折,表現了男子漢的氣度和執著。

導演蘇舟認為,高曙光塑造了一個上海男人的新形象。他與孫淳在表演上形成反差,孫淳作為男一號,表現了一個有所作為的正面人物身上出現的許多缺點,而高曙光則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現實生活中,那些剛柔相濟的男子總是受歡迎的。他們有自己的主張,性格剛強,但他們不是蠻漢,內心豐富,還有一段柔腸,因而更具人性的光華。現代人生活在多元化的社會,然而個性的張揚並不是可以隨心所欲的,尷尬和無奈常相伴左右,所以剛柔相濟是走出綠色通道的有效護照??這是高曙光對角色的理解,更是對生活的理解。因此,他很想將自己的表演風格定位在剛柔相濟上。雖然經歷過失敗,但他不懈地努力著,在各各不同的懼色的塑造中探索著那個難以言說“度”,一步一步地接近自己的理想。
肖茵
身高:1.65
體重:45kg
星座:獅子
愛好:唱歌,跳舞,鋼琴,游泳
畢業院校:北京電影學院2004級表演系本科
籍貫:河北承德
血型:B型
屬相:牛
星座:獅子座
最喜歡的小動物:狗狗、水獺、考拉
最喜歡的顏色:綠色
格言:我不知道,我不想知道,我不需要知道我不想知道的,我不想知道我不需要知道的。
最喜歡的影片:《冰河世紀》(從頭笑到尾)、《實尾島海戰》(從頭哭到尾)
最喜歡的演員:梅麗爾"斯特里普、尼古拉斯".凱奇、蔣雯麗
最喜歡的導演:馮小剛
最愛吃的食物:冰淇淋
最喜歡的韓劇:《我叫金三順》、《雪之女王》、《天國的樹》
最喜歡的男演員:玄彬
拍攝作品
電視劇
《山妮妮溝娃娃》飾演—毛妮
《望族》飾演—朱時雨
《秘密圖紙》飾演—延安
《共和國搖籃》飾演-曾碧
《鐵梨花》飾演-張雅琴合作演員:陳數巍子張少華楊志剛張桐史可等導演:郭靖宇
電影
花旗少林》《英雄黃驊》
情景劇
《找個爸爸做老公》《盧比的故事》
廣告
板城燒鍋酒博士倫平面宣傳 伊利牛奶平面宣傳 科浩特奶茶 搖籃奶粉
雜誌
《中華家教》《大眾健康》《婚育》《心理健康》《中國校園導刊》
任希鴻
河北藝校畢業後,任希鴻進入河北梆子劇團主攻花臉。由於戲劇不景氣,他轉行經商。幾年的打拚,始終讓他難以忘情表演。工作間隙,經朋友介紹他拍攝了一些影視劇。2001年,代表滄州市參加全國比賽,河北梆子戲劇小品《苦水鏡》獲全國“群星獎”金獎!至今群藝館裡還貼著他獲獎的巨幅照片。2002年,任希鴻參加了《龍票》的拍攝。這是一部反映晉商的故事,與黃曉明合作。4個月的拍攝結束後,單位通知他,不用上班了。本就喜歡影視表演的任希鴻心想,這未嘗不是件好事,自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影視創作了。
理想與現實相去甚遠。接下來,對任希鴻來說是黑色的。去北京跑劇組,拿著照片推薦自己,然後就是漫長的等待。最潦倒的時候,到話吧給北京的導演打電話,兜里揣著一沓一角的紙幣。結賬時,他一張一張地把錢數給老闆,人家一句“你這錢不是假的吧”說得他哭笑不得。

幾部戲下來,任希鴻得到了鍛鍊,也重拾了信心。之後,他片約不斷。古裝戲,現代戲,均有涉足。短短几年,任希鴻出演了《大明奇才》、《精武飛鴻》、《慾火鳳凰》、《大秦帝國》、《還君明珠》、《無敵鐵砂掌》等幾十部影視劇。在這個圈子裡,他因為出色的演技和踏實的為人闖出了一番自己的天地。因為與他合作的多是大導演、名演員,他有了更好的學習機會。沒有戲的時候,任希鴻也會來到片場,看別人怎么表演,然後背後用功。一個眼神、一個神情,甚至看電視的時候,他也會揣摩別人的表演。任希鴻說,一個好的演員,身上都是戲,目光犀利,表情自然,沒有表演的痕跡。他喜歡錶演,會踏踏實實地演好每部戲。在很多人眼裡,演員是個風光的職業,其實風光的背後,更多的是不為人知的艱辛。
在《慾火鳳凰》中扮演的吉田大佐是任希鴻最得意的一個角色。台詞背得爛熟,演起來遊刃有餘。可當時拍攝時,7月的上海氣溫接近40攝氏度。拍攝場地沒有空調,任希鴻身穿呢子軍裝,腳蹬馬靴。一場戲下來,呢子軍裝幾乎都溻透了。在40集電視連續視《大秦帝國》中,任希鴻扮演西乞弧,其中一個鏡頭是在一月份太行山區的一個山溝里拍攝的,當時寒風刺骨,他們要趟過冰冷的河水。任希鴻說,那種滋味如果不親歷是難以想像的。
春節前,任希鴻在上海拍攝《約翰·拉貝》。這是部以一個西方人的角度講述南京大屠殺的電影。周迅、張靜初、任泉等明星均在電影中扮演重要角色,任希鴻在片中扮演一個誓死要跟日本鬼子血戰到底的愛國將軍。劇中將軍的一句台詞讓他很受感動:“我們就是死也不要把祖國的一寸土地讓給日本人,讓日本人去死吧,中國萬歲,中國萬歲,萬歲!”儘管當時上海正在下大雪,但再惡劣的天氣也影響不了漲滿任希鴻心中的將軍那份濃濃的愛國情懷。

幕後製作

《英雄黃驊》劇照《英雄黃驊》劇照

1、臨陣換將急煞人千呼萬喚“曙光”來
一直以來,選擇一個知名度較高、表演功力較強的演員都是製片人、導演,乃至整個攝製組的最大心愿,主要演員最終選擇合適與否直接決定著影片的質量。可是由於檔期的原因,攝製組遲遲找不到扮演黃驊的合適人選。隨著季節的推移,天氣的變化,蘆葦地、玉米地一天天變黃,時間不等人。負責聯繫演員的製片主任親自坐鎮北京,不分晝夜、廢寢忘食,幾乎聯繫遍了影視圈的當紅演員,最後經過多輪篩選和談判,終於找到了理想的演員———高曙光。眾所周知,臨陣換將乃兵家大忌,每個人都不免擔心。高曙光何許人也?他曾經主演過電影《生死速遞》,電視劇《中國商人》、《東方商人》 、《靠近你溫暖我》等眾多很有影響的作品。而且更加巧合地是,高曙光祖籍山東,出生於軍人家庭,從小在南方長大,與黃驊的人生經歷非常相似。如此的機緣巧合讓人不禁慨嘆天意。當英俊魁梧、身形矯健的高曙光姍姍來遲,攝製組上下歡欣鼓舞,大家開心地說:千呼萬喚“曙光”來。事實證明,在接下來電影拍攝的日子裡,高曙光無論是表演功力還是為人處事都受到了攝製組成員的交口稱讚,尤其是他的忘我投入和精湛演技更為塑造黃驊的英雄形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奔波轉場累煞人同心協力共創精品
電影《英雄黃驊》的拍攝在三大外景地取景:石家莊近郊、黃驊、八一電影製片廠王佐影視基地。石家莊就有五個外景地,即鹿泉洞溝村、靈壽濕地、平山崗南水庫、井陘王家大院、段家樓、贊皇的舊村落;黃驊有三個外景地,即南大港十幾萬畝的濕地蘆葦盪、黃驊烈士的犧牲地大趙村紀念館、渤海邊;北京的拍攝集中在八一電影製片廠王佐影視基地。正因為場景眾多,電影《英雄黃驊》在拍攝期間,經歷了兩次大的轉場,一次是由石家莊近郊轉場黃驊、一次是由黃驊轉場八一廠王佐影視基地。為什麼表現黃驊司令員的戰鬥、生活的戲不全部在黃驊拍,而且拍攝期間還要輾轉數百公里進行兩次大的轉場?這對於一部電影來講,無疑花費了更多的時間,耗費了更多的精力。
原來,電影所講述的故事和發生的場景到今天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像黃驊在冀魯邊區的住所、115師師部等破舊的房子在今天的黃驊市已經找不到了。如何盡最大可能還原歷史的原貌,這可愁壞了製片主任和美工師,最後還是在鹿泉市洞溝村已經廢棄的老房子裡才找到了較符合當年情景的房子。影片中涉及到的另一處場景,渤海近海中的一個小島旺子島也遇到了同樣的困難。今天的旺子島上早已建起了一排排紅頂的房子,根本無法進行拍攝,所以攝製組當機立斷,移師平山崗南水庫,幸運的是,拍攝當天風很大,大風翻捲起高高的浪花真得像是在海邊拍攝的,效果竟然能以假亂真。攝製組就是這樣不斷克服困難,數次轉場,精益求精,為追求拍攝的高水平,保證影片的高質量,將電影拍攝成為一部精品佳作不懈地努力著……
3、風雪來襲愁煞人老天眷顧雪過天晴
唐代大詩人岑參曾作詩吟詠“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電影《英雄黃驊》拍攝期間,除了幾經奔波轉場,還曾經兩次遭遇九月(陰曆)飛雪。一次是攝製組剛轉場到黃驊,天氣驟變,為了加快速度追趕進度,劇組全體人員顧不上一路顛簸、疲憊勞累,連夜去大趙村慘案紀念館拍夜戲,直至凌晨2點,辛苦異常。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伴隨著第二天的大風降溫,氣溫驟然從二十度上下急降到零下五度,當毛毛細雨逐漸化作了細細的雪粒,又在狂風中化作片片雪花,而此時,攝製組全體演職員已經顧不得惡劣的天氣,頂風冒雪堅持在南大港濕地繼續拍攝,其間的甘苦恐怕只有親身經歷過才能道出。另一次大的轉場是從黃驊到北京,由於降雪路面濕滑,攝製組晚上8點多才趕到北京。八一廠王佐影視基地只批准一晚上借用時間,於是大家匆匆放下行李,立即趕到現場,直至凌晨4點多才搶完該場景的戲份,拖著精疲力竭的身體冒著大雪回到駐地。而後河北、山西一線遭遇了50多年不遇的特大暴雪,北京雖然也曾幾次飄起雪花,不過總算老天照應,眷顧著這群不知疲倦、廢寢忘食的電影人,竟然最終未給拍攝造成太大影響從而讓攝製組圓滿地按計畫完成了電影的拍攝。

評價

回民支隊隊員給黃驊等領導表演精彩的五虎棍絕技回民支隊隊員給黃驊等領導表演精彩的五虎棍絕技

一、導演主演對每個細節精益求精
在拍攝現場,我時時站在導演范建會的身後,看他出神入化的調度和指揮藝術。人們常說,電視劇是編劇的藝術,電影是導演的藝術。此言不謬。在劇本創作階段,范導就貢獻了很多建議和智慧,開拍前他的案頭工作也很充分,拍攝時他要求各部門要按照大電影的原則和標準去創作,對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畫面,都精益求精,容不得半點馬虎和湊合。他就像一個魔術大師,眼看著把手中的劇本一點點化成了一幅幅外景和內景,化成了演員的動作和台詞,最後又一一的收入鏡中,變成了一個個美麗的或者震撼的畫面
范建會是河北影視界響噹噹的人物,他年齡雖然不大,正值不惑之年,但作品多多,獲獎無數。范導常說兩個字:堅持。他解釋說,一個是對理想的堅持,一個是對質量的堅持,尤其在拍攝進入疲倦期時,堅持就能保證質量,放鬆就是放棄質量。這是我與范導首度合作,他在拍攝現場堅守的身影,他遇到困難和問題時堅定的神情,他在種種壓力之下堅持的精神,我銘刻在心,永難忘記。
在電影拍攝的日日夜夜裡,時時讓人感到與英雄同行的是扮演黃驊的主演高曙光。高曙光屬於實力派演員,他長得魁梧,山東人,生於軍人家庭,在南方長大。黃驊是湖北人,參加過長征,性情耿直。高曙光與黃驊似有相通之處,即形似,又神似,化妝之後,身穿八路軍軍服,活脫脫一個久經沙場的八路軍指揮員形象!
高曙光入組前就熟讀劇本,對黃驊有了基本了解,入組後與編劇和導演反覆切磋交流對黃驊的認識,探討英雄形象的塑造問題。所以他的表演真實自然,感情濃烈,揮灑自如,為影片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把低成本影片拍成“大電影”
這本來是一部低成本影片,但我和范導早已達成共識,一定要把她拍成一部“大電影”。何謂“大電影”?簡單說就是在大銀幕上放映的電影,相對於在電視台播出的電視電影或者數字電影而言。要把低成本影片拍成“大電影”,等於小馬拉大車,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難度可想而知。我們向全體攝製組人員灌輸“大電影”理念:大銀幕既可以把優點放大,也能夠把缺點和問題放大,因此要重視和在乎每一個細節,每一處細部,要時刻考慮每一種效果在大銀幕上放大以後去檢驗,去衡量。
一部90分鐘標準長度的電影,組織了上百人的攝製組,選擇了石家莊西郊、黃驊市、八一電影製片廠北京王佐影視基地三個外景地,兩次遠距離轉場,足見我們要拍攝一部“大電影”的信念和決心。理想與現實總是充滿矛盾的,這部電影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稱為“大電影”,等到播出和公映之時,請觀眾評判。
二、影片的藝術效果得到提升。只要用心做,小成本也能拍出一部大電影。
電影《英雄黃驊》再現了20世紀40年代燃燒在燕趙大地上的抗戰烽火,英雄人物黃驊臨危受命,來到冀魯邊區領導軍民抗戰,他英勇善戰,很快扭轉了被動局面,發展壯大了八路軍力量,最終卻不幸被叛徒和漢奸刺殺犧牲。談起創作初衷,査嶺說:“一直以來,黃驊都是作為一個渤海之濱的城市而為世人所知,很少有人知道這是河北省唯一座以抗日英雄名字命名的城市,和東北的尚志縣等同樣以抗日英雄名字命名的地名相比,黃驊的知名度確實不高。黃驊蘊藏著很寶貴的紅色革命文化資源,但卻不為世人所知,這說明我們宣傳的力度不夠。
創作《英雄黃驊》這部作品既能夠弘揚革命主義精神,同時也起到了宣傳黃驊的作用。”《英雄黃驊》雖然是一部主鏇律電影,但絕對不缺乏故事性和觀賞性。査嶺告訴記者:“首先我們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適當發揮了一些劇情,使影片做到了虛實互補———歷史真實與加工提煉互相補充;其次,我們在文戲與武戲的配置上也儘量合理化,使影片做到了文武兼備;此外為了使影片看起來不生硬,我們還將鐵血戰場與兒女情長交融在一起,剛柔相濟。可以說,影片較完美地表現了,黃驊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對抗戰必勝的堅定信念。”
《英雄黃驊》雖然是一部小成本的數字電影,但在細節和戰爭場面的刻畫等諸多方面都頗有“大電影”的風範。査嶺告訴記者,“把低成本影片拍成大電影等於小馬拉大車,難度可想而知。一開始我們就向全體攝製組人員灌輸了大電影理念:大銀幕既可以把優點放大,也能夠把缺點放大,因此要重視每一個細節,要考慮每一種效果,用大銀幕去檢驗,去衡量。拍攝時我們容不得半點馬虎和湊合。此外後期製作時,我們在片頭片尾、戰鬥場面以及槍戰時的子彈痕跡上,都用上了特技,使影片的藝術效果得到提升。只要用心做,小成本也能拍出一部大電影。”

相關新聞

《英雄黃驊》劇照《英雄黃驊》劇照

以冀魯邊區抗日烈士黃驊為原型的電影《英雄黃驊》不僅被列為2009年河北省委宣傳部重點工程,還將作為新中國成立60周年獻禮影片於今年年底前在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播出。但圍繞該片著作權,日前卻引發了糾紛。
《英雄黃驊》編劇另有其人?
即將開拍的影片《英雄黃驊》,近期在對外宣傳中多次提到,“查嶺、董猛擔任編劇。”對此,黃驊市58歲的退休幹部田汝林深表氣憤,“《英雄黃驊》明明是我的創作,怎么編劇說改就改了呢?”
田汝林向記者講述了他創作《英雄黃驊》的心路歷程。早在上世紀70年代,愛好文學的田汝林就開始了以抗日英雄黃驊為原型的劇本創作,當時他計畫寫一部6集的電視劇,題目為《血灑冀魯邊》。同樣因為著作權糾紛,田汝林只完成了3集就中斷了寫作。1995年,田汝林再次延續該題材的創作,將原劇本改寫成了小說《黃驊》,並在《黃驊特區報》連載刊登。
小說雖然完成了,但把黃驊的事跡搬上螢屏的願望卻始終在田汝林心頭縈繞。2007年初,通過朋友介紹,田汝林認識了河北省電影電視劇創作中心副主任查嶺。田汝林把他有關黃驊的創作拿給對方看,並提出合作拍攝電視劇的想法,雙方一拍即合。同年5月21日,田汝林代表自己的文化公司與查嶺所在的影視劇創作中心及其他幾家單位簽訂了協定書,準備以《英雄黃驊》為名,投拍一部上下集的電視劇並套拍一部電視電影。最終,拍攝意向改為投拍一部同名的膠片電影。
當事人不知情編劇名單突然變更
田汝林介紹,得知要投拍影片《英雄黃驊》,黃驊各界都給予了大力支持。原政協文史科科長王新華提供了很多資料,大大豐富了劇本內容。多位市領導出席研討會,商定拍攝前的準備工作。“在初期的對外宣傳上,編劇名字一直是查嶺、王新華、田汝林,”田汝林拿著2007年多家媒體報導的小樣說。2008年3月21日,該劇在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備案,規定拍攝期為兩年。
“但在雙方協定存續期間,在我和王新華不知情的情況下,編劇名單卻突然變更了。”田汝林氣憤地說。今年9月初,田汝林從當地電視台播出的新聞得知,《英雄黃驊》即將開拍,高興之餘卻看到“編劇由查嶺和董猛擔任”的字樣。田汝林和王新華多次致電查嶺,得到的答覆卻是“準備後期你們沒有推進”,“劇本是我提供的,《英雄黃驊》這個片名也是我起的,難道沒有推進我就不是作者了?”田汝林對此答覆不能接受。田汝林表示,更改編劇名單的行為不僅是單方毀約的表現,更是對其著作權的侵犯。
記者聯繫了河北省電影電視劇創作中心副主任查嶺,他表示本周會就此事與兩位當事人面談,儘量在開機前達成一致。查嶺說,此前他確實和田汝林合作過,但因一些原因中斷了。“簽訂協定時,我們曾約定,由老田(田汝林)所在公司籌集前期拍攝資金120萬元。但他遲遲籌集不到這筆錢,我也催過好幾次,最後拍攝計畫只好擱置。”
查嶺告訴記者,隨後有關部門再次牽頭,他和董猛按照新提綱又對劇本進行了重新創作,跟以往的劇本有了很大不同。“但就這件事,本周我會和兩位當事人面談,我會尊重他們過去的勞動,聽取他們的意見。”查嶺說,電影計畫在9月25日左右開拍,開機之前,他會儘量與兩位當事人達成一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