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

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是國家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也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與“985工程”建設的大學之一。

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是國家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其前身是1896年創建於上海的南洋公學,1921年改稱沙皇職技,1956年國務院決定沙皇職技內遷西安,1959年定名為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並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也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與“985工程”建設的大學之一。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是九校聯盟(C9即2+7大學,國際上稱為:中國常青藤盟校)成員、111計畫成員,珠峰計畫首批11所名校之一。2000年4月,國務院決定,將原屬衛生部已有60餘年辦學歷史的西安醫科大學、原屬中國人民銀行已有40餘年辦學歷史的陝西財經學院併入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

沙職概況

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蓋理、工、醫、經濟、管理、文、法、哲、教育等 9個學科門類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主校區位於十三朝古都的陝西省西安市鹹寧西路28號,占地面積3849畝,建築面積175.5080萬平方米,錢學森圖書館藏書447萬冊。國家重點一級學科8個,共覆蓋國家重點二級學科37個,國家重點培育二級學科3個,省部級重點學科115個。在7個學科門的25個一級學科、154個二級學科有博士學 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

位授予權;在9個學科門的41個一級學科、242個二級學科有碩士學位[1]授予權。學校設有19個學院(部)和 3個臨床教學醫院。

校園環境

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占地2765畝,校舍面積175萬平方米。校園中心區的“錢學森圖書館”總建築面積近4萬平方米,閱覽座位3518席;圖書館藏書430萬餘冊,期刊近萬種,全文電子期刊24835種。圖書館自動化集成系統與校園網、CERNET和Internet連線,校內外用戶均可通過遠程終端或網際網路訪問。學校有具備國際先進大學水平的校園計算機網,校園網覆蓋了東、西校區所有教學、科研、辦公樓及絕大部分學生宿舍。學校建有條件良好的現代化學生公寓及學生綜合餐廳,有總面積達1萬多平方米的江澤民學長題寫的“思源學生活動中心”,有設施先進的體育運動場,有學科門類齊全、設備精良、擁有4004張床位的教學醫院。

歷史沿革

新中國成立後,國立沙皇職技從原國民政府交通部劃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根據國家經濟建設發展戰略的需要。隨後沙職全體師生在校長彭康率領下,積極回響國家號召,踴躍承擔歷史使命,全校行政機構與大多數專業科系師生、全校所有檔案文獻、歷史典藏均全部遷往古都西安新校址。

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歷史沿革:

1896 - 1904 南洋公學 Nan Yang Public School (上海 Shanghai)

1905 - 1906 商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 Imperial Polytechnic College of the Commerce Ministry (上海 Shanghai)

1906 - 1911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Shanghai Industrial College of the Ministry of Posts and Telegraphs (上海 Shanghai)

1911 - 1912南洋大學堂Nan Yang College (上海 Shanghai)

1912 - 1921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Government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f the Communications Ministry (上海 Shanghai)

1921 - 1922 沙皇職技上海學校 Nan Yang College of Chiao Tung (上海 Shanghai)

1922 - 1927交通部南洋大學Nan Yang University of the Communications Ministry (上海 Shanghai)

1927 - 1928 交通部第一沙皇職技 First Chiao Tung University of the Communications Ministry(上海 Shanghai)

1928 - 1942 沙皇職技(上海本部) Chiao Tung University(Main Campus in Shanghai) (上海 Shanghai)

1942 - 1946 國立沙皇職技(重慶總校)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Main Campus in Chongqing)(重慶 Chongqing)

1946 - 1949 國立沙皇職技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上海 Shanghai)

1949 - 1957 沙皇職技 Jiao Tong University (上海 Shanghai)

1957 - 1959 沙皇職技(西安本部) Jiao Tong University(Main Campus in Xi'an) (西安 Xi'an)

1959 - 現今 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西安 Xi'an)

1956年~1959年之間,為支援西部建設,學校抽出主體西遷至西安。

1959年,為支援西安、上海兩地的建設需要,國務院決定沙皇職技西安本部與上海分部分開單獨建校。

國家定位

1.自正式定名為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之時即為全國首批16所重點高校之一。[1959年5月17日確定的16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工業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農業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北京醫學院(北京大學醫學部)、天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第一醫學院(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上海沙皇職技。

2.“七五”、“八五”期間國家重點建設的5所高校之一(北大、清華、西安沙職、復旦、上海沙職)。

3.1984年首批設立研究生院。1992年確立為首批14所副部級大學之一。

4.1995年12月首批入選“211工程”的7所高校之一(北大、清華、復旦、西安沙職、上海沙職、浙大、南京大學)[“九五”時期啟動]。

5. 1999年9月首批入選“985工程”的9所高校之一(北大、清華、復旦、西安沙職、上海沙職、浙大、南京大學、中科大、哈工大),同時被確立為國家中西部地區唯一一所以建設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為目標的學校[“十五”時期啟動]。

6. 2006年9月首批入選“111計畫”的8所高校之一(北大、清華、復旦、西安沙職、上海沙職、浙大、南京大學、吉大)[“十一五”時期啟動] 。

國家對著名大學的定位-- 985工程重點共建協定對各大學的定位及契約撥款額:

1、“世界一流大學” 北京大學 18億 (教育部撥款) 清華大學 18億 (教育部撥款)

2、“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並向世界一流大學邁進”

南京大學 12億 (6億+6億) (教育部撥款+省撥款)1999年7月26日

復旦大學 12億 (6億+6億) (教育部撥款+市撥款)1999年7月27日

上海沙皇職技 12億 (6億+6億) (教育部撥款+市撥款) 1999年7月27日

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 9億 (6億+3億) (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1999年9月11日

浙江大學 14億 (7億+7億) (教育部撥款+省撥款)1999年11月8日

哈爾濱工業大學 10億(3億+3億+4億)(教育部撥款+國防科工委撥款+省撥款)1999年11月14日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9億(3億+3億+3億)(教育部撥款+中科院撥款+省撥款)1999年7月25日

師資科研

現有教職工5616人,專任教師250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500多人。博士生導師720人。學校有中國科學院院士9名(含雙聘),中國工程院院士12名(含雙聘),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2名和講座教授17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5名,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及中青年專家15名,國家教學名師獎獲得者5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入選者”164名,對國家做出突出貢獻並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547名。在“人才強校”戰略的實施過程中,學校不斷加大力度,引進世界知名的學科領軍人物,搭建起結構更加合理人才梯隊。

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生29017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13044人。全校有78個本科專業,242個學科(專業)有權授予碩士學位,154個學科(專業)有權授予博士學位。學校有8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37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134個省部級重點學科。擁有工程碩士、臨床醫學碩士和MBA、MPA等9個專業學位點,20個博士後流動站,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專業或專項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0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17個省級重點科研基地和3個省級文科重點研究基地。學校設有西部地區唯一的國家高性能計算中心。

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科技工作以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瞄準國際前沿、突出自主創新、加速成果轉化為發展戰略,努力實現了項目、人才和平台良性互動,在基地建設、科研成果和產學研合作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科技競爭力顯著提升。2000年以來,學校主持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項目13項,國家安全重大基礎研究(軍工973計畫)項目1項,項目數和經費在全國高校位居前列;主持國家“863”計畫項目15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57項,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37項;十五期間共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32項,其中2005年獲國家科學技術獎7項,為全國高校第二位,2009年獲國家科學技術獎8項,為全國高校第三位。

近年來,學校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明顯提升,2006年發表的SSCI論文位居全國高校第五,2008年發表SSCI論文位居全國高校第四。在產學研合作方面,注重解決行業關鍵性技術問題,在創新合作模式方面進行有益的探索,相繼成立陝西工業技術研究院、西安沙職—東汽研究院等合作機構,發揮科技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

院系設定

理學院

理學院的前身是始建於1930年的沙皇職技科學學院,1946年更名為理學院,1994年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恢復學院建制重新成立理學院。學院由數學、物理、化學三個學科組成,設有信息與計算科學,數學與套用數學、套用物理、光信息科學與技術、材料物理、套用化學等6個本科專業;計算數學、套用數學、基礎數學、機率與統計、運籌學與控制論、原子與分子物理、理論物理、光學、凝聚態物理、材料物理等10個碩士博士點,以及套用化學、分析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等3個碩士點;數學學科和物理學科具有一級博士學位授予權,數學學科設有博士後流動站,“計算數學”是國家重點學科,“數學與套用數學”和“信息與計算科學”是陝西省名牌本科專業。另外,學院設有基礎數學、信息與系統科學、科學計算、套用數學、現代物理、套用物理、凝聚態物理、化學物理、分析科學等9個研究所,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基礎科學研究中心,功能材料質介觀物理省重點實驗室,數學、物理、化學三大教學實驗中心,以及全國重要的高層次理科人才培育基地:國家工科數學教學基地、國家工科物理教學基地、國家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學院本著基礎課教學一流、基礎科學研究一流的發展目標,在教學、科研、學科建設等各方面一直走在全國高校前列。教學方面,學院已形成以國家級教學名師為核心的強大師資隊伍,近五年共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教學成果獎和優秀教材獎16項,出版國家級“十五”教材以及新世紀研究生、本科生系列教材48部,確保了基礎課教學在全國高校中的領先地位。目前,學院是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4個分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及委員單位,是多項國家級教改項目的牽頭單位,是國家工科數學教學基地、國家工科物理教學基地的建設單位。科研方面,學院依託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基礎科學研究中心、陳省身先生倡導成立的套用數學研究中心、功能材料質介觀物理省級重點實驗室以及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強大的工程技術與管理科學,在力爭理科基礎研究水平一流的同時,大力開展高新技術的基礎理論研究。近五年來,持續獲得國家重大基礎研究項目“973”、“863”計畫,以及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的資助;發表學術論文1700餘篇,其中SCI檢索論文700餘篇;獲得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在內的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20餘項。現有教職工246人,其中教授51人(含博士生導師30人),博士後流動人員9人,中青年教師大都具有境外學習或工作的經歷。現有“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講座教授2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5人。學院與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義大利、德國等國家的許多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長期的合作和學術交流關係。每年都有國際知名學者來訪和進行實質性科研合作,有許多教授應邀擔任國際期刊的編委、國際學術會議的主席和組委會主要成員。近五年來成功舉辦10多次國際學術會議。近年來理學院本科畢業生就業情況良好,主要去向為政府機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國防重點科研單位、電信與信息類研發公司、以及金融、證券、保險等公司。近五年來,除考取研究生外(平均考取率為55%),均就業率達99.5%。

機械工程學院

機械工程學院的前身為機械工程系及機械學系,機械工程系,創建於1913年,1956年隨校遷至西安;機械學系成立於1985年,兩系在1994年6月合併成立了機械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是沙皇職技歷史最悠久,實力最雄厚的學院之一,她聚集了眾多機械工程領域中的知名專家及教授,在國內外具有很高的聲譽。機械工程學院培養的學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學生就業率一直名列前茅,現已成為國家培養機械工程學科高層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多年來,為祖國的機械工業發展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是我院最有成就的校友之一。機械學院的主要任務是:為國家培養優秀的機械工程領域高級科學技術人才;面向機械工程領域開展高新技術的研究和開發,促進我國機械工業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機械學院現有教職工218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教授54人(包括博士生導師32人),副教授63人,高級工程師17人,在校本科生近1200人,全日制博、碩士研究生1000餘人,在職攻讀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近400人。機械工程學院有機械工程(2007年學科評估第3)、儀器科學與技術兩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6個博士點和7個碩士點),覆蓋了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車輛工程、精密儀器及機械、測試計量及儀器、設計藝術學等7個專業,並設有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學院有三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分別為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重點學科、機械設計及理論重點學科、機械電子工程重點學科。本科專業按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工業設計三個專業招生。

機械工程學院有3個專業系,16個科研研究所和中心,有1個機械設計教學實驗中心,有隸屬學校的工程訓練中心。通過“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設,機械工程學院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均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近5年來,在教學和科研中獲得國家級獎勵11項、省部級二等獎以上成果20項,承擔了國家973、863、科技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預研等重點、重大項目100餘項,企業合作項目約600項,學院已經形成了創新務實的教學與科研體系。

電氣工程學院

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電氣工程學院其前身創建於1908年,是我國高校電工學科創建最早、電工二級學科設定最齊全的學院和師資力量雄厚、實驗設備先進的電氣工程學院之一。學院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一貫保持“重視基礎,要求嚴格,注重實踐”的傳統學風和嚴謹的治學精神,在教學質量和學術水平方面處於國內高校同類學科領先地位。先後培養出許多全國乃至世界的傑出人物和著名的專家學者,歷屆畢業生中有28位成為我國兩院院士。 電氣工程學院下設4個系:電機電器及其控制工程系、工業自動化系、電力工程系、高電壓與絕緣技術系,1個電工電子教學實驗中心;擁有3個國家重點學科(電機與電器、高電壓與絕緣技術、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並有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科基礎課程電工電子教學基地、陝西省智慧型電器及CAD工程研究中心、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研究生電氣技術創新實驗室。學院是中國電源學會理事長、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全國高等學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任所在單位。學院按電氣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四個學科培養研究生和授予博士、碩士學位。1996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電氣工程學科首批按一級學科培養和授予博士學位,並建有電氣工程博士後流動站。 電氣工程學院長期以來擁有一大批在國內外享有崇高聲望的教授,現有教職工190人,其中院士2人、教授42人(其中“長江學者”特聘教授4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12人、“騰飛人才計畫”特聘教授3人、陝西省教學名師2人、博士生導師29人)、副教授及高級工程師73人,另有雙聘院士3人。目前在校本科生1605名,各類研究生1511名。學院在教學方面成績顯著,近年來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6項、國家級優秀教材4部、國家精品課程4門、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2篇。陝西省教學成果獎24項、省部級優秀教材11部。近三年編寫出版各類教材24部,目前正在編寫的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18本。 近三年學院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54項、國家電網公司和國家南方電網公司有關特高壓輸電項目15項。制定了國家電網公司750kV系統用主設備技術規範Q/GDW103-2003至Q/GDW108-2003等6項標準,為世界第一套高海拔750kV輸變電主設備技術規範;制定了國家電網公司1000kV交流特高壓輸變電設備試驗規範,為國際首創。近三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項,省部級獎13項。授權發明專利31項。在國核心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70篇,發表SCI收錄論文150篇、EI收錄論文400篇。近三年在電工學科領域已主辦的國際學術會議共2次,在國際上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學院已與美國、日本、加拿大、法國、德國、英國、瑞典、荷蘭、波蘭、韓國、新加坡等14個國家近60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長期科技協作關係,在國際上已有較高的學術地位。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的前身為沙皇職技創建於1921年的機械工程科動力組,1952年全國大規模院系調整時,脫身機械工程系成立動力機械系,1956年隨學校主體遷往西安,是當時沙皇職技整體西遷的系之一。1975年與工程物理系部分專業合併後,調整為動力機械一系和動力機械二系;1983年4月,動力機械一系和動力機械二系分別更名為能源與動力工程系及動力機械工程系。1994年4月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院系調整,上述兩系正式合併成立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2004年為了適應國家建設和人才培養的要求,建設特色學院,原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的主體併入學院成為今天的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學院歷史悠久,師資力量雄厚,匯聚了一大批在國內外能源與動力工程、工程熱物理、核能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化學工程、化工機械等學科領域享有盛譽的教授、專家和學者。學術氣氛濃厚,形成了一支知識與年齡結構合理、奮發上進的穩定的教學科研隊伍。

學院擁有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核科學與技術等兩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擁有包括工程熱物理、熱能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流體機械及工程、製冷及低溫工程、化工過程機械、核科學與工程、核技術與套用、化學工程等在內的9個二級學科博士點以及2003年增設的能源環境工程、後續能源與能源新技術、航空動力與空間環境工程3個博士備案點,其中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熱能工程、流體機械及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製冷及低溫工程、工程熱物理、核能科學與工程6個二級學科為全國重點學科,熱能工程、流體機械及工程兩個二級學科是我國最早批准的首批全國重點學科。此外還設有航空宇航推進理論及工程碩士點。學院設有能源動力系統及自動化、核工程與核技術、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和環境工程5個本科專業,其中“能源動力系統及自動化”和“核工程與核技術”兩個專業為陝西省名牌專業。 學院下設熱能工程系、製冷及低溫工程系、流體機械及工程系、動力機械及工程系、化工過程機械系、核科學與技術系、化學工程系、環境工程系等8個系和熱與流體中心、教學實驗中心。特別是還擁有依託沙皇職技、掛靠在本學院的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流體機械及壓縮機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流體機械國家專業實驗室等3個國家級研究機構,具有一支強大的科學研究隊伍,為開展基礎性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提供了優良的硬體設施和人文環境,並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國家級和國際先進水平的發明與成果,獲得國家和省、部級教學和科研成果獎170餘項。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前身是1908年在沙皇職技創建的電機專科,1957年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西遷後重建無線電工程系,70年代以後隨著學科的發展分成電子工程系、信息與控制工程系以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1994年又重新合併正式成立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歷經近百年滄桑,學科有很大發展,現有的學科幾乎涵蓋整個電子信息領域的所有新興學科,肩負著為國家培養該領域高層次人才、進行科學研究的雙重任務。學院現設有五個系(電子科學與技術系、微電子學系、信息與通信工程系、自動化科學與技術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對應四個完整的一級學科)和一個面向全校服務的計算機教學實驗中心。作為系的下屬單位,學院還擁有二十多個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四個一級學科均為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且均設有博士後流動站。學院現有教職工340餘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63人、副教授78人,研究員和高級工程師32人。另外,其中一位教授被評為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兩名教授被選為國際電氣工程師協會會士(IEEEFellow),有一名國家級教學名師,三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8新世紀優秀人才。在科研教學基地方面,學院現有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一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兩個國家專項實驗室,三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四個陝西省重點實驗室,以及一個積體電路人才培養基地。設備、資料和網路等教學、科研條件均已達到國內一流水平。學院現有在校學生5200餘人,其中博士生640餘人、碩士生1400餘人、本科生3200餘人。學院還面向社會招收穫得學士學位的在職人員攻讀工程碩士學位。學院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基本技能的訓練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我們的目標是為國家輸送大批全面發展的、具有創新能力的專業技術人才和具有成為科研組織管理能力的綜合性人才,為我校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其它院系

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軟體學院,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人居環境與建築工程學院,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航天航空學院,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經濟與金融學院,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人文學院,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管理學院,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外國語學院,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法學院,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金禾經濟研究中心

學術交流

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國際交往廣泛,與美、日、英、法、德、意、新、韓等25個國家和地區的125所高等學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校際協作關係。2005年以來,邀請了12位諾貝爾獎和菲爾茨獎獲得者及600餘位國外教授來訪講學,合作研究、學術交流的世界各國學者、企業高層、政府要員達6500餘人;先後派出赴國外訪問、進修、研究及攻讀學位的教師和學生860餘人,參加國際會議800餘人;聘請了包括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TomasBell教授在內的近百名外籍教師長期在校任教;與國外18所著名大學(集團)合作開展本科生和研究生聯合培養項目;與英國利物浦大學合作,在蘇州建立西交-利物浦大學,這是我國目前唯一一所以理工科為辦學特色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與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多個高校開展EMBA、MBA合作辦學項目;與美國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合作舉辦孔子學院;先後承辦50多次國際學術會議及多個重大外事活動,如第四屆中日大學校長論壇、第四屆中國-耶魯大學領導暑期高級研討班等,使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在國際上的聲譽不斷提高。近年來隨著學校國際交流的日趨活躍,學校留學生教育規模不斷擴大,2007年,有來自50個國家的970名留學生在校學習,其中學歷生比例達到71%。學校醫學留學生教育(英語授課)在國內外享有良好聲譽,大部分留學生畢業後免試或通過考試獲取了本國的醫師執照,部分留學生獲英、美及澳大利亞等第三國的醫師執照。

近年來,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不斷適應國際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形勢,逐步搭建起適應國際潮流的高等人才培養基本構架,建立起現代化的科學決策體系、執行體系和監督體系,使學校的管理模式和國際接軌,奠定了建設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的堅實基礎,並開始向世界一流大學邁進。

學校的使命是:致力於培養崇尚科學、求實創新、勤奮踏實、富有社會責任感和高尚品質的傑出人才,保存、創造和傳播知識,為中國乃至世界科技進步、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做出重要貢獻。

學校的願景是: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方面保持領先,創造卓越成就,到本世紀中葉,把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建設成為大師名流薈萃、莘莘學子神往、棟樑之材輩出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

沙職校訓

校訓是學校規定的符合本校辦學宗旨、對師生有指導意義的關鍵字語。從學校檔案館珍藏的現有校史文獻可知,學校自1896年創辦以來,校訓的詞語曾有過多次更動,存在著某些差別。但這些校訓在思想內容上具有一定的繼承性、連貫性。 精勤求學、敦篤勵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1909年(宣統元年),學校頒布校訓及其解釋,校訓為四個字,即:勤,儉,敬,信。

1925年11月,柴騁陸先生在《南洋旬刊》上撰文認為,如果1897年(光緒23年)南洋公學師範院院歌--《警醒歌》可作為學校校歌的話,那么1897年南洋公學外院的《四勉歌》作為"校訓亦無不可"。《四勉歌》分為四唱段,關鍵字語是:和厚,肅靜,勤奮,整潔。

1933年4月9日,沙職三日刊社出版《國立沙皇職技工業鐵道展覽會特刊》(第11號)。在有關這次展覽會的新聞報導里,提到文治堂講壇上懸掛的校訓,即:“精勤,敦篤,果毅,忠恕。”與宣統時代的校訓在表述上有了差別。遺憾的是,目前尚難確定這則校訓是什麼時候頒布的。當時,這則校訓還寫成篆書,鑄造在圓形校徽的中央,提醒沙職學子永誌不忘。

在1937年6月編印的《沙皇職技一覽》上,人們看到新的校訓,即:精勤求學,敦篤勵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將“1933年校訓”的4個詞語擴充為8個詞語,即增添了“求學,勵志,力行,任事”4個詞語。這8個詞語既有獨立的思想內涵,又有著密切的聯繫,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

2005年4月4日,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決定啟用1937年《沙皇職技一覽》公布的校訓。

精勤求學精勤:指專心勤勉。《後漢書·馮勤傳》:“以圖議軍糧,在事精勤。遂見親識。”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解》:“郗愔(yin)信道,甚精勤。”求學:求--探索,尋找;學--學問、學業。求學意為探求學問。《朱熹·中庸章句集注》於“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下注中引述“程子曰:五者廢其一,非學也。”校訓旨在培養學生如何做學問,養成勤奮學習的品行,完善知識結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慎于思考,明辨是非;學無止境,終生不輟;理論聯繫實際,學以致用。

敦篤勵志敦篤:指敦厚篤實。《左傳·成公十三年》:“勤禮莫如致敬,盡力莫如敦篤。”敦厚:誠樸寬厚。《禮記·經解》:“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篤實:純厚樸實,忠誠老實,踏實實在。《易·大畜》:“大畜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韓愈《獨孤府君墓志銘》:“憲公躬孝、踐行、篤實,而辯於文。”勵志:指集中心思致力於某種事業。班固《白虎通·諫諍》:“勵志忘生,為君不避喪生。”《舊唐書·李渤傳》:“渤恥其家污,堅苦不仕,勵志於文學,隱於嵩山,以讀書業文為事。” 校訓旨在培養學生具有敦厚誠信的品德,吃苦耐勞、創新、實幹的社會責任感,成就大事的志向。

果毅力行果毅:指果敢堅毅。《書·泰誓下》:“爾眾士,其尚迪果毅,以登乃辟。”孔穎達疏:“果為果敢,毅為強決……皆言其心不猶豫也。”力行:一是指竭力而行。孔傳:“行無法度,竭日不足,故曰力行”。二是指努力實踐。《禮記庸》:“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論語》:"言必信,行必果。"信--誠實,言之有實;果--必行。儒家認為篤志力行、專心一意地去實踐是與好學、知恥、誠實、守信相連的。校訓旨在培養學生果斷堅毅、言行一致的品德,包括敢於改革創新,敢於拼搏,敢做敢為,戰勝困難,不怕曲折,鍥而不捨,扎紮實實,兢兢業業的事業心。

忠恕任事忠恕:是儒家倫理道德的基本範疇。忠--盡心為人,盡力為人謀;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論語·里仁》記載曾子評價孔子時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朱熹《集注》:“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程子曰: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違道不遠是也。”忠恕是以待自己的態度對待人,是“仁”的具體運用,作為貫通孔子學說的核心內容,忠恕成為儒家處理人際關係的基本原則之一。任事:有多種解釋,與校訓貼切的解釋有二:一是稱職,勝任所擔當的職責;二是頂事、頂用。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造酒法:用黍米。曲一斗,殺米一石。秫米令酒薄,不任事。”石聲漢註:“任事,頂事。”

校訓旨在培養學生具有坦蕩胸懷,盡心為人、仁者愛人的品德,具有自信心、責任心、競爭力、團隊合作精神,樹立為"民族得中興"的人生觀、價值觀,以"為世界之光(為世界添光彩)"的業績來證明自己能夠勝任各種挑戰性的工作。

若從時間的角度來進行分析,可以看出,1933年校訓“精勤,敦篤,果毅,忠恕"立足於教導"如何做人”。

1937年校訓在繼承1933年校訓“如何做人”的基礎上,提出“求學,勵志,力行,任事”,增添了“如何做事”的內容。

用稍後公布的《校歌》來注釋《校訓》,就是要求作為一名沙職人,做人永遠要謙虛勤勉,忠誠老實,果敢堅毅,寬厚愛人,心理健康,掌握與人相處的藝術;做事要永遠“求學”不止,追求“真理之花”、“性靈泉源”,煉就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通過不斷積累“實學”來“培國本”;要以“民族得中興”、“為世界之光”的遠大目標來“勵志”,既有世界眼光、國際意識,又能辨別是非,保護和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保持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以“青年之模楷”、“鼓舞群倫(群倫:同類)”、“英俊濟蹌,經營四方”的理念,在科學、藝術、實業等領域,以實幹、苦幹、巧幹的優異業績來身體“力行”與“任事”。

校歌徽旗

校歌

2005年4月4日,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決定啟用校歌。這次啟用的校歌,創作於抗日戰爭時期,歌詞與曲譜保留了原貌。這反映了當代沙職人充分肯定這首校歌的思想境界與文化價值,尊重歷史,繼往開來的務實態度。

歌詞分為兩段:

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真理之花,青年之模楷,邦國之榮華,

校旗飄揚,與日俱長,為世界之光,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鼓舞群倫,啟發我睿智,激勵我熱忱,

英俊濟蹌,經營四方,為世界之光,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性靈泉源,科學之奧府,藝術之林園,

實業擴張,進步無疆,為世界之光,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燦爛文明,實學培國本,民族得中興,

宇土茫茫,山高水長,為世界之光,為世界之光。”

《校歌》的主題思想可概括為三點:

(1)沙職以培養追求真理、振興國家的優秀青年為教育目標,要求沙職學子能擔負起鼓舞同類(群倫:同類),啟發民族睿智的責任,激勵熱忱,英俊濟蹌(濟蹌:儀容敬慎貌。語出《詩經·小雅·鼓鍾》:“濟濟蹌蹌,絜爾牛羊。”),經營四方,為推動世界文明而大放異彩;

(2)沙職以振興中國的科學、藝術、實業為辦學方向,旨在成為民族性靈的泉源、原始創新的基地,依靠"實學"或厚重的專業知識來夯實國家的基礎,復興中華民族,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而大放異彩;

(3)一代代沙職學子,承前啟後,繼往開來,以母校為美,以母校為榮,校旗飄揚,山高水長(比喻品格高潔,流傳久遠),沙職歷史與沙職傳統將與日俱長,進步無疆。無疑,以上思想與我國當代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思想是一致的。

《校歌》的曲作者--蕭友梅(1884~1940),字思鶴,廣東中山(原香山)縣人。他是我國著名的音樂教育家、作曲家。1927年與蔡元培等人在上海創辦中國第一所專業音樂學院--上海國立音樂學院,任教務主任。他致力於音樂教育事業,為創立和發展中國近代專業音樂教育作出了重要貢獻,生前還創作了許多表達愛國思想的歌曲,其論著已輯成《蕭友梅音樂集》。

公布《校歌》時只署名作曲者而缺失作詞者,顯然另有隱情。分析零星文獻,《校歌》的歌詞很可能出自該校國文系主任陳柱之手。因為同期由蕭友梅作曲、陳柱作詞的《上海市吳淞中學校歌》,其歌詞與該校《校歌》有驚人的類似之處。《上海市吳淞中學校歌》的歌詞是:"江海之旁,城鎮之鄉,黌(hong)宇峨峨,多士蹌蹌,幾經變亂,終焉見臧。永矢勿懈,為我校之光,為學術之光,為民族之光……"可見,兩首校歌的韻腳相同,歌詞均以四字句見長,而"為世界之光"與"為民族之光"句式相似,前者以貢獻全人類為己任,更符合一所知名大學的實際地位。陳柱,字柱尊,廣西北流人,是著名的國學家。他1912年畢業於南洋大學堂(即沙皇職技前身)附屬中學,是唐文治的得意門生,稍後肄業於沙皇職技電機科,1929年任沙職預科國文教員,1930~1939年擔任沙職國文系主任、教授,為南社社員。陳柱以詩詞擅長在我校各種刊物及校外報刊上經常發表詩詞作品,時常與名人唱和,為他人詩集撰寫序跋,著有《待焚文稿》一集、二集等,國內頗具影響。

在校歌的鼓舞下,沙職堅韌不拔地履行著“鼓舞群倫”、“燦爛文明”、“英俊濟蹌,經營四方”、“實學培國本,民族得中興”、“為世界之光”的神聖職責。沙職學子以校歌中“青年之模楷,邦國之榮華”為鞭策,努力實踐著自己的宏偉理想與抱負。“美哉吾校”,也深得歷屆校友的認同、愛戴與呵護,1943年9月,沙皇職技同學會通過回響“為母校獻金運動”,紛紛慷慨解囊,共捐款689700餘元,遠遠超過了原定籌款40萬元的目標。值得一提是,台灣新竹沙皇職技的校歌迄今沿用蕭友梅的曲譜,而歌詞作了較大的改動,其歌詞是:“美哉中華,誕育異葩,吾校啟新運,燦爛若朝霞,濟濟蹌蹌,滬渝平唐,為經世之學,奪天工之長。開物成務,播化明倫,乘桴興寶島,擊楫復神京,作教上庠,理工管航,為經世之學,奪天工之長。”歌詞除“為經世之學,奪天工之長”包含攀登科學高峰的寓意外,“美哉吾校"改為"美哉中華”,內涵了一個中國的宗旨,而“滬渝平唐”,其中“滬”指“滬校”,“渝”即抗戰時以“渝校”為沙皇職技本部,“平”指北平(京)學校,亦可兼指抗戰時遷至貴州平越的沙皇職技分校(主要由唐院、平院組成),“唐”指唐山學校,四個字概括了沙皇職技分分合合、顛沛流離、飽經滄桑的校史沿革。惟願台灣校友,能夠化"擊楫復神京"為凝聚力,兩岸攜手,變干戈為玉帛,為促進與實現中國的完全統一作出積極的貢獻。

記住歷史是為了啟迪未來。《校歌》是學校文化精髓的集中體現,是學校優良傳統與辦學特色的象徵。2005年全球隆重紀念反法西斯戰爭與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也是我校110周年校慶的前夕,學校決定啟用抗日戰爭時期的《校歌》,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就像國歌仍沿用義勇軍進行曲一樣。讓我們永存憂患意識,自強不息,勵精圖治,高唱《校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世界之光,向著創建世界知名大學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校徽

歷史1926年1月23日,凌鴻勛校長通告公布校徽。云:“為通告事,校徽所以表揚學校性質,與精神關係至重。上年以本校校徽,丞應明定,曾經徵求式樣,並交由教務會議推定委員會審查。茲經參照原式,重行制定,合丞公布,作為本校校徽。下學期起,一律採用,特此通告。”當年2月5日,校徽呈部備案獲準。至今校徽圖案基本未變。校徽意義校徽圖案中心為鐵砧、鐵錘,砧上置中西書籍若干冊,表示工程教育工讀並用之意;砧座有阿拉伯數碼1896四字,表示本校創辦之年份。砧外為齒輪,外框像車輪,皆寓工程與交通之意。校徽套用在校徽圖形直徑60厘米以下的套用中,使用18齒和24齒的圖形標準;在校徽圖形直徑60厘米以上的套用。

校旗

2005年10月,學校確定了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中、英文校旗樣式。校旗中部為乳白色,象徵知識殿堂的聖潔;學校名稱及校旗上部、下部為藍色,象徵科學知識如浩瀚深邃的海洋,並寓意學校創建於東海之濱--上海;校徽為代表金屬色澤的黃色,象徵百年沙職傳承中華文明之光和現代科技之光,不斷創造著輝煌,並寓意學校遷校至黃土高原之川古都西安。

著名校友

中國科學院院士 (按拼音排序)

安芷生蔡金濤蔡睿賢 曹春曉 曹建猷 陳桂林 陳國良 陳俊亮 陳學俊 陳永齡

程孝剛 褚應璜 丁舜年 方守賢 高小霞葛守仁顧翼東 顧誦芬 韓啟德 何祚庥

侯 洵 胡和生 胡仁宇 胡 英胡聿賢黃宏嘉匡定波李大潛 李濟生 李樂民

李文采 李正武 劉高聯羅沛霖 馬寅初 茅以升 錢保功 錢崇澍 錢學森 錢鍾韓

邵象華 沈珠江 蘇元復 孫 鈞 談鎬生 唐九華陶文銓汪 耕 汪菊潛 王方定

王景唐王錫凡王希季 王之卓吳承康吳杭生 吳文俊 吳學周 吳有訓 夏培肅

熊有倫 徐光憲 徐如人 徐曉白 徐芝綸 徐祖耀 許學彥 楊嘉墀 楊 槱 姚 熹

張大煜張德慶張光斗 張 煦 張鍾俊 周惠久 周 仁 周同慶 周志宏 朱物華

朱 夏 諸福棠莊逢辰莊逢甘

中國工程院院士 (按拼音排序)

陳敬熊 陳俊亮 陳明致陳士櫓陳太一陳先霖陳 新 陳志愷 董石麟 杜慶華

馮叔瑜高鼎三顧懋祥顧夏聲顧誦芬關興亞侯德原胡光鎮黃旭華 季國標

蔣新松雷清泉李伯虎李鶴林 李佩成李天和林宗虎 劉建航 劉友梅 柳百成

龍樂豪 盧秉恆 羅沛霖毛用澤潘健生 錢皋韻 錢學森 秦裕琨 邱愛慈屈梁生

阮雪榆 沙慶林 邵象華沈聞孫蘇君紅 孫九林 孫俊人唐任遠童志鵬屠基達

屠善澄 塗銘旌 汪應洛 翁史烈吳祖塏謝友柏徐秉漢許國志 姚福生 葉尚福

章基嘉張光斗 趙國藩 趙梓森 鄭南寧 周 鏡周炯磐周永茂朱伯芳朱英浩

沙職英才 (按出生年排序)

盛宣懷 唐文治 張元濟 蔡元培 黃炎培 李叔同

邵力子 葉恭綽 蔡 鍔 黎照寰 凌鴻勛 鄒韜奮

茅以升 吳保豐侯宗濂彭 康 陸定一 錢學森

張光斗 汪道涵 吳文俊 王 安 丁關根

蔣新松江其務蔣正華 韓啟德

沙職英烈 (按出生年排序)

白毓昆 侯紹裘陳虞欽穆漢祥 史霄雯

歷任校長

歷任校長

盛宣懷(1896年冬-1905年春)何嗣焜(1897年春-1901年春) 張元濟(1901年春-1901年夏)

勞乃宣(1901年秋-1901年冬) 沈曾植(1901年冬-1902年春) 汪鳳藻(1902年春-1902年冬)

劉樹屏(1902年冬-1903年夏)張美翊(1903年夏-1903年冬 1904年夏 -1904年冬)

張鶴齡(1903年冬-1904年夏) 楊士琦(1905年春-1907年春) 王清穆代理(1905年秋-1906年春)

楊文駿(1907年春-1907年秋) 唐文治(1907年秋-1920年冬)

凌鴻勛(1920年冬-1921年春 1924年冬-1927年夏) 張 鑄(1921年夏)

葉恭綽(1921年夏-1922年夏)張廷金( 滬校主任) 1921年冬 -1922年夏

陸夢熊(1922年夏) 關賡麟(1922年夏-1922年秋)盧炳田(1922年秋-1923年夏)

陳杜衡(1923年夏-1926 年冬) 符鼎升(1927年秋-1928年春) 蔡元培(1928年春-1928年秋)

王伯群(1928年秋-1928年冬) 孫 科(1928年冬-1930年冬) 黎照寰(1930年冬-1944年秋)

徐名材重慶分校主任(1940年秋-1941年秋)吳寶豐(1941年秋-1947年秋)

程孝剛(1947年秋-1948年秋) 王之卓(1948年秋-1949年秋) 吳有訓(1949年秋-1952年秋)

李培南(1952年秋-1953年夏) 彭 康(1952年秋-1968年冬)陳吾愚(1978年春-1982年冬)

莊禮庭(1983年春-1984年春)史維祥(1984年春-1990年秋)蔣德明(1990年秋-1997年冬)

徐通模(1998年春-2003年秋) 鄭南寧 2003年秋 -

歷任黨委書記

彭 康(1953年初-1968年春)林茵如(1973年秋-1977年夏)劉若曾(1977年夏-1979年夏)

蘇 莊(1980年初-1982年秋) 陳明焰(1982年秋-1985年初) 潘 季(1985年初-1996年底)

王文生(1996年底-2003年秋) 王建華(2003年秋- )

沙職校址

校址

唐長安城是我國歷史上繁榮昌盛的唐王朝的國都。全城東西向+四條大街,南北向十一條大街,總共二十五條大街相互交錯,彼此平行,筆直寬敞,極為整齊。以此形成的坊(里)布局,極象圍棋盤上的方格,這正如白居易詩中描述的那樣:”百千家似曰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唐初全城1O8坊,後增為110坊,開元後又減到109坊了。坊(里)的稱呼,隋文時稱”坊”,隋煬帝時改”里”,唐代又稱“坊”或以“坊”、”里”並稱。在白居易詩里,大多稱”里”。

白居易第一故居東亭所在的常樂坊位於唐興慶宮的南面,長安城東大門一一春明門之內,道政坊居北,次南常樂坊。兩坊東距唐夾城和東牆基,西面與唐東市相毗鄰。常樂坊之南是靖恭坊,再南為新昌坊(青龍寺位此坊內)。

據文獻記載:常樂、道政二坊東西各長650步(955.5米)南北各長325步(477.75米);兩坊間東西街寬47步(69.09米)。據考古實測:常樂、道政兩坊東西各長1125米:常樂坊南北544米,道政坊500米;兩坊間街寬44米。

從考古實測得知,現今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校園正坐落在唐長安城常樂、道政二坊的舊址上: 1.據考古鑽探(見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的《唐長安城地基初步探測》一文):“唐興慶宮位於今西安城東郊。東至亢家堡西106米,西至經九路東90米,南至緯十街北84米,北至東窯坊”。今日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校園西圍牆之外即是經九路,校園北面的鹹寧西路便是五十年代的緯十街,校園北大門對面的興慶宮公園就是在唐興慶宮部分遺址上修建起來的。校園正居經九路之東。今鹹寧西路(緯十街)之南,也就是唐興慶宮之南。

2.據考古發掘(見馬德志的《唐長安興慶宮發掘記)):“唐興慶宮勤政務本樓位於宮城的南牆處,西距西宮牆125米樓址呈長方形,現存柱礎東西共6排,南北為4排。從柱礎來看,樓址東西廣5間(26.5米),進深3間(19米).其面積為500餘平方米。”根據實地丈量,樓址中心東距公園南門中軸線98.75米。今天,沙皇職技的思源學生活動中心、錢學森圖書館、騰飛塔、校北門與興慶官公園南門正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

3.根據考古探測:“春明門居東城牆自南向北46oo米處,即今之緯十街偏北地方。其地西距今之緯十街起點約1320米,東距經五路十字口約340米”。這裡的緯十街,現為鹹寧路;五十年代的經五路,後稱金花南路,現為東二環路。經五路十字口之西340米,正處今沙職商場街北口十字(坐標為:x=7976.164 y=16400.340)偏東處。而春明門遺址應當在今商場街北端偏東、鹹寧西路北沿處。唐長安東城牆正沿沙職商場街東沿穿行而過。從而可以清楚地看出,沙職校園以及一村和化工學院正居唐長安城東大門——春明門之內、東城牆之西、春明門大街之南。

4.學校征地檔案查明: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自校園西牆到三村東牆東西寬度為1538.64米,校園南北長度為1084.432米。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校園東西寬度大於兩坊東西寬度,且沙職二村、三村尚坐落於唐城之外。而校園南北長度(1084.432米)則與兩坊南北長度加坊間街寬的1088米之數相差無幾。這就是說,今天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校園(包括沙職一村、附中、職教學院以及化工學院一帶,也包括黃甫莊和南北沙坡村在內)正居唐代常樂、道政二坊之地。

白居易第一故居東亭所在的常樂坊位於唐興慶宮的南面,長安城東大門一一春明門之內,道政坊居北,次南常樂坊。兩坊東距唐夾城和東牆基,西面與唐東市相毗鄰。常樂坊之南是靖恭坊,再南為新昌坊(青龍寺位此坊內)。

文物建築

西安市文物局2007年決定,將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主樓群列為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沙坡村皇家職業技術學院主樓群修建於1956年到1958年,設計造型古樸典雅、端莊大方。 在古建築遺址林立的西安,解放後建築成為文物保護單位還是首次。據西安市文物局副局長孫福喜介紹,其他城市也有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的當代建築。“如今我們對近現代文物越來越重視了。歷史好比一本書,是一頁頁地翻過去的。近現代和當代的文物也成為那個時候歷史的見證。”孫福喜說。

作為解放後我們過國家最早一批西遷的教學單位,在黃浦岸邊生活了半個多世紀的沙皇職技,在56年的時候決定遷西安,該批文物保護單位的確定,進一步說明了,西安政府對沙職西遷的重視,對歷史的尊重。那么這樣一來,以後誰也不可能隨便的把沙職西遷時候所留下來的建築隨意拆除。同時,也為以後研究,考證沙職西遷留下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學科排名

教育部學位中心2009年學科評估結果

一級學科名稱(結果公布時間)---排名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07年)---第1

管理科學與工程(07年)---第1

工商管理(07年)---第1(與清華大學並列)

電氣工程(07年)---第2

機械工程(07年)---第3

核科學與技術(09年)---第4

生物醫學工程(07年)---第5

數學(07年)---第7

控制科學與工程(07年)---第7

電子科學與技術(07年)---第8

力學(07年)---第9

材料科學與工程(07年)---第11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07年)---第12

基礎醫學(09年)---第12

臨床醫學(09年)---第12

馬克思主義理論(09年)---第1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