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井蚝豉

沙井蚝豉

沙井蚝是深圳市寶安區沙井鎮的土特產,以其色澤乳白,肥嫩爽滑著稱港澳和東南亞。

簡介

沙井蚝 沙井蚝

關於沙井蚝最早的文字記載從宋代開始,文學家梅堯臣曾作詩《食蚝》:薄宦遊海鄉,雅聞歸靖蚝。此處的“歸靖蚝”,就是沙井蚝。這是中國人工養蚝最早記載。沙井蚝之所以格外光潤、鮮黃肥美,是因其不尋常的養殖法。大約在200多年前,有一艘載滿缸瓦的木船在沙井附近的海面上被颱風打翻,當地的人們驚訝地發現海底的缸瓦片上,都寄生了又肥又大的蚝。從那時起,沙井人就開始利用海區養蚝,並特意在收蚝前把生蚝搬到海水較深、餌料特別豐富的肥育區。沙井位於珠江入海口,地理位置獨特,海上浮游生物豐富。其蚝體大,肉質細嫩鮮美,被譽為“海底牛奶”。沙井蚝體大肉嫩,蚝肚極薄,有“沙井蚝,玻璃肚”之說。

綠色環保產業的發展幫助“沙井蚝重回深圳”。在南澳、內伶仃島等多處深圳海域進行蚝類人工養殖研究。水產養殖專家在沙井海上田園近珠江口一帶開始了沙井蚝的人工養殖實驗,通過人工調控水的鹽度、溫度等方式,為沙井蚝建立一個接近於原生態的自然環境,取得了良好效果。沙井每年都要舉辦“金蚝節”,向人們展示海上田園風光、沙井蚝殼牆景區、沙井蚝業景觀、曾氏大宗祠景區、西海堤自然景區等相關蚝文化。

沙井蚝豉 沙井蚝豉
沙井蚝豉 沙井蚝豉

蚝(牡蠣)-海洋給人類的恩賜,牡蠣含人體必須的胺基酸組成的蛋白質,以及牛磺酸、微量元素、如鋅、鈣等,素有“海底牛奶”之稱。牡蠣含18種胺基酸、肝糖元,5族維生素、牛磺酸和鈣、磷、鐵、鋅等營養成分,常吃可以提高機體免疫辦,牡蠣所含牛磺酸降血脂、降血壓。生蚝是傳統滋補品,據《本草綱目》記載:“生蚝,治虛損,壯陽,解毒,補男女氣血,令肌膚細嫩,防衰老》。”生蚝其主要成分糖原能迅速補充恢復體力,並可以提高肌體免疫力。蚝還含有維生素B12,這是一般食物所缺少的,維生素B12中的鑽元素是預防惡性貧血所不可缺少的物質,因而牡蠣又具有活躍造血功能的作用;蚝又是補鈣的最好食品,它含磷很豐富,由於鈣被體內吸收時需要磷的幫助,所以有利於鈣的吸收。用作放湯,煲粥,味道一流。

至尊蚝王 至尊蚝王

至尊蚝王:蚝的營養價值極其豐富:富含維他命、蛋白質和膽固醇,但患有痛風、高血壓者則應小心控制食量。食用方法五花八門,可作為開胃前菜嘗鮮生食,亦可料理加味後作為主食享用,即買即食,乾蚝落湯美味先甜,配同煲粥味道更佳.

蚝中所含豐富的牛黃酸有明顯的保肝利膽作用,這也是防治孕期肝內膽汁瘀積症和良藥。

蚝豉,也稱“蠣乾”,一種海味,牡蠣(也稱蚝)肉的乾製品。主產於廣東,是廣東人民春節必食的菜餚。牡蠣,別名蠣黃、海蠣子,是一種大眾化的海味食品,它的肉營養豐富,含蛋白質45~57%,脂肪7~11%,肝糖19~38%,此外還有多量的維生素等,素有“海牛奶”之稱。牡蠣屬貝類,是貝類養殖的主要對象之一。蚝豉的製法有兩種:一般是把鮮牡蠣肉及汁液一起煮熟,再曬乾或烘乾,製成的稱“熟蚝豉”。若要保持全味則不煮,將牡蠣肉直接曬乾,便成為有名的“生曬蚝豉”。

蚝油,以蚝汁為主要成份,再按一定的比例加入適量的水、白砂糖、鹽、粟粉、醬汁、山梨酸甲等配料,採用先進的工藝精細加工而成。它給人以鮮甜可口、蚝香濃郁、回味無窮之感。蚝油可烹調雞、豬、牛肉、香菇等名菜佳肴,也可作醃料、芡汁、並可蘸食及撈拌粉面直接食用,為高級賓館、餐廳、居家之高級調味品。

沙井簡介

沙井 沙井

沙井曾稱龍津。南宋年間(l127年~1279年)隸屬東莞縣三都,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建村史。由龍津而易名沙井,則與陳氏家族有關。北宋末年,南宋理學家陳朝舉為避戰亂舉家遷入歸德鹽場(現在的沙井、松崗等一帶)附近有個叫雲林的地方定居生活。這裡入海河道多沙,掘井時沙很多,就取地名為沙井。

既因“井多沙多”得名,沙井境內當然多井。沙井中學內有一口原為雲溪寺的井。宋進士曾宋珍有《雲溪寺》詩一首:“溪水年年自淺深,山雲日日半晴陰;溪山好處劃開眼,看水看雲快此心。”清康熙年間改為萬壽寺,嘉慶年間又復舊名。

由於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沙井的地方文物保護工作走在國內前列,在中國鄉鎮文物保護領域創下了多個第一。舊時的歸德鹽場成為今天的沙井鎮沙四村,深圳地區最早的古塔“龍津石塔”,就位於這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