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韞芬

沈韞芬

沈韞芬(1933年1月29日—2006年10月31日),女,上海人,原生動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 1953年沈韞芬從南京大學生物系畢業後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1956年進入蘇聯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學習;1960年獲得蘇聯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博士學位,10月回國後繼續在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擔任研究員;1980年前往美國維吉尼亞州立大學環境中心,加入PFU法實驗室;1983年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198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7年在第十屆國際原生動物大會上獲得Corliss獎,同年被國際原生動物學家協會授予名譽會員稱號;2005年抱病出席了在武漢舉行的第七屆亞洲纖毛蟲生物學會議;2006年10月31日在武漢逝世,享年74歲 。 沈韞芬是中國原生動物研究領域的開拓者,畢生致力於原生動物的分類學和生態學研究工作 。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沈韞芬 早年 沈韞芬 早年

1933年1月29日,沈韞芬出生於上海的一個小康家庭。

1950年,沈韞芬考上金陵女子大學,成為家族中第一個大學生。她原本就讀的是醫學預科,前兩年讀生物系,後再讀四年醫學。

1952年,由於高等學校院系調整,金陵女子大學被合併到南京大學,沈韞芬轉讀生物系,從此走上了探索原生動物學的路途 。

1953年,沈韞芬畢業於南京大學生物系,同年7月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在工作中,她師從中國原生動物學研究的奠基人王家楫院士 。

1956年,沈韞芬赴蘇聯留學,進入蘇聯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學習。蘇聯導師初次見面就交給沈韞芬十幾本俄語專業書籍,限定她一年讀完。之後的日子裡,她成天泡在圖書館,一年之內,她便弄通了那十幾本原著。在面試中,包括無脊椎動物在內的四門課程,她都取得了滿分 。

1960年,沈韞芬獲得蘇聯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博士學位。10月回國後,繼續在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擔任研究員 。

1978年,沈韞芬編著的《廢水生物處理微型動物圖志》獲得湖北省科學大會獎 。

1980年,沈韞芬來到美國維吉尼亞州立大學環境中心,加入PFU法(微型生物群落監測方法)實驗室。

沈韞芬 沈韞芬

1983年,沈韞芬放棄了留在美國的機會回國,她決心將PFU法用於中國國內受水污染的地方。回國之後,她北上首都,西赴重慶,並結合武漢本地的調查數據,讓有關決策部門放手治理水污染。

1985年,沈韞芬加入中國共產黨。

1992年,沈韞芬主持起草的《水質—微型生物群落監測—PFU法》,被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正式公布 。

1995年,沈韞芬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7年,沈韞芬在第十屆國際原生動物大會上獲得Corliss獎。同年,被國際原生動物學家協會授予名譽會員稱號。

2005年7月,沈韞芬抱病出席了在武漢舉行的第七屆亞洲纖毛蟲生物學會議。

2006年10月31日,沈韞芬因病在武漢逝世,享年74歲。11月2日17時,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天津市委書記張立昌通過中國科學院辦公廳轉達對沈韞芬院士的逝世表示哀悼,對其家屬表示慰問。沈韞芬院士遺體告別儀式在武昌殯儀館舉行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截至2009年,沈韞芬主持中國22個省、自治區的原生動物分類和區系研究,帶領助手鑑定近2000種,發現35個新種。在《西藏水生無脊椎動物》中,描述原生動物458種,80%為新記錄,含12個新品種。經30餘年觀察,揭示東湖富營養化過程中原生動物群落結構與功能的演變過程。對微型生物群落監測方法不斷改進和推廣,使之成為一種準確、經濟、快速的水質評價方法。1991年,由國家技術監督局、國家環保局首先頒布為國家標準——《水質—微型生物群落監測—PFU法》 。

•學術論著

截至2006年11月,沈韞芬共發表論文219篇,出版專著7部、譯著1部 。

出版日期名稱作者出版社
1983.06《水淨化微生物學》(蘇)M.H.羅特米斯特羅夫,п.и.格沃茲佳克,C.C.斯塔夫斯卡婭著;沈韞芬譯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990.07《微型生物監測新技術》沈韞芬等著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995.03《河流的污染監測》沈韞芬等著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999.01《原生動物學》沈韞芬主編北京:科學出版社

人才培養

截至2006年11月,沈韞芬一共培養碩士研究生15人、博士研究生15人 。根據全國圖書館參考諮詢聯盟,沈韞芬在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簡稱:水生所)、河北大學培養學生情況如下 :

年度名稱作者授予單位學位
2008 原生動物四膜蟲金屬硫蛋白與細胞色素P450基因的 克隆鑑定、表達特徵與進化分析 傅誠傑水生所博士
2007微型生物的等溫微量熱研究陳小娟水生所博士
2006長江中上游地區土壤纖毛蟲研究孟良水生所碩士
2006微衛星DNA及ISSR技術在原生動物中的套用研究張文靜水生所博士
2006中國淡水有殼肉足蟲分類與生態學研究楊軍水生所博士
2006鎘和DDT暴露下嗜熱四膜蟲毒性相關基因的表達研究俞婷水生所碩士
2005微型生物群落參數與水質關係的研究李鳳超河北大學博士
2002緣毛類纖毛蟲分子系統發育學研究繆煒水生所博士
2000自由生活異養鞭毛蟲的生物學研究趙玉鳳水生所碩士
1997中國典型地帶輪蟲的研究諸葛燕水生所博士
1997特種水產動物病毒病的研究張奇亞水生所博士
1996中國典型地帶土壤原生動物研究寧應之水生所博士
1990衡山亞熱帶森林土壤原生動物區系調查及其生態研究劉江水生所碩士
1990西天目山亞熱帶森林土壤原生動物區系、生態研究宋碧玉水生所碩士
1986表面活性劑LAS對原生動物壓迫效應的研究蔡俊鵬水生所碩士
指環蟲的生態學及我國內陸水體單殖吸蟲的分布特徵夏曉勤水生所博士
我國魚類病原菌耐藥性、耐藥質粒及幾種藥物抗菌作用的研究李愛華水生所博士
武漢東湖浮遊動物群落結構演替的研究吳生桂水生所博士
原生動物種類和群落污染值的建立及生態修復過程 中微型生物群落演替的研究 姜建國水生所博士
LAS、PCP-Na和K_2Cr_2O_7對梨形四膜蟲Tetrahymena pyriformis毒性效應的研究 吳玉萍水生所
長江三峽地區的原生動物區系研究肖化忠水生所碩士
武漢東湖浮游原生動物生產量的研究徐潤林水生所碩士

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
1983年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
199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7年Corliss獎
1997年國際原生動物學家協會名譽會員

社會任職

沈韞芬曾任中國動物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動物學會原生動物學分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 ;國際原生動物學會理事 。

個人生活

•科研生活紀實

2003年8月,沈韞芬去雲南採集水生物樣本。已經70高齡的沈韞芬一路風塵僕僕,一個月內分別去9大湖泊、瀾滄江、怒江、金沙江取水樣,走過大理、麗江、德欽、寶山等地,行程超5000公里,幾乎踏遍了雲南所有的山山水水。 結束工作後從大理返回昆明途中,發生了車禍。當時沈韞芬傷情最為嚴重,幾根肋骨撞斷,顱內出血,臉部縫了十幾針 。

人物評價

沈韞芬創造性地把原生動物的分類學和生態學緊密結合,使之更好地為國民經濟服務。在對多種水體近10年的實踐研究基礎上,在分類和生態的交接點上發展和建立了《水質—微型生物群落—PFU法》國家標準,拓展了生物監測新領域。該標準是中國生物監測領域自行制定的首項國家標準,被國外同行譽為“建立微型生物群落評價的世界領導者之一” 。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