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鏈之

沈練之先生,他是我們北師大的老校友,早年留學法國,是我國研究法國史的開拓者。 1979年,沈老來京開會,順路到我校看他的公子(在數學系任教)。

¥#89#224沈練之ShenLianzhi浙江1904男文科1928.10.011933.05.05

沈練之先生,他是我們北師大的老校友,早年留學法國,是我國研究法國史的開拓者。由於我對法國史很感興趣,所以對沈先生心儀已久,只可惜無緣識荊,難以得到他的指教。

直到1978年,因到杭州開會,才有幸見到沈先生。那時,他已年逾古稀。那年秋天,我去上海參加籌建法國史研究會的預備會議,第二次見到了先生。作為國內法國史研究的開路人,又是的發起者之一,沈先生理應主持會議、並主持制定即將成立的法國史研究會的宗旨、會章等事宜。但是,沈先生卻十分謙虛,表示自己年事已高,籌建研究會的事情就不參與了,而且向會議舉薦北大的張芝聯教授擔任研究會會長的職務,自己就做一些培養青年教師和研究生的事。當時給我的深刻印象是,沈先生不僅是慈眉善目、年高德劭的忠厚長者,而且是專注學術、心無旁騖、淡薄名利、關心下一代的老一輩學者。後來經歷的與沈老相關的二三事,更加深了我的這些印象。

1979年,沈老來京開會,順路到我校看他的公子(在數學系任教)。在我去拜見他時,沈老十分關心地問起我的學業,正在研究什麼課題,諄諄告誡我要扎紮實實做學問,要十分專注,非常自然地流露出慈祥長者對晚輩的關懷與期望。而那只是沈老與我的第一次真正交談,此前我們並沒有單獨談過話。

1984年,我帶著幾名研究生去杭州,一方面向杭州大學歷史系法國史研究室的老師們請教,一方面查閱資料。因沈老已年屆八旬,當時本不敢奢望幾名小徒得到他的指點。我只是到沈老府上去拜謁一次,盡一盡晚輩敬慕之禮。誰知到沈老問明我們此行的目的之後,竟慨然應諾與小徒會面談一談,使我喜出望外。隨後,我便帶領小徒來到沈府。沈老精神矍鑠,和藹地聽取了幾名小徒關於畢業論文的構想,而後便侃侃而談。一談起法國史,沈老便如數家珍,塔列朗的政治主張、勒費弗爾的史學思想、大革命中的限價運動,所論無不析理精微,見解深邃。在說到沈老在法國的業師馬迪厄關於恐怖年代物價與社會運動的論述時,老先生更是逸性遄飛,很是興奮。我在一旁聆聽,深感沈老學識博雅精深,聞之受益匪淺,更感老先生對年輕人的關切與愛護之深。

這次在杭州期間,應摯友樓均信教授之邀,我班門弄斧,為杭大歷史系同學講了一次課。不料沈老竟親自來到教室,說是對我來講課表示感謝。看到沈老已八十高齡,對後生晚輩還如此謙恭多禮,不辭勞累,親至課堂,實在令我感佩不已。不知怎么,我竟羨慕起在沈老門下的那些杭大歷史系的同行來了。

只嘆無緣,與沈老相聚的機會過少,清音常睽,實為人生憾事。今沈老已然作古,但沈老精神永存,他永遠值得我們懷念和學習。

暨南大學素有深厚悠久的國學傳統,早在1927年即成立了由黃凌霜先生任系主任的歷史社會學系,譚其驤等成為首批學生。一批著史的史學家如何炳松、周谷城、周予同、陳守實、譚其驤、沈練之、丁山、胡厚宣、陳序經、朱傑勤、陳樂素、金應熙等先後任教暨南。該校的史學研究除了繼續開展東南亞史與華僑史研究外,宋元明清史、中外關係史、民族史、港澳史與宗教史研究等領域又成為國內史學研究的強項。

抗戰時期,福建的文化出版事業盛況空前,各類抗日救亡刊物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對推動福建抗日救亡運動起了重要的輿論宣傳和號角鼓動作用,也留下了豐富的抗戰文化遺產。
《改進》由永安進步文化的重要陣地——改進出版社出版的一份涉及政治、經濟、社會、科學、教育、文藝諸方面的高層次的綜合性刊物。1939年4月1日創刊,先後由著名的左翼作家黎烈文、愛國民主人士沈練之任主編,左翼作家董秋芳、共產黨員楊昌輝等人參與編輯工作。它本著“對抗戰和建國兩重工作都能有些許貢獻”的目的,為配合長期抗戰,發表了許多知名學者、作家如金鐘華、沈練之、邵荃麟、巴金、千家駒、胡愈之、朱自清、王西彥、馬寅初、林語堂等人的作品,特別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鬥爭的譯作。其中有不少作品介紹和評述了當時政治、軍事局勢,為長期抗戰提供了參考。《改進》以其豐富的內容而深受讀者喜愛,成為抗戰時期暢銷東南各省和西南大後方的讀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