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鈞儒行書軸

沈鈞儒行書軸

沈鈞儒行書軸,書法作品,紙本,縱98厘米,橫45厘米,共6行97字,現藏榮寶齋。

作者簡介

【名稱】沈鈞儒行書軸【類別】中國書法【年代】現代 【作者】沈鈞儒【簡介】 我們這裡看到的這件書作,是沈鈞儒為榮寶齋書寫的行書軸,所書內容摘自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書於1956年4月。該作為紙本,縱98厘米,橫45厘米,共6行97字,現藏榮寶齋。沈鈞儒是一位政治活動家,傾其畢生精力追求真理,追隨歷史前進的腳步。他曾任民盟中央主席,是中國共產黨親密的戰友、卓越的民主戰士和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周恩來總理讚譽他為“民主人士左派的旗幟”,董必武副主席稱他是“一切愛國知識分子的光輝榜樣”。沈鈞儒無意成為書家,其成就也不在書法領域。因其政治影響和社會地位非同一般,故我們可以稱這樣的書法作品為名人手跡。沈鈞儒生長於“書香門第,官宦之家”,自幼接受傳統文化教育,一生以文人的身份名世。文人多半會使弄毛筆,說不準什麼時候興致上來,就寫上幾筆。因此他寫起字來沒有什麼壓力,書寫心態非常平和,無須炫耀技法,無須追求什麼視覺衝擊力,從作品裡根本找不到賣弄技巧之類的成分。沈鈞儒對作品的書寫充分顯示了平和自然的一面,從中我們可以更多地體會到他那份從容不迫的心境。這件作品通篇書寫流暢,收放自如,結字勻稱靈活,字形端正穩妥,做到了遠離霸陣之氣、滌除躁動之氣和了無煙火之氣。但我們如果以藝術的眼光來審視這件作品時,又會發現許多不足,例如線條的質量不高,有不少地方寫得軟弱乏力;結字境界也不高,只是停留在端莊穩妥的層面上;個人的風格面貌就更談不上了。也就是說沈鈞儒在書法上最值得我們崇尚與學習的就是他的書寫心態,那份優雅、那份閒適、那份自信,值得我們仔細體會、永遠借鑑。沈鈞儒(1875—1963),浙江嘉興人。字秉甫,號衡山。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赴試,成為我國封建科舉制度下最後—批進士之一。1935年留學日本法政大學。回國後從事立憲活動,辛亥革命時參加南社。五四運動時期,從事新文化運動。1926年後,任浙江省臨時政府政務委員兼秘書長、上海法科大學教務長等職。1932年底,參加宋慶齡、蔡元培、魯迅等組織的中國民權保障同盟。1935年與鄒韜等組織抗日救亡運動,因觸怒當局而遭入獄,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君子”事件(沈鈞儒為著名的“七君子”之一)。1941年倡議組織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後改為中國民主同盟),1942年任民主同盟中央常務委員。1949年後,歷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等職。著有《寥寥集》、《家庭新論》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