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培藝

沈培藝

沈培藝,1966年1月14日出生於廣東省廣州市,中國內地舞蹈表演藝術家,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 1986年,沈培藝獲第二屆全國舞蹈比賽表演一等獎。1988年,評為國家一級演員。1989年進入總政歌舞團舞蹈隊。2005年,擔任全國舞蹈比賽“荷花杯”古典舞組評審。2006年,成立“培藝舞蹈工作室”。2008年2月擔當首屆國際芭蕾藝術周中“中國·國際民族民間現代舞蹈薈萃” “中國”部分的藝術顧問。 2010年,沈培藝以編劇、撰稿、導演、編舞以及主演集於一身,獨立創作完成一部集文學、舞蹈、戲劇、繪畫、音樂為一體的舞蹈詩《夢裡落花》 。2011年4月,擔任湖南衛視《舞動奇蹟第三季》的舞蹈評審。2012年9月1日,沈培藝發起“培藝藝術基金”,並擔任此基金藝術總監及專家委員會主任。 2013年沈培藝做客《藝術人生》。 2014年擔任中央戲劇學院舞劇系系主任 。2016年11月5日,由沈培藝獨立編劇、導演、編舞的原創舞劇《香魂·鄉魂》在國家大劇院舞蹈節上首度公演。

基本信息

早年經歷

1978年,考入北京舞蹈學院中國舞系中專部,六年後轉入北京舞蹈學院中國舞系表演專業。1986年,獲第二屆全國舞蹈比賽表演一等獎,同年畢業。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文化部職稱評定中,評為當年中國文藝界最年輕的國家一級演員 。1989年入伍,於總政歌舞團舞蹈隊工作 ,2013年起,沈培藝又在為國家培養舞蹈戲劇人才參與中央戲劇學院舞劇系管理工作。

演藝經歷

生活照片 生活照片

2005年,擔任全國舞蹈比賽“荷花杯”古典舞組評審。2006年,成立“培藝舞蹈工作室”。2006年,沈培藝獨立創作演出的新作《易安心事》,參加日本現代舞協會舉辦,由中、日、韓三國藝術家合作的“亞洲女人”主題性的演出,獲得國際藝術同仁及媒體的廣泛讚譽。

2007年10月,為使中日兩國藝術家進行全方位的合作,沈培藝作為導演兼藝術總監與日方共同組織一台 “愛·和平—中日傑出青年藝術家激情聯‘魅’之夜”的舞蹈晚會。

2008年2月1日,應國家大劇院邀請擔當首屆國際芭蕾藝術周中“中國·國際民族民間現代舞蹈薈萃” “中國”部分的藝術顧問。

2009年,沈培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周年大慶中,參加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第二章“為了母親”的演出,以一位剛強不屈的偉大英雄母親的形象,從人民大會堂至國家大劇院,共完成近100餘場。沈培藝以其精湛的表演,強烈震撼無數觀眾的心,並得到國家領導人以及總政部領導的高度讚賞。

2009年,為總政歌舞團中國歌劇《木蘭詩篇》擔任執行排練。

2010年,沈培藝憑著自己多年紮實的藝術積累和生命沉澱,以編劇、撰稿、導演、編舞以及主演集於一身,獨立創作完成一部集文學、舞蹈、戲劇、繪畫、音樂為一體的舞蹈詩《夢裡落花》,並於茲年6月國家大劇院全球首演; 8月由武漢市政府邀請於琴台大劇院演出;世博會期間,應上海東方藝術中心邀請赴上海演出;11月舞蹈詩《夢裡落花》作為廣州亞運會的特邀主打劇目,在廣州友誼劇院再度綻放。國內巡演期間,不僅受到文學藝術界專家學者的厚愛和激賞,更獲得總政治部首長李繼耐主任熱情的接見,並得到李繼耐主任的高度讚譽和題詞:“品德高潔,舞壇傑俊;塑美純真,執著出新!”。

2011年4月,擔任湖南衛視《舞動奇蹟第三季》的舞蹈評審。2011年,擔任第六屆中央電視台電視舞蹈大賽單、雙、三評審。

2012年9月1日,沈培藝發起,北京文化發展基金會設立的“培藝藝術基金”在國家大劇院舉行了簡樸而隆重的啟動儀式 ,並擔任此基金藝術總監及專家委員會主任。

2012年11月7日中國民生銀行私人銀行攜手培藝藝術基金共同資助舞蹈專場《神色》——凝視古典 新聞發布會在 國家大劇院舉行

2012年11月13-14日,由培藝藝術基金首次資助的舞蹈專場《神色》——凝視古典在國家大劇院戲劇場亮相。沈培藝擔任《神色》藝術總監兼總導演。

2013年至2014年,在湖南衛視的《奇舞飛揚》、中央電視台《我要上春晚》《星光大道》等欄目擔任評審工作期間,以專業和認真的敬業精神,把美的舞蹈藝術介紹、剖析給廣大百姓,大大提升了社會大眾對舞蹈美學的理解力和欣賞能力。

2013年沈培藝做客《光榮綻放》,爆料藝考趣事。 同年,沈培藝做客《藝術人生》。 2013年4月12日,在中央戲劇學院舞劇系籌備組正式成立之際,沈培藝委以重任舞劇系籌備組組長。

2014年6-7月,中國舞蹈界“最強導師”陣容集體亮相大劇院,在國家大劇院《中國舞蹈十二天》中,應邀接受導師一職聘任,推出青年舞蹈家柴明明現代舞劇《兩人一台》; 11月,在中國舞蹈家協會《培青計畫》中,應邀接受導師一職聘任,推出青年舞蹈家柴明明現代舞劇《鏡子》; 2014年擔任,中央戲劇學院舞劇系系主任 。

2016年11月5-6日,由沈培藝總導演,培藝藝術基金與國家大劇院合作推薦的中央戲劇學院舞劇系舞劇專場《神情·凝視家園》在國家大劇院舞蹈節中首度公演。 2016年11月5日,由沈培藝獨立編劇、導演、編舞的原創舞劇《香魂·鄉魂》在國家大劇院舞蹈節上首度公演。

主要作品

參演電視劇

首播時間劇名扮演角色導演合作演員
2015-11-21 國家記憶 水靜萱 朱質冰 張豐毅, 曹操, 張世會
2013-12-11 女人幫 顏鳴鳴前妻(客串) 劉心剛 鄔君梅, 蔣雯麗, 梁靜
2010-12-21 趙丹 韋倩倩(瑪莎) 翟俊傑, 翟小興 邢岷山, 于慧, 龔蓓苾
2007 我們還能在一起嗎 趙雪華 張睿 丁勇岱, 吳楚, 蔣愷
2003 跟著陽光跳舞 馮麗 彥小追 連聯, 楊志剛, 周揚
1999 畢業生 ---- ---- 邵兵, 劉爽, 絹子
1995 熱線直播 趙昕 ---- ----

參演電影

上映時間劇名扮演角色導演
1994 紅舞鞋 ---- ----

舞蹈作品

1982年:雙人舞《新婚別》、《蛇舞》

1985年:舞劇《鳴鳳之死》

1987年:領舞《黃河》、領舞《娜琳達》

1990年:雙人舞劇《梁山伯與祝英台》

1990年:東北民間舞蹈劇《好大的風》

1992年:獨舞《儷人行》、《波動》

1993年:《密林中的故事》、雙人舞《太陽雨 》

1994年:雙人舞《梅娘》

1996年:獨舞《女》

2000年:獨舞《玉骨》

2006年:獨舞《易安心事》

2009年: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中主演舞蹈《為了母親》 等

2010年:舞蹈詩《夢裡落花》

2012年:2012國家大劇院舞蹈節:培藝藝術基金·雲聚系列之古典舞——神色,擔任藝術總監及總導演

學術論文

1988年,在《舞蹈雜誌》上發表論文《在這個動作的世界裡》;

1990年,在《舞蹈雜誌》發表論文《追求風格》;

1993年,在《舞蹈雜誌》、《藝術世界》等雜誌發表散文《舞者的獨白》;同年,在《中華英才》發表散文《我心繾綣不思歸》;

1997年,在《軍營文化天地》發表散文《有一種距離叫做崇敬》;

2003年,在《舞蹈雜誌》、《中華英才》、等國家級刊物,發表散文體論文《Battement Tendu——舞者的天梯》。

2006年,在《影響》雜誌刊登散文體創作筆記《關於〈易安心事〉的心事》。

2015年5月,在《舞蹈雜誌》發表《中央戲劇學院舞劇系主導思想與教材編創核心理念》。

2016年6月,在《舞蹈雜誌》論壇欄目,發表《朝花夕拾——關於舞作的自我界定與推敲及舞者與戲劇角色的距離》。

2017年12月,在《舞蹈雜誌》發表《不為奇技為藝品(一)——透過基礎腳位的精準談規範意識與嚴謹精神》

社會活動

擔任職務

中央戲劇學院舞劇系主任

中國舞蹈家協會表演藝術委員會委員

全軍藝術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執行委員會委員

國家藝術基金專家評審

2013年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表演獎評選委員會委員;

培藝藝術基金創始人、培藝藝術基金藝術總監,專家委員會主任

多次擔任全國舞蹈大賽、中央電視台電視舞蹈大賽評審

獎項榮譽

享有國家政府特殊津貼的國家一級演員

1985年,第一屆全國桃李杯賽中獲成年組表演三等獎; 獲獎作品《新婚別》。

1986年,第二屆全國舞蹈比賽中獲表演一等獎;獲獎作品《新婚別》。

1992年,第六屆全軍文藝匯演中因表演《黃河不會忘記》、《密林中的故事》榮獲表演一等獎。

1996年,因主演雙人舞《梅娘》,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文化部第六屆“文華獎”。

2000年,創作導演女子獨舞《紫氣》,表演此部作品的演員柴明明在2000年全國藝術院校“桃李杯”比賽中榮獲二等獎的好成績。

2005年,創作導演女子獨舞《玉骨》,表演此部作品的舞者柴明明在2005年第五屆中國舞蹈 “荷花杯”當代舞比賽中榮獲表演銀獎,單項獎第一名的好成績。

2006年8月,由沈培藝代表中方獨立創作完成並表演的舞蹈新作《易安心事》,因赴日成功表演贏得“中日友好交流使節的稱號”,成為中國與日本建交以來首度獲得此項殊榮的藝術家。

2007年2月,由沈培藝代表中方獨立創完成並表演獨舞《孕·韻》,此作品被邀參加日本首屆現代舞展演。

人物評價

沈培藝在高等學府深造八年,具有全面的舞蹈藝術專業理論知識和出色的表演技藝,對中國古典舞和中國民間舞的語彙十分精通,運用自如。沈培藝的舞蹈藝術強調由意念發至氣韻帶動肢體,人物塑造含蓄深邃,高潔剛骨;藝術表達不露圭角,渾然天成。沈培藝的舞蹈藝術強調由意念發至氣韻帶動肢體,人物塑造含蓄深邃,高潔剛骨;藝術表達不露圭角,渾然天成。其自編自導自演的作品《儷人行》、《女》、《玉骨》、《易安心事》、舞蹈詩劇《夢裡落花》等,側重對女性生命的關照和思考,體現出女性藝術家的悲憫和溫厚的情懷,充分展現其深厚的舞蹈表演藝術功力和卓爾不凡的藝術才情,是集表、導、授、文於一體的傑出藝術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